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风波大恶
推荐阅读:皇牌龙骑、官道无疆、韩娱小科员、韩娱之综艺幻想、绝杀末日世界、未来超能系统、山河图仙家庄园、校花保镖、电影世界任我行、殖装、
韩彬一身朱紫朝服立于金銮殿上,面沉如水,但目光执着而沉稳。</br> 他半生都在苦寒边塞为官,哪怕是隆安帝登基后,将他调任两广总督,依旧不改勤俭之风,且一年到头,坐衙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总是轻车简从的往下面各州府县查水利,查农耕,查桑麻,查教化,查诉讼律法之公正。</br> 近三十年来,遇到的难险之题不知凡几。</br> 又怎会在这等官场狙击之下,心生慌乱?</br> 对方妄图君子欺之以方,却是将他想得太简单了。</br> 韩彬侧身看着那御史言官淡淡道:“与一尚未及冠的少年郎言谈几句,又能看得出什么来?再者,黄口孺子,纵说错什么,谁又能当真计较?”</br> 那兰台寺御史闻言一怔,心道怎和想的不一样,顿了顿又道:“韩大人,贾蔷已非是黄口孺子,都十六岁了。况且,其言得太上皇称赞,又岂能以寻常顽童之言视之?”</br> 韩彬摇头道:“我初临都中,对此事不甚了然。对贾蔷所言之事,却是听人说过。在本官看来,少年人,读了几本书,至少忠孝之心可嘉。”</br>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哗然。</br> 什么意思?</br> 名满天下的士林标杆人物,清流道德巨擘半山公,居然认为贾蔷说的是对的?!</br> 然而不等目瞪口呆的御史回过神来,金銮殿上就再闻韩彬洪亮之声:</br> “其所言自然是对的,因为此言非一竖子之言,而是千年以前管子之策,又怎能说荒谬?但贾蔷之言,未免过于想当然。促富户花费银子,难道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们不知?难道历朝历代贤君明相不知?不过是知易行难罢。”</br> 然而此言并不能说服兰台御史,他追问道:“韩大人,贾蔷以为太上皇在景初年间花费巨靡之资,大兴土木,并数度南巡,皆是依照此法,想要带动富户用银,韩大人以为此言对否?”</br> 韩彬脸色一沉,道:“圣心如何作想,非臣工妄自揣测。况本官宦游外省二十八载,对京中诸事不甚明了。此等朝政大计,谏官若有疑问,何不直接问宰辅,问本官又是何意?便是觉得景初后期之政有所偏差,也问不到本官头上。莫非朝中言路已是不通,谏官不敢直接告问阁臣?”</br> 此言一出,荆朝云、罗荣、何振三位军机宰辅大学士无不面色一沉,目光阴翳。</br> 隆安帝宣韩彬进京之意,便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一目了然。</br> 虽然定下的,是韩彬这“后辈”先入阁,位居军机末位。</br> 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隆安帝对他们这几个景初老臣早已不耐,若非太上皇还在,他们怕早就要退下去给人挪位置了。</br> 韩彬,就是取代他们之人。</br> 朝野几乎皆知,身子骨颇差的太上皇龙御归天之日,便是韩彬位居首辅之时。</br> 然而虽明知此事为大势所趋,可荆朝云、罗荣、何振三人又如何肯甘心?!</br> 若非太上皇身子骨着实难以再临大宝,隆安帝又已经御宇大宝五载,大义已定,帝位不可动摇,那么三位权倾天下的军机大臣,说不得还会有其他动作。</br> 但现在,却只能用眼下这种手段来给韩彬一个下马威了。</br> 起码让他知道,在他们还未致仕前,最好恭敬些!</br> 却不想,此人如此不知好歹,竟敢直指军机处大学士!</br> 见那位御史已是慌了神,荆朝云心中骂了声废物后,与何振使了个眼色。</br> 何振见之瞳孔一缩,这种事本来自有下臣替他们出头攻战,他们高居岸上,既可自保,也可暗中调度。</br> 谁曾想韩彬如此老奸巨猾,居然将箭头直指军机处,就由不得他们再藏身于后了。</br> 何振无奈出列,侧过身来,看向韩彬微笑道:“韩大人误会了,柳御史之意,是韩大人见过那位贾蔷,并和他有过交谈,这是朝中诸位大人都没有过的。所以,才询问韩大人此人到底是正是邪,是忠是奸?”</br> 韩彬沉声道:“贾蔷一不满十六的黄口孺子,谈何正邪忠奸?更何况,彼小儿辈狷狂,自言除天地君亲师外,余者一律不跪,因此不愿入朝堂,连太上皇都许了他一世闲人。既是一世闲人,朝堂之上又何须再谈论此人?”</br> 何振闻言,脸色一凝,笑容敛去,淡淡道:“韩大人,贾蔷是何人的确不重要,但是,太上皇钦赐其表字良臣却重要!太上皇因何赐字,韩大人不会不知吧?”</br> 韩彬冷哼一声,平平无奇的面上此刻看起来却满是威严之意,看着保养明显比他好的多的何振,一字一句道:“何相,本官不是不知,是本不愿多言,只为了保全阁臣的体面。既然眼下你追问本官太上皇为何赐一黄口小儿冠‘良臣’为表字,本官可以告诉你,那便是因为,贾蔷小儿于醉仙楼说出心腹之言后,即便暗流激荡,骂其佞幸之人不计其数,然这少年,却从未改口,始终如一!