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她来了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明犬、云海仙踪、仙王不朽、机甲天王、绿茵教父、噬矿空间、盖世战神、英灵君王、万劫仙途、
前后三个月的时间,朱由校下旨诛杀卫所乱兵数以万计,让全天下看见了自己推行卫所军改的决心。</br> 卫所几十万大军化为云烟,但是残存的卫所兵依旧很多。</br> 陕西十二个卫,有八个指挥使造反,十一个设于要冲之地的守御千户所,全部造反。</br> 这些造反的军头们,无一例外全部销声匿迹,或死于乱军,或如孙立一样被斩首示众。</br> 余下四个在乱时没有造反的卫指挥使,也都是心惊胆颤,早先便缴纳了名下全部田亩的田册,称愿伏法。</br> 自此,整个陕西全部的卫所,重新归为右军都督府统辖。</br> 朱由校利用五军都督府掌管全国卫所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br> 离开西安的五天之后,勇卫营的队伍还没有走出陕西境内。</br>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朱由校正坐在御帐内,对着昏黄的烛光,下笔如飞地写下一道道政令。</br> 陕西卫所的形势已经明朗,清查十二卫及十一千户所军屯的行动,更是已经畅行无阻。</br> 在整顿卫所的同时,朱由校也顺手把根深蒂固的白莲教收拾了一遍,捣毁了包括白莲教陕西香坛在内的三十余处分坛。</br> 白莲教隐藏得极深,虽然这次还是没有剿灭干净,但是朱由校知道,这起码能令他们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没有办法继续呼风唤雨,这就够了。</br>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br> 朱皇帝微服私访这么多次,向来都是己揍人,从没有人迫己,头一次遇到了性命之危。</br> 接下来的事儿更令人不敢相信,堂堂天子,居然阴差阳错的混到白莲教香坛里去了,还被他们的圣女邀请入教。</br> 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朱由校还是觉得实在荒唐。</br> 那林聪儿冷傲如寒霜,却形神俱佳的气质,也令朱由校觉得眼前一亮,记忆犹新。</br> 只是不知,离开香坛后,林聪儿去了哪里。</br> 摇摇脑袋,朱由校再次将精力放到眼前的昭告诏书上,天下未定,哪有什么心思去考虑儿女情长。</br> 大乱之后必大治,必须尽管给陕西卫所形成一个新的规则制度,否则整个陕西这么一折腾,多半要继续乱下去。</br> 二十万京军和边军,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不能陷在陕西这个泥潭里走不开,日后开疆拓土,稳固边关、讨伐后金,还需要他们效力。</br> 实际上这次来看,除了卫所损失惨重以外,最为受苦的还是陕地的平民百姓,卫所军队乱起来的时候,可谓是六亲不认。</br> 整个陕西,先是天灾不断、到处饥荒,紧跟着白莲教又到蛊惑人心,以鬼火之事撺掇百姓谋反信教。</br> 这次朝廷动兵处理卫所,更是兵灾,给地方上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br> 陕西一地,天灾人祸、纷乱不休,百姓死难者甚重,好不容易等来卫所大治、白莲伏法,才刚刚看到太平未来的曙光。</br> 不尽快出台新政策,抚境安民,这点曙光便会转瞬即散,平民百姓们若是没有安宁曰子可过,如王二那般造反谋活,只会愈发增多。</br> 深吸口气,定了定神,朱由校提笔伏案,在诏书上添了这样几句话。</br> “凡陕地卫三十三所,一概废除兵丁、农役世袭身份,补发历年积欠之饷、粮,准许归家。</br> 以阳武候薛廉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拟定安东中屯卫、西安等诸卫空缺指挥使之职人选,报朕知道。</br> 减免陕西全省军屯田税并劳役三年,饥荒州府,行以工代赈之法,朝廷出资,招募无家可归流民为雇工,工期内包食包宿、银钱月结。</br> 至于清算卫所军屯田亩以后,分配给在任军户家庭耕种,属皇庄范畴,不得驱使正兵务农。</br> 责成所司办理、施行……”</br> 一道道新政被写在即将昭告天下的圣旨上,朱由校写了一会儿,伸个懒腰,然后从头至尾,仔细的再阅读一遍。</br> 觉得不对的,朱由校便要标注出来,想好如何改正,如这等涉及日后的重大制度变革,还是要多上心。</br> 毕竟,自己想要改变祖制已经如此艰难,后世之君再想改变自己所定下的“祖制”,又该是何其困难。</br> 想到阳武候薛廉这个人,朱由校一时也是轻笑一声。</br> 最开始,朱由校对薛廉的印象并不好,在京诸多勋贵,小辈中纨绔第一人张世泽没跑,可要说名声最臭的,便是薛廉了。</br> 初一听薛廉这个名字,伴随的是百官的声讨,关于他强占民女、纵举不法,可谓劣迹斑斑。</br> 但王恭厂爆炸一事,让朱由校看到了薛廉这个人的才能和对自己的忠心,于是便密令较事府调查。</br> 这才发现,薛廉又是一个被东林文臣们黑成炭头的成例。</br> 文臣不想让勋贵掌管实权,但又对大权在握的英国公张维贤无计可施,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对付这些二把手的勋贵。</br> 薛廉这个人较为粗糙,做起事来虽然一丝不苟,但却不会做人,想要找他的麻烦简直易如反掌。</br> 于是,朱由校便听见了一个穷凶极恶的阳武候薛廉。</br> 对于五军都督府,朱由校虽然要重用勋贵,但其左都督的人选却也是有所考量,不能全部的五个左都督都用勋贵。</br> 剩下的三个左都督,朱由校要从非勋贵一系的将领中挑选,以此来对勋贵形成掣肘。</br> 五个左都督的人选,此后最好成为定制,以免乱套。</br> 这些,都只是在朱由校脑海中有个雏形,所以并没有写在这份昭告天下的圣旨中。</br> 想到这里,朱由校放下笔,对这一片诏书十分满意。</br> 想必这份诏书一经下发,陕地也就应该安定下去了,嗯,最好是这样,省的再出麻烦事。</br> 既然下来一趟,朱由校是一定不会白来的。</br> 这时,陈策从帐外走入,抱拳说道:“皇爷,帐外有个身着白衣的女子,称是您的故人,给了我们这个。”</br> “此物是陛下的佩戴之物,臣不敢擅专。”</br> 朱由校一看,这不是自己赠给在丁香阁遇见那两位名士之一熊汝霖的玉佩吗?</br> 又赶紧一摸,腰间的的确确少了个东西。</br> 看来是熊汝霖还给自己以后,随手揣在身上,没有在意,连什么时候掉了也不知道。</br> 想到这里,朱由校有些无奈。</br> 这块玉佩若是流落民间,必是个令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无价之宝,在自己这里,却是这样一文不值。</br> 朱由校已经猜到是谁,从陈策手上取回玉佩,喃喃说道:“是她…,让她进来吧!”</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5781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