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笼

推荐阅读:绝世唐门大宋的智慧主宰之王星河大帝苍穹龙骑不败战神剑道独尊剑道独神武神空间傲世九重天

    晋末长剑第一卷: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第一百六十三章牢笼鹿蹄山下,最后一支车队消失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之上。
    车上装满了冬菜、芜菁,还有抢割来的枯黄的干草。
    邵慎立马于甘水西岸,看着一河之隔的匈奴骑兵,大声嘲笑。
    偶尔,他也会射出一两箭,时不时有所斩获。
    身后的恶少年们指着匈奴人狼狈躲箭的样子,哈哈大笑。
    作为陈侯的侄男,邵慎的武艺一直是陈侯最关心的部分。
    他有最优良的学习条件。
    吃得饱,吃得好,能请来善于教导别人的优秀武师,战马、弓矢等各种消耗品不缺——是的,在锤炼技艺时,战马也是消耗品。
    还被叔父随时检查,故不敢偷懒,数年下来,技艺已经非常出众了。
    甚至于,不光是他本人,跟着他混的一帮恶少年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进步神速,渐渐成了他坚实可靠的班底。
    今日一大早,邵慎便带着百余骑下了山,在甘水左岸巡视,见得匈奴游骑时,立刻冲了上去,隔着河互射箭矢,很是占了点便宜。
    匈奴人吃亏后,又喊来了不少人,双方操着对方听不懂的话语,互相叫骂,场面热闹得很。
    “嗖!”偷冷子一箭射翻某个匈奴骑兵后,邵慎嬉笑一声,策马向北。
    对面的匈奴骑兵仿佛受到了严重的侮辱,一边破口大骂,一边纵马追击,时不时还击一下。
    邵慎灵巧地躲避着对岸射来的箭矢,奔出去数百步后,又驻马而立,大声道:“我看尔等并非真匈奴,却替刘聪卖命,自弃何多!不如过河来降,我将你等送至叔父帐下,怎么着也能在义从军内混一份钱粮,如何?给谁当兵不是当啊?别太死心眼。”
    对岸的匈奴骑兵也停了下来。
    他们仔细看着对岸,见到邵慎身边的骑兵只剩下十余时,微微有些疑惑。
    方才还有百余骑呢,这会都去哪了?
    中原骑兵与他们的路数不一样,擅长近身肉搏,一旦被他们缠上,什么骑射功夫都发挥不了,吃亏得很。
    有人四处张望,寻找对岸消失的骑兵身影,却什么都没发现。
    “嗖!”邵慎又射了一箭,正中一匈奴骑兵面门,然后策马向北,哈哈大笑离去。
    匈奴人怒火中烧,大骂不休地追了上去。
    好你个中原贼子,我等好端端和你喊话,你却不讲武德,又发冷箭偷袭,今天一定要把你干死,不然出不了这口恶气。
    双方就这样沿河驰马,反复问候对方祖宗十八代,言语之粗俗,直让人听不下去。
    “贼子受死!”匈奴人骂得正爽之时,却见前方奔来上百骑,人人手持长枪、大戟、马槊,凶悍绝伦。
    这他妈是从哪冒出来的?
    匈奴骑兵吓得亡魂大冒,忙不迭地拨转马首,想要避开这支迎面出来的近战骑兵。
    但他们的马速本来就很快,还与对方相向而行,待发现之时,对方已在百步之外了,根本来不及躲避,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
    双方三百余骑对冲而过。
    缺乏长杆马战武器的匈奴骑兵吃了大亏,直接被冲了个七零八落。
    邵慎在河对岸哈哈大笑。
    这帮傻子,真当我闲得无事,陪你们浪费口水呢?
    老子早就遣人至甘水下游浅滩处,涉水过河,就等伱们上钩呢。
    傻子!哈哈,没见过这么傻的。
    河对岸的近战骑兵已经发起了第二轮冲锋。
    匈奴人纷纷溃走,不敢应战。
    近战骑兵追在后面,勇不可当。每追上一人,便将长枪大戟捅到他背上,轻松斩杀。
    如此追出去数里后,方才放慢马速,打扫战场,笑呵呵地过了河。
    看着手下收拢起来的百余匹马,邵慎不由得心花怒放。
    他驻守甘城许久了,对鹿蹄山、甘水一带了如指掌,逗弄一帮初来乍到的匈奴人,简直手到擒来。
    不过,也就是逗弄逗弄罢了。
    真有大股匈奴骑兵杀过来的话,他也不敢正面迎战,只能灰溜溜撤回甘城固守,直到战争结束。
    叔父新传来了命令,说得很清楚,宜阳三坞、甘城、伊阙关是他的防区,不得有任何差池。
    得到命令后,他立刻从甘城抽调了五百好手,与梁县方向征集的一千五百丁壮、一千屯丁汇合,总计三千兵,屯于伊阙关,扼守住南下大道。
    封闭伊阙关,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上一次是府兵,这一次是堡户、屯丁,稍稍有些冒险,但问题不大,匈奴的攻城能力就那样,三千人足够守御很久了。
    实在不行,后方还可以派人增援,即便耗人命,也能把匈奴人耗死在关城之下。
    至于大谷、轘辕二关,则不是他的防区,用不着他管。
    洛南三关一锁,匈奴大队人马便无法南下。
    后方还有府兵查漏补缺。这场战争,又回到了他们熟悉的轨道上。
    带着战利品回鹿蹄山的时候,邵慎登上一处高坡,看着远方青灰色的田野、亮晶晶的河流以及若隐若现的庄园、坞堡,矗立良久。
    每次都让人冲进洛阳盆地,终究很被动啊。
    ******
    刘善已经带人来到了轘辕关。
    管理禹山、阳关左右二坞数年,他又依稀找回了当年南征吴国的感觉。
    刁斗、鼓角之声,几乎已经永久镌刻在他的生命里了。
    他不会管民,也不喜欢干那些千头万绪的庶务。
    他更喜欢简单粗暴的军中生活,因此在以军法治民的坞堡之内,简直如鱼得水,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堡丁更是一有闲暇就操练,为此屡屡至梁县请粮,尽可能加大训练频率。
    而他这么练,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堡丁们在轘辕关外挖的壕沟又深又宽,底部插满了竹签,看着就“赏心悦目”。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681/5492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