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时代
推荐阅读:七世神盘、谍海孤雁、大明锦衣、灰烬领主、镇世仙尊、末日崛起、大明:寒门辅臣、大梦王、纯阳仙府、斩仙、
第1154章新的时代
鄜延路的首州,延州城。
作为与西夏议和的大臣吕公著如今身在延州城中,与西夏使者大臣李清商量。
在谈判之中,所有西夏使节都必须承认,吕公著是一位真正诚信可信之君子。他风度翩翩令人倍生好感。
在吕公著与李秉常的书信往来之中,令西夏国君也相信对方是一位诚实可信的君子。
李秉常在书信之中,还推崇吕公著为今之周公。
吕公著歉然而不受,如此反而令李秉常和李清更加敬佩。
双方使者在吕公著和李清面前草拟文书,这文书是以宋夏文字书写,最后成为正式国书。
吕公著对李清道:“若是能达成和议,从此两家罢兵,令彼此百姓不再填于沟壑之中,真是功德无量。”
李清心道,若是当初要不是梁乙埋反对,自己割让定难五州给宋朝,两边的战事早就结束。
如今五州减去了三州,却也合情合理。譬如绥州大半本就为大宋所据,说是三州实为两州。
李清道:“之前边衅皆系梁乙埋而起,令两家失和,坏了多少军马。今梁乙埋一去,方是百姓之福。”
“吾主一直崇慕宋礼,只盼以后两家再无纠葛,永为世好。”
一旁范祖禹道:“当初我与章丞相在太学同窗时,听他说过一句战争只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手段。”
“对于此言我如今深以为然。”
李清一听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梁太后,梁乙埋之前党项制,内部好似养蛊般,斗争非常激烈。
而李秉常,李清推行儒家,以及辽国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等意识形态,说明维持国势从对外扩展转向对内稳定。
党项发觉扩张不下去了,转而用儒治国。这是李秉常与梁乙埋,梁太后之间最大的矛盾,也是李秉常议和目的。
李清知道范祖禹眼下之言道:“章公乃大宋最深谋远虑之人,没料到你是他太学同窗,值得李某敬佩。”
范祖禹道:“不敢当。”
两边使者将国书签订,李清吕公著各自在国书签下了自己名字。
李清对吕公著诚挚地道:“真盼两家能从此罢兵,不再言武。”
吕公著道:“天子仁德,视四海如一家,只要党项不再挑起边衅,两家必能和好。”
在场宋夏使臣无比大喜。
李清道:“咱们这就办交割三州土地之事。”
吕公著依旧淡淡地道:“好的。”
他遥遥望向远方,眼眸中有几分湿润。
……
延和殿上。
昔日此殿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有一场经典的辩论,其中围绕着郊赐要不要发下去,进行了一场争执。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横征暴敛。
王安石则举出了桑弘羊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说了天下之财都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
王安石说可以取财于天地。
这一次辩论可比当年盐铁之论,正式(本章未完,请翻页)
鄜延路的首州,延州城。
作为与西夏议和的大臣吕公著如今身在延州城中,与西夏使者大臣李清商量。
在谈判之中,所有西夏使节都必须承认,吕公著是一位真正诚信可信之君子。他风度翩翩令人倍生好感。
在吕公著与李秉常的书信往来之中,令西夏国君也相信对方是一位诚实可信的君子。
李秉常在书信之中,还推崇吕公著为今之周公。
吕公著歉然而不受,如此反而令李秉常和李清更加敬佩。
双方使者在吕公著和李清面前草拟文书,这文书是以宋夏文字书写,最后成为正式国书。
吕公著对李清道:“若是能达成和议,从此两家罢兵,令彼此百姓不再填于沟壑之中,真是功德无量。”
李清心道,若是当初要不是梁乙埋反对,自己割让定难五州给宋朝,两边的战事早就结束。
如今五州减去了三州,却也合情合理。譬如绥州大半本就为大宋所据,说是三州实为两州。
李清道:“之前边衅皆系梁乙埋而起,令两家失和,坏了多少军马。今梁乙埋一去,方是百姓之福。”
“吾主一直崇慕宋礼,只盼以后两家再无纠葛,永为世好。”
一旁范祖禹道:“当初我与章丞相在太学同窗时,听他说过一句战争只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手段。”
“对于此言我如今深以为然。”
李清一听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梁太后,梁乙埋之前党项制,内部好似养蛊般,斗争非常激烈。
而李秉常,李清推行儒家,以及辽国不约而同地采取这等意识形态,说明维持国势从对外扩展转向对内稳定。
党项发觉扩张不下去了,转而用儒治国。这是李秉常与梁乙埋,梁太后之间最大的矛盾,也是李秉常议和目的。
李清知道范祖禹眼下之言道:“章公乃大宋最深谋远虑之人,没料到你是他太学同窗,值得李某敬佩。”
范祖禹道:“不敢当。”
两边使者将国书签订,李清吕公著各自在国书签下了自己名字。
李清对吕公著诚挚地道:“真盼两家能从此罢兵,不再言武。”
吕公著道:“天子仁德,视四海如一家,只要党项不再挑起边衅,两家必能和好。”
在场宋夏使臣无比大喜。
李清道:“咱们这就办交割三州土地之事。”
吕公著依旧淡淡地道:“好的。”
他遥遥望向远方,眼眸中有几分湿润。
……
延和殿上。
昔日此殿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有一场经典的辩论,其中围绕着郊赐要不要发下去,进行了一场争执。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横征暴敛。
王安石则举出了桑弘羊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说了天下之财都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
王安石说可以取财于天地。
这一次辩论可比当年盐铁之论,正式(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823/6831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