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38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

第38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

推荐阅读:冥少的萌帅妻最强特种兵器道成仙医流圣手七十二变闯都市腹黑娘亲带球跑乞儿的命运天下霸宠至尊兵王傲天神命

    由于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和现实的情况息息相关。</br>  所以楚世昭的对策,自然不能考究正常游戏那样,为了追求强度而忽略了基础。</br>  像那种策略模拟类的游戏,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民心不民心,百姓就是一串数字。</br>  只要把不满的人全部杀掉,那就不存在对你不满意的人。</br>  只要把不识字的人全部解决,那就只剩下识字的人了。</br>  当然,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统治者,在统治时间久了以后,大部分帝王的心态也是如此了。</br>  就如同那句话——“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br>  楚世昭还是有良心的。</br>  主要是模拟推演结束了,还能融合记忆,你真让他看到在自己的统治下,劳苦百姓血流成河,对着他唾骂的场面,他确实很难扛得住。</br>  所以楚世昭入主鲁郡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舍弃了经济,宁肯自己让利出来,也优先考虑当地方百姓的生计。</br>  而且先得让百姓们吃饱饭,他们才能有长远发展的能力,以古代的生产力来看,贤明的君主应当以人为本。</br>  民心高了,人口就能往上涨,人口多了,生产力就能提升,经济转化率就高了。</br>  何况,楚世昭这一次遭遇地方大族的反扑,便是通过高额的民心稳住阵脚。</br>  他第一没有凉州军团那么强大的战力,第二没有晋阳那边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全面又均衡的状况。</br>  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爆发。</br>  按部就班下来,也拼不过别人,那就只能朝着一个方面往死里提升。</br>  因此楚世昭选择了民心。</br>  在楚世昭简单而又直接的治理下,鲁郡的民生进入了活跃状态。(该状态下,经济发展提高两成。)</br>  从南方叛乱落难而来的名士何浊来到了鲁郡,看到了地方上井然有致的生产状况。</br>  大为惊异地感叹道:“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br>  由于你身为大周皇室,你对忠于大周皇室的士人吸引力提高了,由于你在鲁郡良好的表现,你对流民的吸引力提高了。</br>  广威二年三月,你在鲁郡招募军士,鲁郡人大多各地奔赴,你收纳了12392名鲁郡人为鲁郡的新军。</br>  同月,在长安的桓节和关中名士的冲突愈发激烈。</br>  皇甫坚和卢恩存在客观上的联姻关系。</br>  不少关中名士拉拢皇甫坚,并将他视为凉州上士,在多方的撮合之下,皇甫坚的立场慢慢出现了动摇。</br>  桓节在废了楚世煦的皇位后,立了尚且只有七岁的楚世驹为皇帝,面对幼主,他多次提出了想要改革大周王朝的政令之策,结果大多都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缘由被其他士人们所推脱。</br>  很多士人本就不满桓节在长安之中的地位,也发现桓节实际上是不敢真正地大开杀戒,这让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br>  桓节已然察觉到在久居长安过后,本来以他为首的凉州将领在内心之中出现了间隙。</br>  他虽然是台面上权势最重之人,但是...只要和这些士大夫讲道理,他就很难将这份权势展现出来。</br>  唯有动用兵权,才能发作应有的效果。</br>  只是,一旦真正地大开杀戒,那就真的走上一条没有回头的绝路了。</br>  毕竟他夷灭韦氏、废立皇帝、借助密诏排除异己...更多的是立威,加深自己在长安内的根基。</br>  可如果一直滥用兵权,肆意捕杀长安之中的士大夫,必受天下士人的反噬。</br>  广威二年四月,皇甫坚对桓节提出的变法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眼下大周王朝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南方四起的蚁贼,并非是改革朝廷之中的政策。</br>  同月,段琦向桓节请示,他想要回到凉州,继续为大周戍卫边塞。</br>  段琦是凉州名门之后,他察觉到了朝野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皇甫坚态度上的倾斜,要是继续混淆于当下局势,势必是要折损人马。</br>  他带来的兵马,大多是段氏自家的部曲,很多人都姓段,要是折损在了长安的内乱之中,是得不偿失的。</br>  广威二年五月,桓节意识到了局势上的敏锐变化,认定自己成为了皇甫坚博得名望的垫脚石,一方面皇甫坚借助他入京一事迅速取得了地位,一方面关中士族为了对抗他,不断地拉拢一定程度上更亲近于关中的皇甫坚。</br>  广威二年六月,段琦毫不犹豫地自行带领一万凉州军撤离了长安,以凉州生变,匈奴入境的理由回退凉州。</br>  广威二年六月下旬,桓节为了避免皇甫坚在长安倒戈于关中大族,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众以‘欺君罔上’、‘蒙蔽圣听’的借口捉拿关中那些反对他提出政改的士人大族。</br>  皇甫坚在关中士族的劝说下,决定带领自己的部曲起兵对抗桓节。</br>  “尽忠周室,是为大节。”</br>  皇甫坚身披军铠,持剑傲立。</br>  画面上以皇甫坚为首的部曲和桓节的部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br>  “大周之变,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汝又岂知谁为忠奸。”</br>  桓节击溃了皇甫坚的部众。</br>  皇甫坚战死,其部众战死高达万人,被俘三千余众。</br>  桓节部众战死7842人,重伤1209人。</br>  史称——《长安之变》。</br>  广威二年七月,在皇甫坚陡然倒戈被杀之后,桓节性情出现了极大的变化。</br>  皇甫坚多年以来,一直是桓节麾下的将领,久任副将,相互之间早有十年的交情。</br>  桓节一直不认为皇甫坚会被关中士族笼络,也不觉得皇甫坚会将他当做博取名望的对象,结果却遭到了这样的背弃。</br>  他不再轻易选择向关中士人退让,并夷灭了几个参与长安之变的世家大族。</br>  并请示幼主为自己加九锡以示权重,震慑诸臣。</br>  这样的行为致使领军对抗南方起义军的卢恩不得不遣军回朝,在震怒之下,写出了一则讨贼檄文共伐‘国贼’。</br>  广威二年八月,以王守义为首的蚁贼在卢恩回朝过后,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机会,很快就攻打下了应天府。</br>  广威二年九月,班师回朝的卢恩和桓节的军队再次发生了战事,固守长安的桓节再度击退了卢恩。</br>  同时,桓节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将卢恩在长安之中的全族诛杀。</br>  卢恩本就年事已高,因此气急而病,没有多久就病死了。</br>  不多时,一个杨方的将领在清晰认知到了局势过后,整合了整支中央军,向各地的节度使、藩王求援,共讨国贼。</br>  迫于压力之下,桓节自知他是难以对抗,决定携天子北狩凉州。</br>  广威二年十月,桓节率众试图退到凉州,却不成想段琦为了自保,以图划清和桓节之间的界限,在凉州,双方再度开战。</br>  桓节部久经战事,早已疲惫,先是平定了皇甫坚的倒戈,又是力敌卢恩的中央军,如今再战以逸待劳的段琦,军中将士又无嘉奖,军心已然糜烂。</br>  广威二年十一月,桓节未能战胜据守凉州的段琦,而麾下的亲兵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死伤殆尽,只剩下了一些唯利是从的溃军。</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4/14647/85012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