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推荐阅读:冥少的萌帅妻、最强特种兵、器道成仙、医流圣手、七十二变闯都市、腹黑娘亲带球跑、乞儿的命运、天下霸宠、至尊兵王、傲天神命、
贞平三年十一月,楚世昭请示长安朝廷,决议北伐匈奴之事,此言一出,满朝俱惊。</br> 在长安群臣的眼里,如今大周王朝的国贼是在南方另起山河的南宋政权。</br> 而不是那些就在边塞晃荡的匈奴。</br> 这些匈奴就算是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有打进中原的可能性。</br> 更重要的是,北伐匈奴,打赢了,对于大周王朝没有好处,打输了,还要考虑南方的宋人又要起兵伐周。</br> 孰重孰轻,满朝文武皆知。</br> 在这件事上的观点,李凤宁和楚世昭却是一致的。</br> 因为在李凤宁的记忆里,楚世昭曾经经常看着奏折,然后再陷入了长叹之中。</br> 后来李凤宁悄悄摸摸地看了折子...才知道是匈奴人又在边塞侵扰疆土。</br> 楚世昭想要率军攻打匈奴...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又考虑到楚济民尚且年幼,一旦北伐匈奴出了什么事情,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国家就要动乱。</br> 于是北伐匈奴这件事情,楚世昭一直都在心里想着,直到驾崩后,他才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们的长子楚济民。</br> 这是上一次模拟推演里的记忆。</br> 楚世昭已显沧桑的脸上,满是愤恨和不甘,可是他却不得不考虑国家...不得不考虑楚济民能不能继承好这片山河,而只能将北伐匈奴的计划搁浅。</br> 所以,李凤宁对匈奴人不会有什么好脸色。</br> 次次都来,次次如此。</br> 谁能对这种强盗有好脸色?</br> 而李凤宁和楚世昭二十多年的夫妻感情。</br> 坦然讲,从一开始不相识时的不以为然...再到一起共事时,常有的分歧和不服气,最终携手走完余生,她对楚世昭很多时候的判断,常常秉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可最后楚世昭偏偏又能靠着结果证明自己是对的。</br> 打匈奴人,局势来说,是没必要。</br> 但楚世昭要打,肯定是有打的必然性。</br> 而且从上次模拟推演里也看出来了,匈奴人常有这样劫掠边塞的举动。</br> 这是有狼子野心的。</br> 不可不防。</br> 再说了,大周的满朝文武是她什么人,楚世昭又是她什么人。</br> 严格来讲,楚世昭才是她李凤宁的一家人。</br> 不帮内人,帮外人,这是什么道理?</br> 如今的楚世昭正值壮年,也没有那么多顾虑的事情,匈奴人如此张狂,楚世昭要打回去,这才是他本该有的性格。</br> 贞平三年十二月,朝会上,尚书左仆射王淳文面对晋王的决策,立刻提出了劝言。</br> 如今的楚世昭身兼大将军又有开府之权。</br> 非王也,实乃摄!</br> 故此朝中大小事务,其实真正做决断的人,反而是楚世昭。</br> “大将军,此番贸然北伐匈奴,不智也!”</br> “百姓之仇,私也,天下之仇,公也。”</br> “为些许小民而乱大策,岂是长久之计,只有攻打南宋,才是为天下万民所谋求的。”</br> “再者,一旦北伐匈奴,即便胜了,也是国力大失,不胜的话,那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局,受两面而夹,取自亡道也!”</br> 楚世昭深知,这些士大夫能如此劝言,是因为匈奴人的扰境,本质上是没有伤害到这些人的利益。</br> 不管匈奴人怎么打,遭殃的只是大周王朝边塞的普通百姓,这些百姓的死活,又跟他们这些高贵的‘士大夫’有什么关联。</br> 人只要对影响自身利益的事情,才会有解决的动力。</br> 可对于楚世昭而言,这一场仗却是必打的。</br> 因为不打疼匈奴人,他们就永远觉得你软弱可欺,只要有了这种想法,一旦大周王朝暴露出可乘之机,这些匈奴人又怎么会心慈手软。</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3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