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真正的神速!背嵬军的超强战力!
推荐阅读:冥少的萌帅妻、最强特种兵、器道成仙、医流圣手、七十二变闯都市、腹黑娘亲带球跑、乞儿的命运、天下霸宠、至尊兵王、傲天神命、
养一支军队并不容易。</br> 养一支精锐更不容易。</br> 而像这种精锐骑兵,在冷兵器的战场上,就是最有冲击力的正面利器。</br> 前几次模拟推演,楚世昭带兵的经验不算丰富,但是连着几次模拟推演下来,他的经验也是不断积累的。</br> 这支背嵬军,就是楚世昭依照南宋时期岳飞岳武穆统领的一支精锐部队,以‘它’为雏形,构建出来的一支精锐骑兵。</br> 然而比较惨的是,岳飞组织抗金战斗之初,苦于南方不产良马,因而无法组建骑兵部队与金兀术对抗,所以背嵬军早期是重甲步卒,等到缴获了战马,又组建了一支背嵬军的重甲骑兵,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由重甲步卒和重骑兵结合的军团。</br> 在朱仙镇,岳飞以背嵬军大破十余万金军。</br> 由于背嵬军作为岳飞的亲兵卫队,其兵源也是取自南宋最精锐的那批将士,所以战斗力空前强大。</br> 楚世昭的这支背嵬军,战斗力同样惊人。</br> 因为这支背嵬军的兵源是取自先登武士之中战力最高的那批将士。</br> 三千先登武士,当时楚世昭安插进入三府军,是应急措施,在那个极端恶劣的政治情况下,楚世昭是为了临时节制军队所用。</br> 而这些先登武士之中,有些人其实还是缺乏统领军队的能力。</br> 他们可以震慑军队,通过武力和果断威慑其他士卒,可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来统领普通将士。</br> 偏偏身为将官,最基本的组织能力,调解能力都是要有的。</br> 所以楚世昭将适合统领三府军的先登武士留在了三府军内做中低级将官,继续维持自身对三府军的控制。</br> 将那批武力明显优于统率能力的先登武士再次编入战斗部门。</br> 满配的先登武士,同样是金色水平的兵种,可是想让他们转化成背嵬军,也就刚刚符合转型背嵬军的最低要求。</br> 不是先登武士不强,而是背嵬军没法碰瓷。</br> 金色兵种亦有差距。</br> 就跟那种金色臣卡之间,那也是有水平差异的。</br> 很多臣卡是.金色是他们的下限不是他们的上限,而有的臣卡是只有高光时刻,没有长期统治力,所以金色品质就是他们的上限,下限可能只有紫色或者蓝色的水平,甚至有时候下限表现还特别低。</br> 背嵬军和先登武士同为金色品质的兵种。</br> 但是,想要成为背嵬军的要求,却是转型成先登武士的数倍条件。</br> 第一是背嵬军需要极强的基础武力,要求每一个转型的兵种,达到50点武力数值。</br> 第二是背嵬军需要多项特长,需要精湛的骑术,精湛的射术,精湛的骑射能力,精湛的阵法配合,精湛的步骑协同,训练度70点,士气80点,军纪80点。</br> 第三是足够精良的装备,不仅要配有长刀、短弩和硬弓,身着铁甲这些基础,战马也得是凉州送来的良马,而且每个人要配三匹这种战马,以此供上战斗需求,此外楚世昭还要保证他们的军饷和粮食支出。</br> 身体强壮才是打仗的资本,有钱挣才能维持高效士气,既要人家纪律强,又不给人钱。</br> 你当每个兵都是数据?</br> 这一千人的日常消耗,是楚世昭养五万北府军的消耗,一万先登武士的消耗。</br> 就别说其他的,楚世昭为了满足第一个要求,就不知道筛选走了多少人。</br> 武力超过50的人,那都可以去当白卡的将领了,而在战场上,这种武力的将领,打那种甲士,只要别一根筋,不中埋伏,会拉扯,那都是能一个人轻轻松松对付十个精锐步兵,纯是手拿把掐。</br> 十万北府军,就只有八百多人满足了这该死的要求,其中五百人多人原先还是先登武士。</br> 而楚世昭准确的训练时间,是从永晋三十一年的下半年开始的,如今是永晋三十三年的三月份。</br> 不说百分百还原岳武穆的背嵬军,那也是叠战力叠到了一种境界。