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镇”西卫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盛唐风月妖皇本纪炼道长生都市圣骑录白骨道宫清客明犬云海仙踪仙王不朽

    田尔耕本来是来山西处理督办司的事情,之前也没想着要长待,毕竟他是四大千户之一,北镇抚司一堆的事情。</br>  可前不久山陕总督朱燮元来找他,说是接下来山陕两省的局势会变得极为艰难,需要锦衣卫协助。</br>  朱燮元这个人,田尔耕是明白的,皇帝要他下来到地方,就是有大事要办。</br>  既然对方开了这个口,田尔耕也不好拒绝。</br>  事到如今,他站在鸣凤楼的门口,也能猜得出这次朱燮元是要动手了。</br>  清查军屯卫所这种事情,兹事体大,没有锦衣卫的帮助,很难展开。</br>  里面的商人们知道了厉害,都是在争相的报上自家历年侵占的军屯数额,以便事后各地督办司上门核查、收缴。</br>  事情顺利,可田尔耕的脸色依旧不见好。</br>  一旁百户问道:</br>  “千户大人,商人们都已经服软了,这趟差结了,您为何门门不乐?”</br>  田尔耕想的,远比一般锦衣卫更多。</br>  他叹了口气,回道:</br>  “这趟差是结了,可京师我们是回不去了,起码今年不行,你去告诉弟兄们,做好在山西、陕西两高官待的打算。”</br>  说着,他望向京师方向,紧了紧手中的华丽绣春刀,喃喃道:“大明,要变天了…”</br>  ......</br>  山西,镇西卫。</br>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艳阳高照,卫所里的官兵们却没见一个起来操训的。</br>  尽管天启二年出台的《皇明步军操典》中已明确规定,中原卫所中久不谙战事的,需得三日一小训,五日一演武。</br>  但实际上,这本操典如今只适用于直辖于皇帝的畿辅、九边及辽军,在中原各地的成片卫所,不过是一纸空文。</br>  上至文官,下到督管的武将,没有人会去真正按照这本操典来训练军士。</br>  山西镇西卫、宁武卫驻于内地,明初以来兵事较少,世袭的卫所军官几乎不谙兵事。</br>  嘉靖年间,沿海一带倭寇横行,卫所官兵的战斗力还不如村中农夫,明初设置卫所的作用几乎不见。</br>  基于抗倭需求,嘉靖皇帝不得不接受名将戚继光等人的建议,在全国各地有限的卫所实行募兵。</br>  募兵初开,出现了几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浙江戚家军便是最为人所熟知。</br>  戚家军使用募兵,先后平定沿海群倭,击退俺答犯境,大小上千战,未曾一败,被誉为当时第一强军。</br>  如今勇卫营的大将戚金,便是正统的戚家后人。</br>  然而,募兵只是临时开放,除几支强军昙花一现外,便再无任何有用之资。</br>  终嘉靖一朝,并没有出台成文对募兵有效官制,各地军官以成例效仿行之,地方官府毫无管理的办法及手段。</br>  至今凡五十年间,以募兵成军,未能再出现另外一支戚家军,募兵提升的官军战斗力有限,却造成卫所与募兵的管理更加混乱。</br>  可以说,募兵制于军屯制共存,却未能出台成文管制,是卫所制彻底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br>  现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权利交错,一人多管,一地多管的情况,这些都是朱燮元了解到的情况。</br>  可以说,眼下中原各地卫所的军屯情况,已经十分复杂,极难处理。</br>  镇西卫就是如此,当地卫所世袭军官一面募兵,一面保留军屯,权利极大,但却未能对官兵战斗力的衰退,有任何限制作用。</br>  军户的生活依旧苦不堪言,募兵而成的营兵也没有根本上的军饷及有司管辖。</br>  营兵经过最初戚家军的辉煌以后,很快退变成了战斗力只稍高于卫所兵的弱旅。</br>  日上三竿,镇西卫的指挥使于伟却还搂着一名赤身裸体的女人,睡得酣熟。</br>  这时,朱燮元骑着马来到一块匾额之下。</br>  “镇西卫。”</br>  这三个大字,十分的苍劲有力,朱燮元却是冷笑一声,镇西卫、镇西卫,现在是镇的什么西?</br>  如今镇西卫不但不能镇西,反倒成了太原府的毒瘤!</br>  再向匾额下一看,朱燮元更是觉得心寒。</br>  偌大个镇西卫,门前居然只有一名穿着破烂鸳鸯衣袄,扶着木制长枪,在门前打着瞌睡的哨兵。</br>  “哎,醒醒,醒醒。”</br>  不等他吩咐,随行的太原游击将军贺人龙便就翻身下马,上前摇醒了那名哨兵。</br>  哨兵惊醒,懵懂的眼神四处张望,很快将目光锁定在了眼前一行人的身上。</br>  起初,哨兵还是愠怒,揉揉眼睛看清楚来人穿着的衣甲后,惶然跪倒。</br>  “总、总督…”</br>  贺人龙一把将他拎起,喝问:</br>  “现在不是该操训的时候吗,人呢?你们镇西卫的人呢,怎么一路过来,就看见你一个放哨的?”</br>  哨兵本来就因为摸鱼被总督发现而害怕,加上贺人龙长得那个样子,更是粗犷难看,一番凌厉的询问,吓得他根本不敢回话。</br>  朱燮元这次是来办大事的,而不是跟一个小兵来兴师问罪的,看了贺人龙一眼,示意进门。</br>  于是,贺人龙将这哨兵扔到一边,跳进镇西卫的大门。</br>  镇西卫里头和外面一样,根本看不见一个执勤、巡逻的官兵,空荡荡的院子里杂乱无章的扔着不少刀枪,连战鼓也翻到在地,令人不忍直视。</br>  大明的军旗飘荡在空中,却卷得只能看见一根杆子。</br>  朱燮元静静走在院子里,众人虽然对眼前这副场景司空见惯,却还是觉得难以接受。</br>  镇西卫,是山西最大的卫之一,足额战兵足有两万五千余人。</br>  如果发生战事,应该是能向北应援大同,向内抚定地方,可现在你看看,堂堂的镇西卫,能镇住什么?</br>  只怕一群流民冲进来,都能给这些所谓的大明官兵吓得屁滚尿流!</br>  贺人龙瞪大了眼睛,道:</br>  “人呢?”</br>  “镇西卫的两万多人,都死哪儿去了!”</br>  走了不知多久,才是在一处小庭园中看见几名穿着铁甲,正在磨刀说笑的官兵。</br>  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一眼就能明白。</br>  这正是募兵造成的后果,独立于朝廷,听命各地军官,但却吃着几倍卫所官兵饷银的所谓“家丁”。</br>  家丁,是各地军官依照募兵制私自豢养的“死士”,个个武装到牙齿,久经善战,手上功夫了得。</br>  家丁的战斗力和九边锐卒不相上下,是一般卫所官兵的十几倍,但是实际上,兵部的花名册上,没有这些人的名字。</br>  这些家丁正坐着说笑,手里明晃晃擦着的是钢刀,身上穿着的,是铁甲,显然不是些好相与的。</br>  贺人龙气势汹汹的走过去,抓起一个就问:</br>  “镇西卫的指挥使人呢?”</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562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