第二十章 基因

推荐阅读:斗破之无上之境万相之王万古神帝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开局一座核心舱重回1982小渔村四合院里的读书人剑走偏锋的大明斗罗:血脉不够?脑子来凑

    这个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基因组学发展到今天,围绕它的讨论和争议,从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到生命进化,一直到哲学,甚至到学术资源政治版图的划分,可以写上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存在即合理。
    这个没错。
    但是,存在即有用吗?譬如我们的阑尾和智齿,它们用处不大,麻烦不小,更多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的遗迹,绝非什么宝贝。
    人类基因组中98.5%的非编码序列,也要辩证地来看。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就开始把非编码序列称为“垃圾DNA”了。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不少非编码序列跟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
    垃圾并不垃圾,生命也绝非仅有中心法则。
    那么非编码序列中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呢?教科书中经典的非编码DNA元件,如启动子和增强子,可动遗传因子,还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小RNA。
    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早期,科学家为了窥破生命这一黑箱,所设计的精妙绝伦的生物化学实验,实在令后生拍案叫绝!
    而在这高通量、大数据为王的新世纪,非编码DNA研究的主力毫无疑问是ENCODE计划。
    这是全球大规模合作的科研项目的典范,生物大数据的先驱。
    全球数十个科研团队,用最新开发的高通量实验方法,系统地,全面地扫描人类和其他生物各种组织中所有非编码DNA的生物活性。
    他们用的方法有ChIP-seq(检测染色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RNA-seq(把细胞里的所有RNA分子作为一个整体测序),DNase-seq(把染色质上对DNA酶敏感的区域,也就是结构较疏松较暴露的区域给测序),等等等等。
    可惜当时还没有CRISPR,否则检测基因组区域的功能(不管编码非编码)是非常地合适(Canveretal.,2017)。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跟进了。
    2012年,ENCODE的研究成果集中喷发。
    《科学》杂志社的评论家ElizabethPennisi总结道:“本周有三十篇论文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宣告了垃圾DNA这一理论的死刑。ENCODE计划已经发现,人类基因组的80%是有用的。”
    当然,后面也出现了不少推翻甚至是针对性的言论,常威因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所以不敢妄自下判断。

本文网址:https://www.bijge.com/xs/0/804/2845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