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朕的女人不好做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盛唐风月、妖皇本纪、炼道长生、都市圣骑录、白骨道宫、清客、明犬、云海仙踪、仙王不朽、
看着跟在宫娥身后,亦步亦趋走进西暖阁的这名蒙古女孩,朱由校倒是眼前一亮。</br> 这种草原人行走起来的飒爽豪气,是关内女人永远也学不来的。</br> 只是,这女孩走在自己这个大明皇帝的紫禁城里,就像是受到束缚,被关在笼子里的雏鹰。</br> 一时间,朱由校竟有些于心不忍。</br> 毕竟,自己平日有多少时间去顾及这些儿女情长,自己心里最是清楚。</br> 就连最为宠爱的皇后张嫣,也有连续一个月也不得圣宠的时候,余的良贵妃、纯贵妃、裕妃,就更加少了。</br> 那些储秀宫里的貌美秀女,以及更多的嫔妾,虽说也是住在皇宫里,但这五年多来,却是连皇帝的影子都没见到。</br> 朱由校分身乏术,一个人毕竟难以顾全。</br> 朱由校眼中波澜渐兴,又是渐消,信步走出御案,来到她身边,从头到脚仔细地审视一番,询问道:</br> “你叫什么?”</br> 女孩却是少见敢于在这个时候,直视皇帝的人,这番气质,也是令王承恩这种经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心中惊讶。</br> 她鼓足勇气,攥紧拳头道:“乌缇娅,孛儿只斤氏!”</br> 朱由校早就学会用眼神来掩饰感情,无论心中作何想法,眼中依旧是那样平淡,一如古井无波。</br> “黄金家族能有你这样的子嗣,他也能含笑了。”</br> 朱由校这番话中所谓的“他”,实则是带着尊称的意味,乌缇娅自然听得出来这说的是谁。</br> 能让大明皇帝表示尊敬的,只有在她心中英雄一般的成吉思汗,她那一统草原的先祖铁木真。</br> “多大了。”</br> “十六岁。”</br> “十六岁…”朱由校眼中一动,挑了挑眉毛,取下墙上悬挂的佩剑,展颜问道:</br> “会舞剑吗?”</br> 乌缇娅看了看皇帝手中的剑,摇头道:</br> “不会。”</br> “蒙古人使用弯刀,若论骑马射猎,我未必输你。”</br> 朱由校看她一眼,心道性子好烈的一个妮子。</br> 这一番话,也令冯铨和王承恩极度后悔,带来个女子如此冲撞陛下,他们两个回去岂还有命喘气。</br> “不会算了。”</br> 朱由校说道,乌黑的眸子,没有任何波动:</br> “你看外面那青山绿水,来京之时,路边盛开的桃花,草原上展翅的雄鹰,怎么还想着到皇宫做朕的妃子?”</br> “在外自由自在,不好么?”</br> 乌缇娅一愣,没想到大明皇帝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她自认自己姿色绝不比关内女人差。</br> 当下,变得有些焦急:</br> “不,我只会嫁给真正的英雄!”</br> “朕不是这个英雄。”</br> “你是!”</br> “那就算是吧。”朱由校轻笑一声,信步来到宫檐边上,远望紫禁城中的亭台楼阁,眉宇间收敛了笑容:</br> “你知道那些妃嫔多久能见朕一面吗?短则数月,长则数载,你还小,回草原找个人嫁了吧…”</br> “别再想着入宫了,朕的女人,不好做。”</br> 乌缇娅眼中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正要说什么,却被王承恩在右边拉住。</br> 朱由校自然知道,同宰塞联姻,可以和塞北诸部亲上加亲,君臣之礼,更加牢不可破。</br> 然而朱由校不忍心这么做,乌缇娅,她本该是草原上的雏鹰,不应该因为这场政治婚姻困锁在这深宫。</br> 所谓恶人,还是让朕去做吧。</br> 说一千道一万,是朕看不上你,自回草原,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逍遥生活去吧。</br> 想到这里,朱由校转过身,摆手道:</br> “带她出宫,派人一路护送出关。”</br> 满脸不甘心的乌缇娅,最终还是被小阉强行拉走。</br> 听着她扭捏的声音愈发远去,朱由校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不过毕竟没什么感情基础,也就这样了。</br> 不多时,王承恩回到西暖阁,低声说道:</br> “皇爷,这是乌缇娅留给您的。”</br> 朱由校转身一看,发现这竟是个围着粉色方帕的弯弓,一看就是草原女子惯用的强弓。</br> 看着这弓,朱由校一时之间也是不知说什么才好。</br> ......</br> 随着山西清查行动的逐步加快,各个卫所都有大批的人员变动。</br> 很多人也是知道,再劝说下去,也不会再有什么成效,因而,朱由校总算是短暂摆脱了因为改革卫所在朝政上激起的纷争。</br> 言官科道隔三差五,依旧会奏上几封劝说不能清查卫所的奏疏,只不过,已经对朱由校起不到什么影响了。</br> 兵部。</br> 兵部的官员们没工夫理会皇帝个人的感情问题,正在讨论此回远征乌斯藏的整体章程。</br> 既然主要人选皆已决定,接下来,就是沿途粮草的提供,以及用何种方式入藏的问题了。</br> 兵部尚书王洽环视一眼,说道:</br> “诸位是不是都忘了,永乐一朝,成祖皇帝曾修建过一条自京师直通往乌斯藏的官道。”</br> 兵部侍郎邵辅忠说道:“确有这么条官道,不过年久失修,许多地方,怕无法通行,如果启用,还需知会工部一声,拨款重建。”</br> 语落,兵部群臣都是小声的讨论起来。</br> “此官道贯通南北,工程极大,少说也要动用几十万的人力,朝廷拨款也需数百万,这…”</br> “是啊,工部只怕不会愿意。”</br> 王洽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说道:</br> “众位,重建此官道后,朝廷传旨乌斯藏、青海等地都会十分便利,这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br> “既然要收回乌斯藏及青海,就要未雨绸缪才是!”</br> 邵辅忠又道:“眼下山陕等地多有流民,山东赈灾也是主要阶段,朝廷此番修路,招募一批散亡流民,也会为地方官府极大缓解情势。”</br> 这话一出,倒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br> 眼下山陕小灾不断,流民安置不及,而温体仁和杨嗣昌在山东赈灾,处理蝗祸,每日北上来京的流民更多。</br> 这次修路是个浩大的工程,重要性不亚于天启元年至天启三年修建三大殿那次。</br> 何况这是由工部牵头,在多省同时动工,尽快重建南北官道,一定是会让大批流民有用武之地。</br> 这样一来,既促进了朝廷与地方之间的联系,也算是帮助地方官府处理一批流民。</br>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只不过朝廷要再多花些银子。</br> 兵部商量来去,决议可行,遂是题奏内阁,魏广微、许为京、胡士广、王在晋四名阁臣在签押房商议来去,觉得兹事体大,应当召开部议。</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5624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