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八十块的春秋经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我的机甲女王天蓬元帅布衣神王天诛道灭玄幻位面大冒险绝世唐门大宋的智慧主宰之王星河大帝

    “若他手中真是一本明清善本的话,就算价格高我买不下来,也可以让李老买下,这种古籍只有在真正爱书的人手中才能更好的流传下去。”
    这时的沈愈突然对摊主手中这本线装书异常期待起来。
    也许是看到了沈愈眼中的热切,摊主目视沈愈好一会方才郑重其事的吐出两个字:“《春秋》。”
    “春秋?明代还是清代的?是官刻本,还是私刻本或者是坊刻本?”沈愈略带期待的问道。
    “什么本?我这是古书春秋啊!”
    沈愈先是愣了愣,不过马上暗暗叹息一声,“此人对古籍专业术语一窍不通,定是拿现在印刷品来忽悠我的。”
    刻本又称刊本,所有由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都可以称为刻本。
    刻本又分为三种:分别是官刻,私刻,以及坊刻。
    官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比如宋明两朝的国子监就管校理刊印书籍,宋代的百科全书,有类书之冠的《太平御览》就是国子监版本,对于古籍收藏爱好者来说,国子监的官刻本也称为监本,是极为珍贵的,若是能得到一本监本古籍,定是视若珍宝。
    官刻本除了国子监外,还有各地的书院,府学、州学、县学,书局等版本,官刻一般情况下不为盈利,只为教书育人,多为科举用书,医书等。
    私刻也很容易理解,就是私人出资请人刊印的书籍,多为富人开办私塾的启蒙用书,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这也不为盈利只为教育后代,所以私刻本又称家塾本。
    坊刻的坊字是书坊的意思,古代书坊即为现在的书店,书商除了卖书外也印书,这是为了赚钱,不过古代印书花费甚多,印一本寥寥数十页的书,各种制版,校队,印刷,油墨一系列成本算下来,差不多要花费近十两银子。
    这也说明书籍在古代的珍贵,所以在古代大多是借书来抄写,在古代有人肯借书就是天大的恩情。
    默念一声鉴宝,沈愈朝摊主手中的线装书看了过去,果然,任何宝光都未出现。
    见沈愈没有露出该有的讶然之色,摊主瞬间瞪大了眼睛,“不是吧?春秋你都不知道?就是关羽读春秋的那本春秋啊。”
    沈愈闻言笑笑:“怎么?您的意思是说,您手中这本就是关圣秉烛夜读的那本《春秋经》?”
    摊主见面前的年轻人如此上道,心中暗喜:“比那本还要好十倍,你听了不要大喊大叫啊,我这本可是孔圣他老人家在世时亲笔书写的,足足流传两千多年呢。”
    看着摊主手里的线装书,沈愈强忍笑意:“这么厉害?真的假的?”
    不怪沈愈憋着笑,虽然东汉时已经有了纸张的使用,并且造纸技术有了飞速发展,更是出现了“蔡侯纸”与“左伯纸”,但从西汉再到三国,其实还是大量使用简牍(竹简),以及缣帛,这主要是当时的人们觉得纸容易损坏,并没有广泛的使用。
    古人说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就是说竹简很重并且记载的东西很少,动不动就得用牛车马车拉,一车竹简可能都没有现代人看上一本电子书的字多。
    直到晋代才开始用纸来代替竹简,陆机《平复帖》用的是麻纸,王珣《伯远帖》用的什么纸现在虽然没有明确,但用的是纸张,这是毫无疑问的。
    到了唐代,纸才被大量使用,但唐代也没有线装书,唐代用的卷轴书与册页书,唐初无论手抄或刻印,均要成卷成轴,卷轴书由卷、轴、缥、带组装成,装订繁琐,就如同现在的字画一般。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737/7075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