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三章 又要出门了

推荐阅读: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最终救赎超级电子帝国法师奥义网游灵宝贤王异界功法推广大师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武炼虚空

    六月,新政后的第一笔商税收上来了。
    盐税、捐税、矿税、茶税、银税(银号交易的税收)以及各行各业的“契税”,加起来总计两百七十万两。
    因为新的税务司基本是在四月底才覆盖完长江以北地区,所以可以看作是五月份一个,长江以北地区所交的税。
    两百七十万两,差不多接近往年全国半年的税赋了。
    但是这次,却只用了一个月,而且只是在一半不到的国土内收的。
    另外,海关总理大臣李馥也来奏报,称五月份总计收到关税八十万两!
    不得不说,让李馥去总理海关是选对人了。
    这家伙以前自己就搞走私,所以对海关的业务了如指掌。
    他上任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先把江浙沿海一带的走私路线全部堵死,然后开辟了十一处海关码头,规定国内外货物必须从这些码头上岸,否则一旦抓到不但货物没收,而且当事者全部严办——不管你哪国人。
    这个规矩,让以前搞走私的国内外商户,不但毫无怨言,而且欣喜若狂。
    为什么?
    因为这代表大明正式开放通商了啊!
    但凡正经想做商人的,谁愿意偷偷摸摸地、冒着砍脑袋的风险做生意?以前他们走私,那是因为大明朝全国海禁,他们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干这行。
    如今只要付出值百抽三十的税,就能光明正大地与大明做交易,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话说值百抽三十的税高吗?
    低,简直低到爆了!
    大明的茶叶、瓷器运到西方,价钱起码翻二十倍到五十倍,区区值百抽三十的税算什么?
    而且说句难听的,以前他们为了走私,要打通多少关节,这其中付出的费用,也远高于此!
    所以李馥的海关刚刚一开张,就有无数进出口的商户前来海关公署报备。李馥明知道这些商户基本都是靠走私起家,但是一个都不追究,全部都给了“执照”。
    于是短短三四个月,当江浙沿岸的海关运作起来后,江浙地区的走私现象就基本绝迹了——即便有,也是那些贪心不足、连一毛钱税都不想交的亡命徒。而不巧的是,李馥本来就是走私大军中的行家里手,所以这些走私犯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走私,简直是自己作死。
    因为海关在闽南地区尚未正式建成,所以这八十万两,仅仅只是江浙沿岸的。可想而知,当大明开放对外口岸的消息传遍全世界,以及海关数量的增多,未来关税的收入必然会继续飙升。
    对于以上种种,崇祯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大大地震惊了。
    照这么下去,大明国赋一年收入破亿两,基本没有悬念!
    一亿两,这是秦书淮说的小目标!
    本来崇祯在心里是给这个“小目标”打了折扣的,认为能达到五千万两就已经够惊天动地的了。
    然而他现在无比确信,一亿两是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崇祯特意出宫去看了下,惊讶地现市面上的物价基本上没怎么涨。盐、铁、布三项关乎民生的东西自不必说,因为秦书淮设定了“朝廷指导价”,价格哪怕是一文钱都没涨。
    更让他稀奇的是,连米、面、油以及包子、肉、蔬菜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也基本没涨。
    甚至,有些还呈现了降价的趋势。
    这就让他实在想不明白了。
    朝廷收的税多了,民间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在一个包子铺,崇祯买了几个包子后,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包子的价格比年初的时候还低了一文钱。
    包子铺老板笑眯眯地说道,“这位公子爷,现在粮商都在拼了命地卖陈米陈面,价钱是一跌再跌。咱们包子是用啥做的?可不就是米面吗?米面价格跌了,咱可不得跟着降价?做人得讲良心是不?”
    崇祯又问,“那你们不用交赋么?”
