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这个朝廷,这个大周,好像有那么一点点陌生了。
推荐阅读:我能穿越去修真、香祖、我只想安静的做神豪、我有一座无敌城、归来仍是那个少年、超凡大航海、诸天降临之让我先无耻、诸天万界最强管家、我老婆是邪神、笑傲不群、
大周王朝强不强,对于楚世昭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br> 因为你真把大周王朝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一块,他绝对是能打的,就跟大唐末期,大明末期的官军一样,他们也不是不能打,只是不想跟着你打。</br> 在整个大周,势力最为强大的三路边军,分别是坐镇晋阳的节度使李瑾、坐镇凉州的节度使桓节、坐镇范阳的节度使马溯安。</br> 其中马溯安是明反。</br> 几乎每一次模拟推演,他都是第一时间要撕下表面恭维的忠诚画面。</br> 李瑾和桓节立场都是飘忽不定的。</br> 他们当过大周王朝的忠臣,也曾是大周王朝的掘墓人,这一切都要看时局。</br> 不同的时局,就会造就不同的格局。</br> 楚世昭一觉醒来的时候,就听闻桓节带着凉州的勤王之师即将入京勤王。</br> 群臣为了此事争论不休。</br> 匈奴要攻打长安的时候,勤王的节度使就是王师,匈奴人退去的时候,勤王的节度使就不是王师了,就是可能对长安造成二次威胁的第三方势力。</br> 毕竟中央和地方断开连接的时间太久了,谁都没办法确定边军的忠诚度到底怎么样,万一进来个野心勃勃的家伙,长安之中又没有多少兵马,那这不就是引狼入室吗?</br> 正面迎战的时候,群臣不见作用,到了争权夺利的时候,他们就站出来有话讲了。</br> 楚世昭整理了一下仪容,立刻前往议事的太极宫求见父皇。</br> 殿门的太监进宫禀告了一声,楚世昭很快就能入殿面见自己的父皇。</br> 解开长安之围后,楚世昭和先前的地位有了天壤之别的变化,无形之中人缘就像是突然变好了一样,很多人都愿意向楚世昭示好。</br> 入殿以后,群臣大多向楚世昭点头示意。</br> 永晋帝瞧见楚世昭清醒过来,立刻招手,面容祥和地问道:“老四,你来得正好。”</br> “凉州的节度使桓节马上就要来到长安了,他提前写了一封折子给朕,说行军长途跋涉,希望能全军入驻长安进行休整,顺势捍卫长安,以免匈奴人折而复返,你觉得朕应当放他们进来吗?”永晋帝寥寥几句,就将群臣当下所议之事说了一个明白。</br> “儿臣认为,可以放行。”楚世昭思虑片刻道。</br> 话音落地,其余大臣瞬间炸了开来。</br> “殿下,不可啊,此举是取祸之道。”先走出来说话的人,正是韦氏在朝堂之中的一把手韦彦。</br> 在杨拱被永晋帝请去告老还乡后,如今接替了杨拱的位置,司职吏部尚书。</br> “其一凉州人民风彪悍,行事嚣张跋扈,与胡人常常作伴,不少羌人甚至在凉州入伍为军,他们对朝野同样具备威胁。”</br> “其二如今长安兵力空虚,凉州勤王之师远胜长安的兵马,请他们入城,恐有喧宾夺主之险。”</br> “其三,长安上下百姓军民刚刚经历了如此浩荡,已然经不起折腾,让西凉军队入城,怕是会引起没必要的恐慌。”</br> “依臣之见,就让桓节携那些主要的将领一同入城面圣即可,没必要放那些凉州军入城。”</br> 荒谬!</br> 楚世昭听闻之后,反而觉得这样的做法才会真正的逼反对方。</br> 这样的算盘打下来,你这不是存了心让别人心中生疑吗?</br> 节度使手上没有兵,空手入城,要是朝堂直接将其拿下,那桓节等人岂不是孤立无援,当场就被软禁。</br> 但凡是个正常人,他都会感觉其中有诈,因此不敢入城。</br> 要是桓节给点面子,就是自行退去,可是下一次再遇到匈奴人围攻长安的事情,桓节就绝对不可能再出手帮助长安解围。</br> 桓节不给面子,认为你是在羞辱他,或者有威胁触犯的意思,甚至有可能直接诱发更大的危机。</br> 司马昭当时用过的阳谋,就是以朝堂的名义,任命诸葛诞为司空,交出军权返回京城洛阳赴任。</br> 一个在外戍边的将军没有军权,这不就是存了心想要别人的命,就是没打算要别人的命,也是要被人软禁的下场。</br> 现在楚世昭是理解了,为什么大周王朝能一步一步离德离心,就是这样不断地算计别人,明着想坑人,人节度使也不傻,更不会龟,以武臣的性子来说,你这样搞小心思,就别怪他们掀桌了。</br> “父皇,若是如此作为,恐怕会让天下有志之士就此心寒啊。”楚世昭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说来。</br> “桓节率众,本意是为勤王而来,若是他入城以来,有不轨之心,则得天下人唾弃。”</br> “不放桓节入城,那么下次长安再受匈奴之围,还有人愿意出兵勤王吗?”楚世昭又道。</br> 永晋帝想了想,认为楚世昭说的有道理,可是大周王朝对边军的控制力非常之低,所以他感觉群臣说的话,那也是有他们的道理。</br> “晋王殿下,若是放桓节入城,他心有不臣之心,那就会让大周丢了社稷,不放他入城,至多是失了凉州的人心,其中利弊,孰重孰轻,你要三思啊。”韦彦语重心长地说道。</br> “那长安是没有守军了吗?”楚世昭又反问道:“长安尚有守军,尚有我在,尚有父皇在。”</br> “儿臣曾听闻一个道理,天子只有真正地将那些子民视为自己的子民,那些子民才会将天子视为自己的君父,天子也只有真正地将那些大臣视为自己的忠良,那些大臣才会将天子视为自己的君父。”</br> “如今长安初定,凉州军以勤王的名义入城戍卫,我等却都在这里权衡利弊,推敲人心,君不君,臣不臣。”</br> “我不曾听闻过有顾虑、害怕臣下的君主,只听闻敬畏、恭顺君主的臣下。”</br> 说到这里,韦彦冷笑一声,“只怕是殿下和桓大人暗合吧?”</br> 此言一出,满堂惊惧。</br> “我先前就听说你和桓盛交情不浅,他想要将自己的妹妹嫁于殿下,等到殿下和桓氏结为亲家,桓节不就是殿下您的人了吗?”</br> “这时,只需要里应外合,怕是圣人易主,江山颠覆。”</br> “毕竟眼下的长安守军,大多因殿下的军功而钦佩,说不定殿下已经尽得军心,现在又有桓节相助,真是了不得。”</br> 说到这里,群臣更加不敢接话了。</br> 韦彦这一番话的戾气太重,几乎是要置楚世昭于死地,毕竟这是明着将皇位之事放在台面上讲了,这完全是破坏了规矩式的攻击。</br> 楚世昭这个时候不得不跪在地上道:“还望父皇明察。”</br> 永晋帝不由捋须,目光紧紧盯着楚世昭,又看向了韦彦,其实,他很清楚韦彦这几番话,拱火的意思更加严重。</br> 就是在赌永晋帝对楚世昭的信任。</br> 但是韦彦错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永晋帝心中对他这几个儿子已经有了衡量,他并不是不能接受楚世昭继位的事情。</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5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