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帝脉转移
推荐阅读:网游之如影随形、次元入侵、超级机器人分身、机械战士、无限恐怖之道痴降临、星河帝尊、武逆、全球怪物在线、升邪、末世神座、
北疆大捷,震动寰宇。</br> 随着消息在大明境内传颂,各个州府全都陆续张贴告示,将朝廷书写的平西虏诏颁布天下。</br> 而山西,却是有一些人不喜反忧。</br> 破庙之中,正有一群人聚在一起,神色紧张。</br> “怎么办,你们倒是说说话呀!”一名男子身着粗布棉服,头裹白巾,说道:“眼下朝廷北疆大捷了,蒙古各部就要去北京朝贡了!”</br> “九边几无战事,边军一旦腾出手来,内地想乱就难了。”</br> “何况东厂的番狗一直咬着我们不放,好几个地方都被东厂给捣了,起义之事,还能不能如期进行了?”</br> 闻言,周围的几人都是面面相觑。</br> 他们也没想到形势居然会转变得如此之快,随着北疆大捷,科尔沁被彻底灭族,归附金国的漠北诸部,死的死、残的残,再对九边构不成什么威胁了。</br> 眼下,九边之外,唯一就只剩下林丹汗的察哈尔部还保持着基本的力量,有一争的资本。</br>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争”的资本,察哈尔部自上次入寇大败以来,一直都在恢复元气,再没敢南顾。</br> 九边形势大好,意味着被多年牵制的朝廷精锐边军可以腾出手来,随时南下来到中原。</br> 现在大明的边军,甚至可以出关去杀蒙古人,其恐怖的战斗力,完全不是中原一带的卫所官兵可比。</br> 很快,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br> “我看,事不宜迟,趁蒙古人还没入京朝贡,联络湖广、河南等地的教众,揭竿而起!”</br> “眼下各地灾荒甚重,流民与日俱增,只要喊出官逼民反的口号,必能引天下云集响应!”</br> 听到这话,一人立即瞪了回去:</br> “胡闹!我白莲神教忍辱负重多年,为的就是等一个机会,我看,天启一朝不会有机会!”</br> “朱家的皇帝一向都是些短命鬼,这个天启,我看也活不长,等他死了,一切就都好办了!”</br> 说话的人是个老者,其实不无道理,因为历史上的朱由校明年就挂了。</br> 除却万历、嘉靖以外,老朱家的皇帝爷们几乎个个都是短命鬼。</br> 正德落水暴毙,武宗也英年早逝,朱由校的便宜老爹泰昌就更别提了,继位一个月不到就一命呜呼了。</br> 这样看来,估摸着这个天启皇帝也活不到四十。</br>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实则都只是在讨论,他们都在等最上方一个披着红色大髦的女人发话。</br> 这个女人,脸蛋俏丽白净,长相不说是天仙吧,也颇有几分姿色,正是白莲教在山西的总教师郑怜儿。</br> 白莲教根深蒂固,如老树盘根,在中原数百年都剿之不灭,自然是有它的本事。</br> 在场这些人已经算是白莲教在山西的各个高层了,可就算是他们,除了郑怜儿这个顶头上司以外,其它的也都是一概不知。</br> 也就是说,整个山西的白莲教教徒,除了通过郑怜儿以外,居然毫无联络其它高层的办法。</br> 至于说白莲教的所谓领袖天师和神母,那更是一般教徒信奉一辈子也见不到的存在。</br> 一层通着一层,只要有其中一人是个嘴硬的,线索便即中断。</br> 这就是即便眼下这个“权倾朝野”,在全国各地都布满爪牙的东厂,这么久了,也没有完全查清白莲教的原因。</br> 郑怜儿戴着红色兜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br> 良久,方才娇声说道:</br> “诸位且静一静,无生老母方才给我传达了令旨,说这天启一朝,天生异象,帝星晦暗,本该到了灭亡之时。”</br> “可是帝星一旁,狼星却亮如白昼,盖过了帝星之辉。”</br> 这话,即便白莲教高层们,也都听得云里雾里,那老者思索半晌,蹙眉道:“按总教师之意,朱家的帝系在转移?”</br> “正是。”郑怜儿柔声说道,轻轻颔首,随后又道:“所以我劝诸位,近来异象频频,还是少招些惹是非,静待生变。”</br> 一语既出,激起千层浪。</br> 帝系转移,这种星象可不常见,就连武宗绝嗣、嘉靖改系,都未曾出现过这种百年难遇的异象。</br> 对于他们这些信奉歪门邪道之人来说,这种星象只能是在说明一件事,这世间有一个真龙天子,早晚就将夺过朱家的江山。</br> 那么,这个真龙天子会是谁?</br> ......</br> 紫禁城,乾清宫。</br> 朱由校处理了政务,来到懋勤殿,示意值守的小阉不要吭声,如同后世班主任一般,在殿后悄悄观察着内中的课堂。</br> 出阁一年,皇长子如今已经从懵懂的孩童,转变为知书达理的天家贵胄,这般转变,让朱由校心中欣慰不已。</br> 俯仰之间,业已身为人父,朱由校看着正仔细听课的朱慈燃及朱淑娥、朱慈炯,心中不住的感慨。</br> 虽然与上一世的父母再无相见缘分,而在这一世,倒能由儿女身上找见一些慰藉。</br> 殿外天色已经昏暗,先生放下课本,向三位皇家子女作揖。</br> 朱慈燃也领着弟弟、妹妹,起身作揖,拜别先生。</br> 只听先生揖身候说道:“见诸位殿下勤奋好学,老朽不胜欣喜,礼虽不可废,礼亦生于情。”</br> “师徒之礼既行毕,便不必再拘束了。”</br> 三人这才放松下来,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br> 先生来到朱慈燃身前,伸手点他头一下,说道:“身为皇家元子,尔要礼敬父母,照顾幼弱。”</br> 朱慈燃连忙收束住了脸上笑容,正色拜道:“老师说的是,学生记住了。”</br> 先生点头,随后朝向朱淑娥与朱慈炯,又道:“尔等要礼敬兄长,兄弟间唇齿相依,共华连枝,以申令德。”</br> 朱淑娥和朱慈炯显然就没有自己哥哥那般懂事,两人对视一眼,不情不愿地起身,揖身说道:</br> “谨遵老师教诲。”</br> 这是两人早就听朱慈燃给讲的,无论老师在懋勤殿讲些什么,皆可用这句现成的句子来回答,百试不爽。</br> 先生毕竟不知道这些,还挺高兴,摸了摸胡子,转身离开,觉得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br> 谁知,他前脚才出去,三人中年纪最小的朱慈炯便是悄声嘀咕:</br> “啥意思,你俩听懂了吗?”</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5625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