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小阁老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心为民赵公子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心为民赵公子

推荐阅读:传媒巨子我的老婆是阎王电影世界抽奖传超级战兵打工巫师生活录花运狂仙鬼将凶猛美女老板的男秘书黑铁王座护花萌宠在都市

    李沦溟是大明朝最顶尖的外科专家,手上功夫炉火纯青。</br>  只听赵昊介绍了一遍切片制备的方法,他就用特制的小刀将钉螺肉切成薄如蝉翼的切片,稳稳置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珍贵的盖玻片。</br>  就像是做过多年试验一般,稳如老狗。</br>  没多会儿,仅有的三十个载波片就都用完了。为了尽可能保证覆盖率和准确性,三十个切片出自五只不同的钉螺。</br>  结果运气还不错,其中三片上都发现了那样子邪恶的血吸虫蚴虫。</br>  这让三位医生终于相信,钉螺中确实存在寄生虫了。</br>  如何确定这蚴虫就是致病的血吸虫呢?根本不用赵昊提什么‘科赫原则’,三人马上就你一言我一语想到了实验方法。</br>  首先,将蚴虫在玻璃培养皿培养长大。然后从患病的动物体内,找出肉眼可见的成虫,比对一致则说明赵昊的结论正确。</br>  血吸虫病起因这一千古谜题,便彻底破解了。</br>  这让赵昊不禁暗暗感叹,我们的医学家其实是最优秀的。至少在这个年代,我们的医学比西方要先进太多太多。只是我们的科学没有进步,拖了医者们的后腿而已。</br>  他十分期待这帮牛逼的医学家,在有了科学的帮助后,会把大明的医学带向何方?</br>  ~~</br>  看完恶心的蚴虫之后,三位医者意犹未尽,又问起赵昊那些无处不在的‘小杆子’还有‘小卷毛’是什么。</br>  赵昊便用一种沧桑的语气道:“那是细菌啊。”</br>  “细菌?”李时珍又来劲了,赶紧在纸上画下来那些奇怪的线条。“也是微生物的一种吗?”</br>  “不错。”赵昊点点头。</br>  “那么这……细菌也能致病吗?”李时珍拿着小本本,求知欲满满的看着赵昊。</br>  想到又可以为《本草纲目》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觉得自己来昆山的决定,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br>  赵昊却被问得一阵阵头大,感觉自己有必要尽快把《生物》写出来了。</br>  可本公子光给学生写教材就很伤脑筋了,哎,这样下去会不会发际线后移啊?</br>  ‘我还是个孩子呢,不该肩负这么多……’赵公子暗暗哀鸣一声,却也只能耐心的向李时珍三人解释道:</br>  “细菌跟动植物一样,也是生物的一种,它无处不在,种类繁多……但从形状上大概分三种,你们看到的那些‘小棍子’是各种杆菌,‘小卷毛’是各种螺旋菌。此外还有各种‘球菌’。”</br>  “细菌如此微不可见,却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没有细菌的帮助,我们就无法消化食物、发酵粮食等等。但很多细菌也会造成食物腐烂、伤口化脓、人畜忽然患病。诸如感冒、肺痨鼠疫等等数百种疾病,都是这些有害菌引起的。”</br>  赵昊拿起一瓶酒精,用吸管吸一滴,滴在培养皿上道:“但也不用谈之变色,用这种酒精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细菌。”</br>  “所以我们做实验时,一定要先做好防护。做完实验后要严格按规章清洗消毒。同样道理,在医院里也要严格做好消毒,就可以大大增加病患的生存率。”</br>  这又是三位医生闻所未闻的新概念。那些恶疾居然都是因为这些极细微的小东西引起的?简直难以想象啊。</br>  但有显微镜这张王牌在,他们已经不会再轻易质疑赵昊。</br>  在三位名医想来,赵公子肯定已经发明显微镜多年,并利用它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才得出了这番结论。</br>  人虽然不能迷信权威,但毫无依据的去质疑自己不懂的领域,就是可笑的无知了。</br>  ‘有了显微镜的帮助,我们自然可以去验证这一切。’三人心中默默道。</br>  其实此刻,他们就已经明白,赵昊为自己,为大明的医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br>  三位医者满怀期冀,希望这个新世界能为他们解开困扰自己多年的一个个谜题。</br>  现在根本不用赵昊留人了,拿棍子打都打不走了。</br>  所以他们痛快答应了赵公子的邀请,帮他操持起这大明第一所医院来。</br>  当然赵昊要提供充足的支持,保证他们的研究。</br>  这也是赵公子希望看到,双方自然愉快成交。</br>  只有赵士祯知道,这显微镜其实才造出来不到半个月,叔父统共没看过几眼,</br>  哎,别人搞发明是为了探索,叔父却仿佛是为了印证,印证他自己的想法多正确罢了。</br>  哎,什么叫生而知之?什么叫牛伯夷?什么叫望之不似凡人?</br>  说的就是叔父吧……</br>  ~~</br>  从江南医院出来,赵昊又赶往大堤。</br>  虽然天色已黑,但土堤上火把照天,仍有人在连夜忙碌。</br>  那是张鉴在指挥着工匠们,在调试安装好的吊运装置。</br>  明天开始,石料就要源源不断的送来了。工程师只能加班加点,以免影响明日的工程进度。</br>  工匠们两千年前就知道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来吊运重物,《墨经》上对此都有详细的阐述。</br>  井上的辘轳就是最直观的体现。</br>  此时的吊运装置,跟打水的辘轳在原理上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更能承重,更能省力而已。</br>  有了这玩意儿,装在藤筐里的石料甚至不用卸船,直接在甲板上挂上铁钩。</br>  民夫们也不用下到河边,直接站在土堤上摇动绞盘,就能把两百来斤重的石料轻易提上堤坝。</br>  然后合力将藤筐移到安装在土堤另一侧的吊机旁,将其吊下堤坝,直接落在堤内侧的大车上。</br>  民夫就可以直接把石料拉到十丈外的新堤旁了。</br>  其实张鉴还发明了一种可以转头的吊机,这样能大大节省堤上作业的人工。</br>  可惜以昆山落后的铁匠水平,造不出合乎规格的铸铁套筒和内轴,换成军器局的工匠还差不多。</br>  但依然费时费力,得不偿失。</br>  赵昊便让张鉴先将现有的木制吊机改进优化一下,凑合着用用就得了。</br>  效率不够?那就多整几台嘛,大不了一里地安一对就是了。</br>  反正有的是不花钱的劳动力,工具差一点,也不会影响进度的。</br>  这再次证明了,廉价且充裕的劳动力是阻碍大明科技进步的罪魁祸首。</br>  但赵公子也很无奈啊,大明两三亿农民要吃饭,这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br>  贸然搞工业化,用机器替代人,是要让老百姓造反吗?</br>  所以那些口口声说赵公子是资本家的人,可以休矣。</br>  资本家是能用机器绝对不会用人的!只有赵公子这样爱国爱民的实业家,才会为了百姓的福祉,主动缚住自己的手脚。</br>  想想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呢。</br>  嗯,才不是他造不出来哩。</br>  ps.第二更,求月票啊推荐票啊!!!</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5/5263/28631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