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玄幻小说 > 大明汉王 > 第三百章裹挟群臣,欲将军永乐大帝

第三百章裹挟群臣,欲将军永乐大帝

推荐阅读:绝世唐门剑道独神武神空间傲世九重天阴阳师异界游武极天下武炼巅峰大官人虎豹骑母皇系统之千基变

    大殿内。
    气氛凝重的可怕。
    朱高煦忿怒呵斥的声音,萦绕于殿内久久不曾消散。
    这般言语,无异于狠狠的抽了他们几记响亮的耳光,而且还是那种让他们哑口无言,只能够老老实实受着的那种。
    没办法啊!
    谁叫别人说的在理呢?
    致使在场的群臣,神情老脸不自觉的羞红,默默的将脑袋深埋,不敢与之对视。
    一个个心中都不禁在消化、深思朱高煦方才的言语。
    相较于一众挨批的群臣,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元吉,此刻更是差点羞愤的想要找块地缝给钻进去。
    谁叫他是户部尚书?
    大明宝钞的发行,各种印刷之事。
    全然都要经他之手审核、核准,才能够得以发行。
    如若这些个受牵连的挨批的大臣,最多也就一个失察之责,而他则堪称妥妥的玩忽职守。
    罪责亦是首当其冲,名列前茅的那种。
    负手而立,站立于高台上的朱高煦,将眼下跪在下方沉默不言群臣神情尽收于眼底,沉声继续道: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百姓为水,朝廷为船。”
    “彼此相辅相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朝历代教训屡见不鲜,诸位大臣都是文学雅士,饱读诗书古今通贯。”
    “这么浅显、摆在眼前的事情,你们都能够忽略。”
    “真的让本王很失望.”
    “大明朝廷的兴衰,系于尔等身上,如若尔等不勤加改正,真的让本王看不到任何希望。”
    “也算是让本王明白,陛下为帝三年,尔等替天子牧民,为何这么庞大的大明疆土,却国库从未充盈过。”
    “全然吃老本,透支着太祖皇帝留下来的老本。”
    “如此诸卿,为公为爵为官,难道心中就没有半分的羞愧吗?”
    “权力、财帛动人心。”
    “党争、派系之争,于大明江山社稷、天下黎明百姓疾苦,孰轻孰重诸卿心中可有思量、衡量过?”
    “或者说诸位恃才傲物,对于尔等来说,天下动荡易主,以尔等才能异无忧,不过换个新的主子而已?”
    轰.
    此言一出。
    犹如一声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响开来。
    这帽子扣的不可谓不大。
    简直与不惊人死不休。
    吓得跪伏在地上的群臣一愣,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打起冷颤,如绿豆般大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背上的衣衫不知何时已然打湿,神情中惶恐之意尽显。
    且众人甭管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都不敢有丝毫的犹豫,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颤抖着声音着急解释道:
    “不不不不是。”
    “恳请太子殿下、汉王爷明鉴。”
    “臣等绝无此意,绝无此意,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臣等与大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见着一个个犹如被吓的魂不附体的群臣。
    对于今日之言语。
    朱高煦心中可是憋了久,以往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亦没有合理的借口。
    今日倒是痛痛快快的吐了出来。
    见此情形,朱高炽下意识的看一旁的负手而立的老二,不着痕迹的冲其努了努嘴,示意其差不多就行了,万事适可而止,不然容易适得其反。
    看着太子爷递来的示意目光,朱高煦不着痕迹的颌了颌首,表示心中有数。
    咳咳
    朱高煦轻声咳嗽几声清了清嗓子,半眯着双眸扫视了群臣一眼,出言道:
    “方才言语乃是题外话,本王与太子、乃至陛下自然相信诸位对朝廷的忠臣。”
    “但也希望诸卿将本王的方才的话牢记于心。”
    “诺。”
    “臣等必不敢忘。”
    听闻这话,跪在地上的群臣,不免松了口气。
    众人心中庆幸不已。
    还好汉王没有再借题发挥,拿着他们的不是往死里硬怼他们,虽丢了面子被呵斥,好歹无任何性命之忧。
    倘若此事真的硬生生的追究起责任来,他们这些人怕是一个都别想好过。
    原因无他。
    就咬着他们俸禄为大明宝钞之事,就够他喝一壶,且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
    “诸位起来吧!”
    “咱们言归正传。”
    见众人模样,朱高煦冲跪在地上的群臣挥了挥手,道:
    “索性现如今,大明宝钞危机发现的还不算晚。”
    “常言道:乱世金银珠宝,盛世古董。”
    “且大明的实力摆在眼前,周遭除了鞑子外,亦无任何动荡。”
    “国家的公信力,还未被消耗殆尽,宝钞亦有可抢救的机会,不是没有任何办法实行。”
    有办法?
    还不晚?
    还有抢救的机会?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朱高煦,眼神之中带着些许期许、疑惑好奇。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朱高煦不置可否的耸了耸肩,脸上难得露出些许笑容,道:
    “宝钞的弊端,方才诸卿已知晓。”
    “想要弥补这一空缺,剔除最大的弊端,且提升宝钞与金银铜钱等额价值,无外乎则就需要宝钞与金银铜钱挂钩,两者能够互通兑换。”
    “如此方能够让手握宝钞的天下黎民百姓放心,让他们明白宝钞不再是几张轻飘飘的纸张。”
    “这般施为,不仅仅提升宝钞的价值与金银铜对等,更提升大明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方能够挽救,现如今已弊端凸显的大明宝钞贬值,逐渐沦为废纸的尴尬境地。”
    听了这话。
    场中的群臣,脸上的神情变的无比郑重起来。
    不可否认。
    汉王此言说的相当在理,完全挑不出半点毛病来,同时也是最好解决宝钞弊端的方式方法。
    毕竟朝廷以往的政策,都是让百姓以金银铜换取宝钞,为此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政令,利于宝钞的流通,可谓是煞费苦心。
    却不曾明确让百姓可以宝钞换取银两,还禁止了银两等流通。
    而大明的百姓又不是傻子,大多都是经历过战乱的人,相较于轻飘飘的几张纸,令人喜爱的终究还是流通了上千年的银两更为实在,更加的保值。
    在配合朝廷,毫无节制的缺钱就印宝钞之举。
    谁都不是傻子,哪怕朝廷三令五申不许银两铜钱黄金流通,但私下别人会真正的听?
    但这又不得不牵扯出一个新的问题,宝钞换金银铜钱,对等兑换。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2/2020/14431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