    “呵呵,交哇,怎么不交?不过咱们卖包子的,才交值百抽三的赋税,便是交了又有什么打紧?赚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啊?我在老家还有薄田二十亩,现在一分钱田赋都不用交,我这区区一月交个几钱银子算什么?你说说,要是咱都不交赋,那朝廷的大军谁养啊?谁给咱安生日子过啊?”
    崇祯明白了。
    因为今年种地的农民大幅度增加,精明的粮商已经意识到今年全国产粮会大增,所以为了避免陈米陈面到时候卖不出去,就主动降价提前抛售。
    同时,跟降低的米面价格比起来,包子铺值百抽三的税赋根本微不足道。
    这么一来,包子的价格可不就下跌了么?
    秦兄啊秦兄,你可真会算计啊!
    只要盐、铁、布、粮这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不涨价,其他的就算涨点价又何妨?
    这时,旁边一个买包子的插话道,“说得好。我啊,真希望这免赋永远免下去。只要免上十年,可真就又是一出盛世喽。”
    “呵呵,免咱三年就咱乐的了,还十年?你当皇上不用吃饭哪?”又一个顾客说道。
    大伙儿顿时都乐了。
    崇祯也笑了,自肺腑的那种。
    忍不住说道,“要是时机成熟,皇上没准会真的宣布永免赋税呢,你们就瞧着吧。”
    说完,转身离去。
    脚步无比轻松。
    盛世!朕要的盛世,正在缓缓走来!
    新政半年,最高兴、最感恩戴德的自然是农民,尤其是原先没有地的农民。自从新政后,大批流民回归故乡安心种地,更有大批佃农摇身一变变成了自由身的农民。而原本家里只有几口薄田贫地的农民,也有好多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来了不少良田,乐得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没有农赋,让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爆棚了!
    同时爆棚的,还有他们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其次高兴的,是涨了薪的士兵。现在士兵的俸禄,是以往的两倍,而且还不带拖欠的!
    此外,大部分新上来的基层官员也是很高兴的,因为朝廷给了他们以往三倍的薪水,让他们一个个都过上了体面的日子——如果他们的权力欲没那么强的话,这足以让他们高兴了。
    至于商户,则要看哪种了。
    大部分的小商小贩,因为朝廷收的税率很低,按照行业不同,仅在值百抽二到值百抽五之间,所以没什么好抵触的——就像那个包子铺老板一样,大部分小商小贩家里还是种着地的,跟以前的田赋比起来,他们交的那点税根本就不算什么,高兴还来不及,还有什么好抵触的?
    而那些卖茶叶、卖丝绸的商家,则有些不高兴了。因为这些东西全部都收值百抽十五的“重税”,多少会让他们利润受损。
    当然,对于新政最不满的,就要属大地主阶级了。
    这些级大地主,包括福王、秦王、晋王等各地藩王,以及在东林党倒台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波及的大官僚。
    这些人数量不多,大约三千余户而已,却占了大明至少一半以上的耕地。
    到目前为止,只有蜀王、周王等三四个藩王宣布接受新政,把多余土地卖给农民,其余的二十余个藩王以及大部分的大官僚,依然选择观望。
    甚至福王还放出话来,他的田是先帝所赐,谁敢打他田的主意,就是对先帝的大不敬,他要上告宗人府。
    福王的骄横贪婪,在历史上就是鼎鼎大名的。
    其他藩王见福王如此硬气,于是也就以他为,抱成一团,以不合作的态度对抗新政了。
    没办法,秦书淮只好准备去趟洛阳,亲自去会会福王。
    擒贼先擒王。他相信,只要福王肯服软,那么其他藩王也会跟着服软,而那些大官僚自然也不会再硬抗了。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
    眼下已是六月,答应魔教半年内出兵西征的承诺已经到了兑现期。
    远征叶尔羌,是势在必行的!
    所以,在家呆了半年的他,又要出门了!
    https://www.lingdianksw8.cc/0/928/13777119.html
    www.lingdianksw8.cc。m.lingdianksw8.cc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0/10617/62771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