即便他年幼无知,就凭这一份忠孝之心和担当,太上皇赐其良臣二字,纵荣宠过甚,亦可理解。”</br> 此言一出荆朝云、罗荣、何振三人都黑下脸来。</br> 彼其娘兮,这叫什么话?</br> 贾家黄口孺子从未改口,始终如一,那他们三位军机大臣就没这份忠孝之心,没这份担当了吗?!</br> 照韩彬之意,太上皇说贾蔷是良臣,是始终如一的忠臣,那么他们就是奸臣贰臣了不成?</br> 韩彬这分明是在取笑他们,太上皇在位时,他们趋奉太上皇,如今隆安天子在位,他们就改换门庭,投了隆安天子。</br> 不当人子!!</br> 首席军机大臣荆朝云侧过身来,虽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但身量依旧高大,他近乎俯视的看着韩彬,颇有力度的低沉声音缓缓问道:“韩大人清名誉海内,仕宦三十载,本心如一,本官敬之佩之,比我等尸位素餐之辈,强得多。本想待你入阁后,我等老朽废物再将公务移交给你,不过既然何大人今日便要我等一个交代,本官给你便是。”</br> 听闻此言,龙椅上的隆安帝和殿内韩彬都变了脸色,一时间难看之极。</br> 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这一步以退为进,顿时翻转局面,让韩彬处于咄咄逼人的劣势。</br> 隆安帝眼眸微眯,看向这位历三朝辅二主的军机老臣,在他不出手的情况下,朝野上下,谁还能与其抗衡?</br> 可是,他又万万不能出手。</br> 因为太上皇出手后,他但凡有一丝违逆之势,必将造成惊天撼地的后果。</br> 甚至,会影响到他帝位之根本!</br> 所以,隆安帝只能作壁上观,看着他心中给予厚望的爱臣,被一群活成人精的大臣围攻。</br> 可恼!</br> 可恨!!</br> 荆朝云侧着半身,说完话后,似一直在等龙椅上那位至尊的反应,然而一直未等到,虽在他意料之中,但心里还是隐隐有些失望……</br> 他干脆再转半边,正面面对韩彬,声音轻漠道:“我等景初老臣,当日辅佐太上皇施以‘新法’,希冀推行天下,以促天下富户花销银两,如此一来,则可使万民不再饱受银贵钱贱之苦。不想,最终功败垂成。然本官至今依旧以为,管子之策,并非一无是处。上皇之心,亦是眷爱亿万黎庶之心。却不知韩大人以为,此策如何?”</br> 金銮殿上,一片宁寂,文武百官都将目光投在了韩彬身上,等待他的回答。</br> 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贾蔷是忠是奸”之争了,而是隆安朝未来的执政大道之争了。</br> 是仍如景初朝那般,吏治宽泛,打着促富户用银之意,奢靡花销,还是如这五年来,隆安帝渐渐收拢口子,清理吏治,打压奢靡之风?</br> 放在贾蔷前世,川金毛若不大骂奥黑,又怎么废除旧政,推行新政?</br> 到了这个地步,韩彬,却是再无缓冲转圜之地,他如一老农般,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荆朝云,声如洪钟般大声道:“荆大人,下官以为,大人怕是弄错了一事。”</br> 荆朝云面沉如水,问道:“本官弄错了何事?”</br> 韩彬大声道:“管子《侈靡篇》确为治国良策,然,管子之《侈靡篇》,乃是让天下富户多用银两,以还富万民,而不是天子和百官。天子兴土木,多征徭役,富的只有上下其手的贪官,百姓却受苦役,实乃本末倒置也!!”</br> 荆朝云闻言,也不争辩什么,哂然一笑,而后拱手一礼,重回百官之首,默然站立。</br> 韩彬则双眸遗憾的看向御台龙椅上的隆安帝,这一次,怕是难以入军机,辅佐圣君清查吏治了。</br> 不过,他并不后悔,因为迟早有一日,他还会回来的。</br> 太上皇所要的虽过分,但还伤不到隆安朝的根本。</br> 天子大位已定,牢不可破,新政大行,不过是时日早晚而已。</br> 韩彬二十八载已经熬过去了,还在乎眼下这二三年?</br> 待他再归金銮殿时,必将这满朝腐朽之气,一朝荡尽!!</br> 荆朝云三人亦明白这点,所以没一人面有喜色。</br> 今日他们看似赢了,实则却是一败涂地。</br> 但,他们若不做出这样的抉择,不用等日后,今日就要倒霉。</br> 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也是在替隆安帝挡雷。</br> 他们相信,隆安帝也会体谅他们这一点,日后清算时,不会逼迫过甚……</br> 伴随着百官奏贺太上皇千古功业的声浪中,韩彬转身出了金銮殿。</br> 谁又能想到,一白身竖子无意之言,竟会造成如此险恶风波……</br> 这一日,贾蔷虽未在都中,却是名动京华!</br> 而名满天下的半山公,此次竟未能入阁,再度出京为官……</br> 风波,大恶!</br> ……</br> PS:这样大的章,真真是了不得了!!</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1/4375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