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义务教育兴起
推荐阅读:传媒巨子、我的老婆是阎王、电影世界抽奖传、超级战兵、打工巫师生活录、花运狂仙、鬼将凶猛、美女老板的男秘书、黑铁王座、护花萌宠在都市、
长安城内。</br> 平稳的四轮马车内,李世民和李承乾三人正襟危坐,正在赶回皇宫。</br> 一路上,李世民看着窗外遐想,李承乾恭恭敬敬,李恪默然无声继续当一个隐形人,唯独年纪最小的李泰,则一副存不住气的样子,坐立不安,有几次都是欲言又止。</br> “怎么?想知道最终的结果!”李世民见状,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br> 李泰迫不及待的说道:“还请父皇告知。”</br> 非但李泰,就连李承乾和李恪也不由得眼中精过一闪,刚才的正襟危坐的样子顿时荡然无存。</br> 李世民沉吟一下,说道:“你们三兄弟的文章,父皇都已经看到了,的确不错,没有让为父失望!”</br> 李承乾三人顿时呼吸一滞,脸上浮现激动地神色。</br> 然而,李世民话音一转,道:“不过国子监中,不逊色于你们的至少十人以上,所以为父给你们定在三甲!”</br> “三甲!”</br> 李泰的胖脸顿时绿了,他曾经自信满满,要获得国子监太学岁考一甲,结果现在竟然成了三甲,这其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br> “那墨家子……墨顿呢?”李恪心中一动,脱口说道。</br> 不用说李泰,就连意志稳如泰山的李承乾也忍不住侧目望来。</br> 李世民道:“墨顿为一甲头名!”</br> “啊!”李承乾三人顿时惊呼。</br> 墨顿再一次获得一甲头名,那岂不是获得了六科一甲,他们三人竟然连续两次败在墨顿的手中,不过这一次败的更惨,直接跌落到了三甲。</br> 李泰顿时幽怨地看了李世民一眼,父皇太偏心了,对墨家子简直比对他们还要好,到底谁才是你的儿子。</br> 看到李泰满脸的不服气,李世民并不以为意,这才是少年心性。</br> “并非父皇偏心,尔等看到墨顿的文章便知其中的差距。”李世民会心一笑,递过来一章刘宜年亲自抄写的墨顿的《少年大唐说》。</br> 由于李世民看不惯墨顿从左往右的书写格式,刘宜年顿时一点也没有想对墨顿不满的样子,立即挥毫为李世民重新抄写一份。</br> 朗诵版的《少年大唐说》字数不多,三人一目十行看完,久久不能平静。</br> “墨顿此文当为当为一甲,孩儿心服口服。”李承乾叹了一口气道。</br> 李恪和李泰也默默地点了点头,面对如此千古文章,和他们对比那些老生常谈的治国之策相比,实在是没有任何可比性。</br> “现在尔等可知父皇让你们参加国子监岁考的用意。”李世民沉声道。</br> “孩儿明白!日后定当加倍努力。”三人恭谨道。</br>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皇家教育虽好,但是相对独立竞争极少,而且周围都是一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吹捧之人,而造成皇子们骄傲自满的性格。</br> 经过国子监一行,想必三人定然见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除开墨顿不说,就连国子监其他学子也有胜过三人的颇多。</br> 三人心思复杂的回到皇宫。</br> 而在长安城中,随着墨家子获得六科一甲的消息传开,立即在长安城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br> “墨家子不愧是墨家子!”</br> “六科一甲,那要是科举,岂不是六门都是状元。”</br> 不少长安城的百姓纷纷咂舌道。</br> “一甲有三名,一甲并不代表是状元,一甲头名才是状元!”一个闲汉解释道。</br> 周围市民顿时白眼一瞪道:“那你说,墨顿哪一科不是一甲头名!”</br> 闲汉顿时语结,墨顿连续在写出如此流传千古的文章,要说不是一甲头名,恐怕众人也不服。</br> 长安城的市民看个热闹,但是在文人圈子中,墨顿的《少年大唐说》顿时引起了一场文学盛宴。</br> 好文章难求,这也是古代那些文人骚客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而墨家子却接连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绝世文章。</br> “《少年大唐说》!少年立志报国,以潜龙,乳虎喻少年,以少年喻大唐,环环相扣,入木三分,能够读到如此佳文,老夫平生无憾也!”</br> “也许我们都一直小看了墨家子。”</br> 不少文人看了之后惊艳之余,更多的心中触动,自古以来,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所有人的头痛之事。</br> 上至帝王将相之家,下到平民百姓,哪一个不为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然而不少人敏锐地发现,《少年大唐说》对于教育子女将会极有帮助。</br> 哪一个少年读到此文,不热心沸腾,不雄心壮志。</br> 一时之间,长安纸贵。</br> 无数长安城文士当街抄录《少年大唐说》,每写好一篇,就立即有人长安城百姓出钱购买,带回家中,用来教育子女。</br> “立即将此文给老子背下来!”无数父亲回家之中,第一时间将墨顿的少年大唐说拍在了儿子的面前。</br> “啊!还背!”</br> 当一众少年看到题目上的墨顿的大名,顿时怨气冲天。</br> 自从墨顿出现在长安城之后,他们背诵任务立即加重了太多,《边塞三诗》,《马说》</br> 还有墨顿的广告诗,甚至连墨家子下雪写首诗还要背。</br> 更让人一众少年悲愤交加的是,之前的还算了,自从墨家子岁考开始,他们已经连续背了《师说》、《师恩三篇》现在又来一篇《少年大唐说》,还让不让人愉快的玩耍了。</br> “墨家子,我恨你!”</br> 长安城中,无数少年看着手中的《少年大唐说》悲愤的喊道。</br> 然而当他们读完《少年大唐说》之后,一个个犹如脸色潮红,激动得不能自已,心中再也没有对墨顿半点的怨恨。</br> 原本对于读书十分抵触的少年们,读完之后,不等大人吩咐,纷纷伏案苦读,效果立竿见影。</br> 然而,在大唐识字率极低的时代,能够读书识字的恐怕十中无一,如何让大唐的少年强大,承担起大唐未来的责任。</br> 一时之间,李夫子所提倡的义务教育,再一次被众人提起,而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推崇。</br> 可想而知,假以时日,大唐所有的少年能够读书识字,明事理,懂学问,那将会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时刻。</br> 到那时,大唐的未来自然不可限量。</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810/6283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