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江南盐商宋珣起义,大周王朝拉开乱世序幕。
推荐阅读:冥少的萌帅妻、最强特种兵、器道成仙、医流圣手、七十二变闯都市、腹黑娘亲带球跑、乞儿的命运、天下霸宠、至尊兵王、傲天神命、
不过,楚世昭心里同样清楚,想要一口气扯下王氏是不可能的事情。</br> 出于各种情况,甚至于朝堂的稳定,永晋帝都不可能让楚世昭把王氏给平推了。</br> 但是,楚世昭要选一个出来打靶。</br> 王氏现在就是这些京兆名门,这些大族明面上的魁首。</br> 于大周王朝而言,王氏就如嘉靖一朝的严党,如魏晋之初的司马氏。</br> 值得一提的是,严党是可以控制的,但司马氏已经成长到了不可控的状态。</br> 在大周王朝时期,永晋帝没有驾崩的时候,王氏同样是在可控的状态下,可是永晋帝驾崩以后,王氏就会迅速膨胀成如同司马氏一样的寄生势力。</br> 就比如说王从徽的侄子王槐,那可是在天下大乱的机缘下,立刻就变成了地方军阀。</br> 所以楚世昭不管怎么样,都要极力限制王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br> 而且大周王朝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财政危机。</br> 如今的社稷出现了变数,总得有人顶罪,加之各地都有亏空,百姓难以为继,对于永晋帝而言,这样的亏空不管怎么样都要补上,可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又怎么可能补得上那么大的亏空。</br> 那就只能拿人开刀。</br> 永晋帝之所以要查办王睿贞,就是王睿贞是永晋帝一手栽培出来的大臣,动他不会有太深远的影响。</br> 王睿贞这么多年来,吃了那么多的土地投献,敛得的财富不说有多少,至少可以撑过这段时日。</br> 办他,是为了填补国库的亏空。</br> 可是查办王睿贞,只是解燃眉之急,并不能实质解决问题。</br> 真正想要让大周王朝的财政问题得以改善,首先就得让赋税的收入高于国库的支出。</br> 那就得变法。</br> 倒推回来,楚世昭还不是要先把内部的声音统一了,才有机会变法。</br> 作为旧有体系的拥护者,王氏又怎么可能支持楚世昭变法,因为他们吃的就是中间那部分抽成。</br> 你变法,他们吃什么?</br> 这就意味着,楚世昭不管做什么,无论是自保还是为了社稷,他迟早都要和王氏会有一场决战。</br> 那首先呢,楚世昭就一定要站住立场,把握住道德高地。</br>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治安疏》的价值所在了。</br> 就在楚世昭想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br> 在武德殿外,一个面白无须的小太监恭恭敬敬地拜会道:“晋王殿下,陛下传您去太极宫一趟。”</br> 楚世昭向自己的太子兄长微微一拜。</br> 旋即就走出了武德殿。</br> 楚世煦此刻颇为惊疑。</br> 因为他想过很多种可能,偏偏没有想到过楚世昭竟然想动王氏,那可是自己母后的家族。</br> 而且当年父皇能够立足于长安,彻底坐稳皇位,其实王氏在这其中出了很大的力。</br> 所有人都觉得王氏在永晋一朝是屹立不倒的存在。</br> 可为什么毫无根基可言的楚世昭胆敢向王氏亮剑,莫非是自己的父皇想要下手?</br> 楚世煦不管怎么都琢磨不透楚世昭的心思,但他很快就有了一个细思极恐的想法。</br> 难不成.是父皇授意的?</br> 这是要对母后动手吗?</br> 这些时日以来,永晋帝比起过去都要喜怒无常,所以楚世煦完全猜不出自己这位父皇的心思。</br> 而他作为东宫,其实也没有什么重权在握,真正控制权力中枢的人,从始至终都是他那位深居宫中的父皇。</br> 这才让楚世煦非常依赖王氏的力量。</br> 此时此刻。</br> 太极宫内,永晋帝不动声色地看着手上的奏折。</br> 他给了楚世昭很大的权力。</br> 其中最大的权力,就是楚世昭可以给他上奏密疏,这是在永晋一朝的亲近之臣才配拥有的待遇。</br> 而楚世昭,已经将王氏这些年来,凭借着皇室恩宠而肆意妄为的罪行端在了案牍之上。</br> 永晋帝当然清楚。</br> 这些事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br> 因为某种程度上,永晋帝和王氏也是合伙人。</br> 王氏手上经过的每一笔银子,最后都会分成财富落在永晋帝的手上。</br> 如果永晋帝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他或许还会继续重用王氏下去,毕竟仅仅凭借他一个人,真的很难很难保障大周王朝的财政不会就此崩塌。</br> 现在的大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很多时候赈灾的银子,都是从各个地方抠出来的,说是拆东墙补西墙也不为过。</br> 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永晋帝确实不想下手,但是王氏的影响力,已经快要动摇大周王朝下一位天子的地位了。</br> 不管是谁继位。</br> 王氏的存在,对于后继者而言,就是一柄极不稳定的双刃剑。</br> “父皇。”楚世昭一入殿,先是施礼,轻轻一拜旋即又道:“您传唤儿臣,是有什么事吗?”</br> “老四啊,你的折子,朕看了。”永晋帝不动声色地说道:“你这是对皇后有什么成见吗?”</br> “儿臣并无成见。”楚世昭略微思索,立刻回答道:“只是王氏在长安经营多年,门生遍及上下,儿臣不胜惶恐,于是出于好奇,便查了查一些生意来往。”</br> “这些生意,都没有什么问题。”永晋帝低声道:“就不必深究了。”</br> “还望父皇放我就藩。”楚世昭也不犹豫立刻道:“王氏势大,他日兄长继位,儿臣必然反受其害。”</br> “与其在长安落得半生囚禁的日子,不若放我就藩于外,做个潇洒王爷。”</br> 楚世昭自然看得出来王氏势大的背后,是有永晋帝的纵容,甚至是主使。</br> 但是,那王氏是永晋帝的工具人,又不是楚世昭的工具人。</br> 永晋帝可以不帮楚世昭,可是他也不能死保王氏,若是死保的话,那就是要楚世昭死。</br> 所以王氏在,那么楚世昭的活路只有走。</br> 不然就跟模拟推演的路数一样,和桓盛发动政变。</br> 永晋帝没有想过楚世昭的态度那么坚决,他想留一留王氏,又不想让楚世昭出走。</br> 到了这个关头,永晋帝的想法还是制衡两者之间的关系。</br> 但是楚世昭就完全不按套路出牌。</br> 要么王氏给楚世昭让路,要么就让楚世昭就藩。</br> 这也不是楚世昭咄咄逼人,是如今他必须要争分夺秒的推动这些事情。</br> 留楚世昭在长安,如果成了那种什么也办不了的傀儡,那还不如放他出去。</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4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