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辽阳升帐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盛唐风月、妖皇本纪、炼道长生、都市圣骑录、白骨道宫、清客、明犬、云海仙踪、仙王不朽、
“陛下有旨,着辽东经略熊廷弼接旨!”这名公公骑在马上,顾不得发凉的双手,在寒风中举起一卷圣旨,高声唱道。</br> 这等时刻,余的缇骑也顾不上再后悔出关时没有多准备些衣裳了,都是硬挺着胸膛,正视场中的辽军将校。</br> 他们是京师的脸面,再冷,也要挺着。</br> 熊廷弼没有什么犹豫,当即放下手中佩剑,半跪在地,在场的全部辽军将校,亦都是齐刷刷半跪下来。</br> “臣辽东经略熊廷弼,恭迎圣旨。”</br> 公公抖着身子,就连督战队的兵士们都看得出来他很冷,连手也冻得通红,可喊出来的话依旧坚定有声。</br>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br> 西翼战事延袭日久,边军征调一空,军备虚空,然九边皆系国之重镇,咽喉要道,朕甚为着意。</br> 经朝会部议,朕意,调福建、浙江、四川、甘肃四省兵十万北戍,增新军二十四万,给饷二百五十万两。</br> 辽军新卒五万,卿可就地募练,编为一营。至于兵器甲仗,粮饷棉衣诸事,一切尽令户、兵所司除豁。</br> 钦此。”</br> “臣熊廷弼,领旨!”</br> 熊廷弼双手奉来圣旨,垂头起身,然后才是抬起头望着浑身抖动得愈发厉害的这位大内公公,说道:</br> “公公远路而来,此处天寒地冻,我没有什么可招待的,烦请公公先去府中暂歇。”</br> “不、不必了…”这公公早就冻得哆哆嗦嗦,哪里还肯走这么远的路,从校场回去总督府,连忙说道:</br> “在军营就好,宫里事务也不少,咱家歇息一会儿便就返程了。”</br> 熊廷弼没再说什么,他在心里厌恶这些阉人。</br> 只不过,今日这阉人宣读圣旨时的坚持,让他对这些阉人的厌恶之情,多少有了些缓解。</br> 这些年来,熊廷弼虽说还是那个暴烈如火的性子,可也经受了沙场和官场的洗礼,变得有些沉默寡言。</br> 很多将帅都是慢慢的发觉,自万历四十七年主辽以来,这位经略脸上的笑容愈发少了,平日下令也逐渐形成了干练、简短的风格。</br> 倒不是说他不敢多说了,熊廷弼还是当年那个熊廷弼,只是如今的他,不怎么愿意多说这种无用的废话了。</br> 这要是最初来辽东那会儿,这等阉人他不阴阳怪气儿的嘲讽上三两句,还不算完。</br> 送走了大内的公公还有缇骑一行人,熊廷弼转身望着纷纷起身的辽军将校们,攥着圣旨的力道又加重几分。</br> 这圣旨中的意思,基本可以分为两点。</br> 很显然,朝廷及时发觉了九边及辽东如今兵备的虚空,对此进行朝会部议,迅速做出了南兵北调的部署,以充实兵备。</br> 除此以外,他麾下的辽军也要增编一营。</br> 五万的新军,还不说到哪儿去征得可靠兵源,奴酋和科尔沁部会不会安稳的让自己练兵,这也是两说。</br> 不过好消息是,这二十四万新军的粮饷已经备齐,冬日棉衣也有有司在负责,算上兵器甲仗的费用,怎么都够了。</br> 可好消息也就仅此一条,圣旨中没给更多的东西。</br> 这也就是说,朝廷就负责下令和发饷,由增扩新军带来的诸多问题,都被一股脑扔给了自己。</br> 想到这里,熊廷弼脸色微微变动。</br> 其实倒也没什么,这些年那一日他不是这么过来的,辽东如今形势算不得多好,总归是初步收复了全境。</br> 只是新增这五万辽军,要从何处招募?</br> 想到这里,熊廷弼简练地下令道:“叫薛来胤、曹变蛟、满桂…,速来总督府见我。”</br> ......</br> “参见台台!”</br> 众将官很快从各地拍马赶来,第二天一早,熊廷弼在首府辽阳针对扩军一事升帐军议。</br> 熊廷弼缓缓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言道:</br> “西翼战事,我看不是三两日就可以解决的,九边扩军也不干我们的事,只是此番时机,奴酋定不会坐以待毙。”</br> “奴酋最近在老寨蠢蠢欲动,诸位一定有所耳闻了吧?”</br> 今年三月,以收复辽东之功升任东路参将的曹变蛟晃动着身上的铁甲,气势磅礴地说道:</br> “台台,奴酋已经是我们的败军之将!”</br> “况且末将觉得,就算他们去攻打内喀尔喀,这与我们有何干系,反正各位在镇守处做好提前部署,屯备防卫,也就是了。”</br> 满桂也冷笑一声:“奴酋算个什么东西,上次围我半年也打不下来,还敢兴兵来犯?”</br> “哈哈哈。”</br> 众将官哄堂大笑,惟有熊廷弼面色如常。</br> 很快,发觉上面那人面色不动,甚至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的众将官,就不敢再继续笑下去了。</br> “你们都是久经阵战的大将,怎么也会犯轻敌大意这种错误?”熊廷弼有些愠怒。</br> “本督不想日后你们从辽军出去,到全国各地镇守时也发生这种失误,因此战败一次,都是本督驭将无方!”</br> 听到这话,最先说话的曹变蛟脸上笑容凝滞,没觉得有什么面子上的问题,即出列认错,说道:</br> “末将知道了,今后绝不敢再轻敌大意。”</br> “要是在辽东犯了错,你也就没有今后了!”</br> 熊廷弼又爱又恨地看了一眼这名作战时极为骁勇的将官,示意他回去,抬头道:</br> “圣旨上说,这次要调福建、浙江、四川、甘肃四省的兵马充实九边防务,自然也会到辽东。”</br> “各营都要早做准备,切忌到时发生老兵打压新兵的事,行伍不和,这是兵家大忌。”</br> “无论何处的官军,和我们一样,都是官军!”</br> “末将明白——!”经过方才的事,众将官都知道了这次辽东防务的重要性,齐声禀道。</br> 他们都是久经善战的统兵大将,大部分在心底稍加分析,就能知道这次边疆的局势之变。</br> 朝廷近期的侧重点,不出意外都会在孙传庭的西翼,对他们辽东而言,就只能靠自己。</br> 薛来胤皱眉道:“台台,列位将军。四省这十万大军,先不说其中有多少虚额空饷,便是这四省距辽东的路程,就有数千里之遥,一时如何能调齐赶到?”</br> 众将官议论一阵,曹变蛟点头说道:“我觉得也是这样,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九边增兵的消息,建奴早晚都会知道。”</br> “末将觉得,那奴酋定会在增兵调来前兴兵做乱!”</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5622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