</br> 就这一连串金色数值,拉开其他兵种数倍的各类数值,能是什么级别的强度?</br> 哪怕是楚世昭,他都不免期待起来背嵬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了。</br> “日行千里,轻甲疾行——”</br> 画面上,楚世昭率领着背嵬军,以惊人的行军速度朝着晋阳方向开拔。</br> 你目前的行军速度是每天202里的行军速度。</br> 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啊!</br> 以行军迅速和战术灵活著称的夏侯渊,行军速度号称——‘三日五百,六日一千’。</br> 折算下来,夏侯渊每天的行军时速为140里。</br> 这个速度在古代是非常强悍的,属于是最优秀的将军行列。</br> 可千万别小看行军速度这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能力,这代表着机动性、游击能力、迂回作战的能力,而且还能拥有最快打击对方致命区域的闪袭能力。</br> 夏侯渊以神速出名,可现在楚世昭和这支背嵬军正在用超越夏侯渊的速度奔赴战场。</br> 而另一侧,李凤宁轻咬嘴唇,她看着画面上的内容,陷入了绝望的境地。</br> 永晋三十三年二月,你的亲弟弟李晟权率着一百骑兵向大同借兵的路上,被匈奴人拦截,李晟权血战之下,重创数人,却未能逃脱匈奴人的追击,在半路上被匈奴人数箭追射。</br> 在身中数箭的情况下,李晟权深知自己不能被留下活口,一旦被匈奴人俘虏,无论是名节还是身躯都要受到百般折辱,甚至还要连累自己的父亲,于是他找了一处险恶之地,与战马一同跳崖而亡。</br>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你只好向大周王朝求援,但是,在晋阳的许多人,大多认为大周王朝外强中干,政局混乱,如今这个情况,长安能不能自保都成了问题,还想让他们出兵援助长安,此举还不如再去寻找大同所在的边军相助。</br> 同月,杨柱庭带领着大同的将士们和匈奴人再次发生了一场血战,然而大同毕竟势单力薄,原先曾经就任过大同节度使的卢毅,又深知大同的底细,这让匈奴人取得了很大的优势。</br> 兵力上,大同不能与匈奴人相抗,实力上,大同也不能和匈奴人相抗,而大同一旦失守,想要守住晋阳,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br> 永晋三十三年三月四日,大同失守,杨柱庭守节,亲率为数不多的将领掩护大同的百姓向后撤退,并调遣一位将领程贯护送这些百姓。</br> 五日,杨柱庭率领大同最后的一千多轻骑兵,主动求战,放弃了据守大同的做法,和围城的匈奴人宣战,试图让大同的百姓和其他将领有突围撤退的机会。</br> 这一千多的骑兵是整个大同最后的战斗力。</br> 除开程贯的两千部曲在竭力护送大同百姓后撤外,其他将领大多被杨柱庭的勇气所感染,而他们也深知,以现在的情况,百姓的行军速度,是不可能不被匈奴人所追击的,只有他们这些人和匈奴人血战,吸引注意力,拖够了时间才有机会。</br> 于是大同守军上下两万人和杨柱庭的千人骑兵发起了对围城而战的匈奴人一次冲锋。</br> 他们撕开了一道阵线,程贯顺势护送大同的百姓,就这道口子往外离开,而大同守军和杨柱庭则是拼死掩护,直接冲击匈奴人的营帐,逼迫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吸引在正面战场上。</br> 匈奴人对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掠夺财富,抢夺粮食,而杨柱庭完全不要命地冲击营帐,也让他们只能以歼灭这支负隅顽抗的队伍为主。</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4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