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匈奴人进犯长安,楚世昭情绪异常稳定
推荐阅读:我只想安静的做神豪、我有一座无敌城、归来仍是那个少年、超凡大航海、我能穿越去修真、香祖、诸天降临之让我先无耻、诸天万界最强管家、我老婆是邪神、笑傲不群、
迄今为止的模拟推演里。</br> 桓奕最好的结局都是在楚世昭的手里打出来的,先不论楚世昭的能力,单论操行,楚世昭就未曾背刺过他手下的大臣。</br> 像这样厚道的君主是很少见的。</br> 而这看似简单的要求,恰恰又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情。</br> 功高震主的人该不该杀,犯了忌讳的人又该不该杀,大部分君主或多或少都要审时度势再做决断,哪怕是再英明的主公,遇到了妨碍自己统治的人,也依旧会痛下杀手。</br> 乃至于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个人是忠臣,却依旧有不得不杀的理由。</br> 楚世昭仅仅凭借不杀有功之臣,不清算麾下的将领,就已经超越了很多很多人。</br> 桓盛此刻还纳闷自家的小妹怎么那么主动,但看到桓奕私下的小动作,只得顺从她的意思,向楚世昭介绍了起来。</br> “这是咱家的小妹,排行老三。”桓盛又道:“平日算是有些聪慧之处,但在家中有些好吃懒做。”</br> 桓奕勉强挤出笑容,和善地望向了自家的哥哥。</br> 她费尽心思都想上的战车,桓盛的一句话就把她的形象付之东流。</br> 桓盛却不觉得什么,毕竟他其实能感觉出来,自个儿的妹妹死命地想要嫁给晋王,可他说什么那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br> 贤淑良德跟他的这位妹妹完全不搭边,到时候晋王娶了桓奕以后,发现和他想的不一样,上了大当,要找他桓盛说理,那该如何是好。</br> 丑话当然是要说在前头,桓奕要是真嫁出去了,给了晋王,概不退换。</br> 楚世昭向桓奕轻轻点头示意。</br> 模拟推演那么多次下来,楚世昭要是说和桓奕之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br> 但是楚世昭和桓奕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磨合出来的。</br> 简单来说,就是一开始没想处,搭伙过日子,发现对方还真行,那就一起过过日子,时间久了,处出真感情了,又发现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那就一直处了。</br> 而且,楚世昭和桓奕之间没有什么大的摩擦,但也不能说感情上不温不火,至少桓奕主动的令人感到害怕,比起阴媚钰的淡淡自处,成语字面上的日久生情,桓奕却是真正的日久生情,还是字面意思上的日久生情。</br> 可要说夫妻之间摩擦最大的,还得是和李凤宁,楚世昭和李凤宁之间那是时常都有意见上的分歧,只有对外的时候是一致的。</br> 所以在印象上,楚世昭对李凤宁的印象更深刻。</br> 不过,现在的楚世昭和过去的楚世昭不一样了。</br> 心境不同了。</br> 过去的楚世昭选择联姻,是因为他需要通过联姻的手法从而得到别人的助力。</br> 无论是联姻李氏,还是联姻桓氏,最终目的都是得到晋阳李氏和凉州桓氏的帮助。</br> 现在的楚世昭对于联姻这种态度淡了很多。</br> 他不需要联姻,更意识到了有时候并不是说一定要靠联姻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br> 先前是抱着目的而去,如今的楚世昭觉得自己就算是没有联姻,也能把这些人整合在一起。</br> 他娶桓奕、娶李凤宁。</br> 更多的是自己的喜好,不再有什么利益需求了。</br> 楚世昭朝着桓奕笑了笑,算是认识了。</br> 事实上,这些日子,楚世昭上下奔波,整个人都快要被双肩上的压力所拖垮。</br> 当楚世昭越接近大族,越认识到这些人隐藏的人脉和实力有多宽广,也越发现自己的势单力薄。</br> 好在楚世昭已经基本控制了永晋帝赏赐给他的三府新军,再给他一段时间,应当能汇聚出一批可战之力。</br> 明面上支持他的人也算是有了,桓盛去了东南,甚至可能比坐镇中央还要有用。</br> 毕竟中央能够涉足的地方都被大族渗透了,仅靠桓盛的话语权还是不够,但是桓盛要是在东南有了兵权,那就不一般了。</br> 就这些问题,楚世昭和桓盛又洽谈了片刻,楚世昭起身简单行礼就打算离开。</br> 桓奕颇有些不舍的意思,虽说在模拟推演里,他们认识了很久的时间,但是在现实之中也才刚刚认识,就算是再不舍,那也得有分别的时候。</br> 明明楚世昭聊得都是一些琐事,一些无关于她的事情,可桓奕却觉得很有意思,哪怕只是聊些寻常话,她都感觉非常开心。</br> 待到楚世昭走出桓府时。</br> 大周王朝的边境却迎来了不速之客,只见骑着战马的匈奴人望着远处,清冽的眸子里满是肃穆。</br> 在这千里绵延的草原之上,匈奴人骑着他们的战马,向着大周王朝的边境进军。</br> 他们在草原多地朝着大周王朝发起攻势,自幽州、原州、并州和雁门等地四路并进,意图南下侵扰大周。</br> 永晋二十九年六月九日,镇守泾阳的大周守将程卿没有预料到匈奴人的攻势,面对忽然出现的匈奴骑兵,他惊慌失措,疏于防守的他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加之大周王朝多年疏于战事。</br> 泾阳一带可谓是一触即溃。</br> 在大营之中仓促接战的程卿头戴着将军盔,一身将袍破败不堪,满是云泥污垢,他和匈奴人短兵相接不到三日,兵败如山倒。</br> 当时为了抵抗匈奴人的进攻,程卿自知大周王朝军备不足,料想自己难以守住城池,于是想要化被动于主动,主张出城奇袭,起初是取得了战果,想要打赢一场小胜就退回城内,拖延时间的过程中等待其他地方的援军,可是城内有将领贪功,认为奇袭取得了小胜,就该乘胜追击,没有听从程卿的号令,自作主张继续追击。</br> 最终发现匈奴人只是诱敌深入,想要将泾阳的守军引出来方便攻城才做出来的佯败之势。</br> 于是泾阳派出去袭营的大军,在盲进追击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埋伏,大败。</br> 程卿被困左右,切断了退回庙堂的路线,整个泾阳化为孤地,而派出去的斥候,能不能将战情告诉朝廷,可能都是一个未知数。</br> 永晋二十九年六月十日,泾阳告破,可长安到了这个时候,才刚刚收到前线被匈奴人攻打的战报。</br> 得知消息的永晋帝被突如其来的战报弄得又惊又气。</br> 泾阳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距离长安的位置也极其接近,打到泾阳来,差不多就跟要打到长安来是一个道理的。</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4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