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英雄所见略同
推荐阅读:皇牌龙骑、官道无疆、韩娱小科员、韩娱之综艺幻想、绝杀末日世界、未来超能系统、山河图仙家庄园、校花保镖、电影世界任我行、殖装、
阳泉镇副镇长刘天明想去洪山镇当镇长,这让很多人都有些紧张。</br> 大家都盯着这块肥肉,但谁都没敢主动伸筷子。</br> 一股暗流在茅山官场里悄悄涌动。大家都暗自动了起来,各施神通,意欲将这张椅子揽入怀。</br> 去洪山镇就是给段焱华当副手。既然是他的副手,必须得征得他的首肯。</br> 如此以来,段焱华就成了最为显赫与敏感的人物。</br> 老董带着刘天明来许一山办公室拜访他。无需开口,许一山就知道他们的目的。</br> 许一山先问刘天明,“刘镇长,听说你原来是学水产养殖的?”</br> 刘天明有些拘谨,答道:“我是副的,在镇里排不上号。我大学的专业确实是学水产养殖这一块的。不过,我丢了好几年了。”</br> 许一山嘿嘿笑道:“丢了的可以捡回来啊。人的技能很奇怪,只要学会了,想丢都丢不掉。你们看骑单车这事,只要学会了骑,哪怕十年没骑,腿一别就能骑走。”</br> 刘天明跟着笑,“那是那是,骨子里还是知道的。”</br> “这就对了嘛。”许一山爽朗地笑起来,问刘天明:“刘镇长,听说你想去洪山镇?”</br> 刘天明犹豫一下还是红着脸点了点头。</br> “哦。”许一山拖长音调,叹口气道:“可惜你找错地方了。我这里是招商局,帮不了你啊。刘镇长,你别听董局说,他啊,唯恐天下不乱。”</br> 老董眉眼一瞪道:“老许,你不听听人家的想法,就将人拒于千里之外,有意思吗?”</br> 许一山语气生硬道:“没意思。”</br> 刘天明便赶紧打圆场道:“许局,我今天来,不是来求你帮我升官的。我确实是想去洪山镇,但是,我知道我要开口求你,你肯定看不起我。我听董哥说,许局你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就想问问许局,你对我们阳泉镇有什么想法没有?”</br> 许一山看了他一眼道:“我有想法有屁用。没人去干,再多想法也是一个零。”</br> 刘天明笑而不语,突然伸手从笔筒里拿出两支签字笔,递了一支给许一山,含着笑道:“我们各自在手心里写一个阳泉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写的一样,我不离开阳泉。如果不一样,我会想办法调离。”</br> 许一山爽快道:“好。刘镇长,其实你调不调走,调去哪里,与我没关系。你是老董朋友,就是我许一山朋友。茅山县干部如果个个都只想着升官发财,茅山县是会没有前途的啊。”</br> 说着,背过身去,在手掌心里写上“养殖”二字。他握紧拳头,正好刘天明也转过身来。</br> 两人再没说话,各自伸出手来,慢慢将拳头展开。</br> 刘天明的掌心里,赫然也是“养殖”两个字。</br> 两人相视大笑,弄得老董在一边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们两个。</br> 老董并不知道许一山有一个五个圆圈的蓝图规划。在许一山的发展版图里,地处茅山西边的阳泉镇,是全县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br> 阳泉镇内共有水库三座,其大型水库阳泉水库的规模并不比无修水库要少多少。</br> 关键是阳泉镇这一带地势平坦,不但全县的河流大多汇聚过来,而且还有一条穿境而过的内河。</br> 用江南水乡这个词来概括阳泉镇,是最恰当不过的了。</br> 如此绝佳的自然环境,如果将全镇的水资源全部利用起来,今后的发展未必会弱于洪山镇。</br> 在老董的追问下,刘天明才将意思说了出来。</br> 老董惊异道:“这么说,你们英雄所见略同了啊!”</br> 刘天明叹道:“是啊。问题是,阳泉镇全面改变模式,阻力会很大。”</br>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阳泉镇因为地理位置好。土地又很肥沃。随便种点什么东西下去,到了收获季节绝对不会失望。</br> 阳泉是水稻种植,更是有口皆碑。春夏时节,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稻子。到了秋天,遍地一片金黄。</br> 割了稻子,栽上油菜苗,来年的油菜籽又是一个丰收年。</br> 说白了就一句,在阳泉镇只要人不懒,一定会过得很舒服。</br> 许一山的想法是将整个阳泉镇全部统一规划起来,将纵横的水道互相打通,利用全镇各条水道养殖珍贵食用鱼。原有的稻田适当挖出来一部分用作虾鳖养殖。</br> 只要计划成功,整个衡岳市的水产市场几乎就能三分天下。</br> 对于一部分村民无养殖兴趣和热情的,可以培养他们利用水产资源的优势,开办农家乐之类的渔村。与云雾山旅游完美结合起来,就形成玩在云雾,吃在阳泉的格局,打造出来一条黄金旅游通道。</br> 许一山的描绘,让刘天明激动不已。</br> 他认真看着许一山道:“许局,你就应该做一个县长。做个招商局长是真委屈了你。”</br> 在刘天明的介绍下,许一山对阳泉镇的了解又深入了一步。</br> 阳泉镇名列茅山县四大名镇,一直以盛产水稻而闻名,是茅山县名副其实的粮仓。</br> 洪山镇的小平原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br> 镇党委书记戴红旗是个老派干部,今年已经58岁,在阳泉镇担任书记已经有十年。</br> 戴红旗同志是农业技术人员出身,对水稻种植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br> 在他的带领下,阳泉镇从来没出现过撂荒的情况。谁家全家出动去打工,将田荒废下来,他会第一时间找上门去,思想工作做不通就来横的。总之一句话,不管你在外面赚多少钱一天,发多大的财,家里的田必须一分不少全种上。</br> 戴红旗的有一个绝招,他公开说过,谁敢不听,后果自负。</br> 这个绝招就是不管谁家都会牵涉到子女升学、参军、结婚、建房等等很多事。谁家敢不听,今后遇到这样的事,镇里一律拒绝不批。</br> 于是,在阳泉镇每年春插秋收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个盛况。全镇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车络绎不绝。不管在外面是多大的老板,回到家里都要卷起裤管下地干活。</br> 奇怪的是,戴红旗这样做,非但没引起老百姓反感,反而让全镇的群众啧啧称赞。</br> 刘天明担心,如果将阳泉镇几百年来传统的水稻种植改成水产养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应该就是戴红旗书记。</br> 许一山安慰刘天明道:“这个思想工作我与你一道去做。我相信,戴书记只要得知我们都是为了阳泉镇的老百姓过得更好,相信他会支持你的工作。”</br> 刘天明闻言,显得非常高兴。约好三天之后,许一山去一趟阳泉镇见戴红旗。</br> 许一山这次没有料到,他不但被人骂了,还被赶出了门。</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5/5241/28474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