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司礼监 > 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啊,给陈公公听个响

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啊,给陈公公听个响

推荐阅读:超神建模师末法王座最终救赎超级电子帝国法师奥义网游灵宝贤王异界功法推广大师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武炼虚空

    有根,自清净。
    自有大智慧。
    无根,便无智慧,皆因那智慧都是有根之人在传。
    山东矿监陈增,这次在劫难逃。
    也是他命中当有同室操戈这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陈公公是老矿监了,第一批奉旨办矿的老员工,资历很足,地位也很高。
    他和辽东的高淮、天津的马堂、湖北的陈奉被宫中的好事人统称为“四大天王”。
    如今,四大天王已经黯然落幕两位,高淮因军变失势、陈奉因民变被杀,独马堂与他陈增尚老当毅壮,且越战越强。
    马堂,升了。
    如愿以偿入京为秉笔大珰,陈增没升,但地盘却大了,油水也多了。
    这还是得益于东林李大相公呢,要不是李大相公敲了他一笔,陈增如何会知道手下那帮人竟然对他老人家也坑蒙拐骗呢。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陈增狠狠整肃了队伍,将各地矿业牢牢掌握在手中,并且将手伸到了徐州,还派人到淮安、海州、扬州一带“考察”盐业情况。
    据说,他老人家准备上奏请于淮扬开盐监呢。
    盐铁专卖,古来天下最肥。
    不得不说,陈公公眼光独到。
    若是能顺利派出一批盐监,他老人家那就生发很了。
    当手下急匆匆的前来禀报,说北京来了个提督海事太监指名道姓要陈公公去见他时,陈公公正忙着听取手下对海州、淮安的考察结果。
    当时,陈公公就气得火冒三丈,他是什么人,那海事太监是什么人,竟敢要他去见!
    一过路的小太监,不主动来拜访陈公公,还要陈公公去见他,真是活腻了,嫌差事太快活了么。
    惹得陈公公不高兴,往京里打个招呼就能立马把你身上那套官服剥了,纵是把你打死又能如何。
    这二十年来,外派的内监死亡率可是半数,届时上报说这小子耀武扬威,强占民产、杀人放火激起沿途百姓民变以致身亡,任谁也说不出个不是。
    可很快,陈公公的火气就消了,因为手下人说那提督海事太监带着大军呢。
    运河上几十条船,浩浩荡荡的,打的旗号好像是御马监的天子亲军。
    别的监外派下来的,陈公公不放在眼里,御马监那边却要慎重了。
    毕竟,人家可是手里有兵,能和司礼监抗衡的大衙门。
    御马监的刘吉祥又是个护短的,要得罪了他,指不定哪天给他陈公公小鞋穿呢。
    但即便如此,陈公公也不可能去见那海事太监。
    双方身份摆在这,资历和地位也差的太大。
    眼下,随着皇爷对矿监税使的看重,各地的矿税监们不亚于镇守太监般存在。
    这放在外朝,至少也是侍郎级别的。
    而那过路的家伙,莫说海事太监这玩意听都没听过,真个就是御马监的监军太监下来,也是不及陈公公位高权重的。
    所以,陈公公不可能去。
    然而,他最终还是沉着脸来了。
    因为,对方竟然拿住了他的小辫子。
    ……
    魏公公不喜欢抢同事的东西,只是这同事太肥,太肥了。
    所谓钱财壮人胆,凭空来的机会不把握,忒是对不住天地良心。
    手里有枪,身后有人,心不慌。
    打听明白这位山东大佬手下虽然养了几千打手凶棍,可散在各处,只是帮乌合之众,不像高淮那样弄出支飞虎军,魏公公盘算了双方的实力差距,短时间可以快速动员的力量,自要欺他山东大佬一下。
    白欺白不欺,也算练兵了。
    陈增要不识相,操起家伙干他娘的,先打了再说。
    至于事后皇爷有什么说法,就看谁的孝敬多了。
    魏公公相信,当今万岁是个讲效率的天子,凡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所以,他很有底气。
    真的很感谢田大都督,是他在百忙之中给魏公公送来了这个发财的机会。
    当然,魏公公最要感谢的那个人,其实是那屠夫程守训。
    此人也是他的前辈,首倡矿监税使,皇帝特旨中书舍人、值武英殿。这位也是陈增的急先锋,山东开矿的一把好手。
    只是,原本很愉快的合作却因为李三才的介入,导致双方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守训同志这一生很苦,小时候替人放羊,长大了替人杀猪,于一次偶然机会中看到了通往人生大道的捷径,于是,他勇敢的站出来,既为自己,也为和他同样为钱苦恼的天子指明了希望所在。
    陛下,您不是没钱吗!
    没钱不要紧,开矿啊!
    您不开,您的臣子们,您的子民们都在开,所以,您不开就亏了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凭什么那帮当官的和有钱人能占住矿,陛下您就不能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程守训成功了,陛下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同样也得了想到的。
    程屠夫不仅当了官,还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积攒了万贯家财。
    当然,内中这位屠夫舍人可能手段也糙了些,有涉黑涉恶的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从前谁也不放在眼中的杀猪的,发家致富了。
    如果没有李三才,程屠夫的日子过的一定是很快活的。
    尔今,天降横祸,辛苦二十年,一夜回到打拼前,任谁也不甘心的。
    活活吐出去的那几十万两银子,得要杀多少猪宰多少牛才能挣回来啊。
    程守训还是很聪明的,他没敢和陈增闹翻,但回去之后,他的身份迅速发生了转变。
    为了给自己一个公道,程守训选择走司法途径,于是,他成了一个秘密的上访户——幕后指使人替他告状。
    程守训走了两条司法路子,一条是正道,一条是偏道。
    所谓正道,自是抚按、科道、都察言官。
    而偏道,则是厂卫。
    如他所料,李三才势力太盛,正道走不通。
    山东的巡按和巡抚一听有人告状,告的是东林李大相公和矿监陈增,哪个理他?
    这两个人,任谁也不是山东抚、按可以拿下的。
    真要能拿下,陈增也不会在山东嚣张这么多年了。
    而李三才,山东抚、按就是打死他们也不可能上书的,原因是,他们若上书弹劾李三才,不是奸党也是奸党。
    文人爱名,当官的同样也爱。
    世间风评,独在东林党手中。
    山东抚、按不敢接这状子,这状自然告到京师,同样也无人理会。便是理的,愿意上书的,这奏疏也叫东林党给压了下来。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5/5989/36707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