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那昏君定不得善终
推荐阅读: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破坏专家、东方好莱坞、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我的超能力列表、超级三国兑换系统、打工巫师生活录、一路向仙、舞动分卫、神枪泣血、
少时,老妇人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br> 原来这元宵在明代时,是民间常备小吃,并非要在上元节时才会刻意食用。</br> 上元节,很多人更注重的是宫中盛大的鳌山灯会,还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庙会、灯街。</br> 至于元宵,不过是晚宴时增添节日氛围的一种食物罢了。</br> 朱由校低头,嗅到桂花香气,见雪白的糯米团,一口咬上去,流沙甜馅流露而出,唇齿留香。</br> 在朱由校看来,宫中御膳相比民间小吃,实在有所不及。</br> 珍贵的用料,不过只是徒有其表,哪有这碗元宵带来的感触更深。</br> 瞥见身后王朝辅吞了下口水,朱由校微微一笑,挥手道:</br> “婆婆,为我身后这些弟兄每人也来一碗,别傻站着了,都坐吧!”</br> 语落,几名锦衣卫与王朝辅这才拘谨地坐在另外一桌,大眼瞪小眼,等着属于自己那碗元宵。</br> 不多时,几碗元宵分别被端上桌,旋即,饥肠辘辘的几人含着对皇帝的感激,抱起碗小心地吃着。</br> 数月之前,压抑的宫中生活,令穿越来没多久的朱由校,身心俱疲,百般不爽。</br> 亲征数月,又提前返京视察民间,这青山绿水,这善战将士,乃至老妇烹调的一碗简食,都使人心旷神怡。</br> 朱由校正美美品尝,却见两名青衫书生来到小店,挨着旁边桌子坐下,要了两碗元宵。</br> 等待之时,两人也是各有神态。</br> 一人面带忧色,不时左右去看,好像害怕着什么,另外那人则显得略微粗狂,脸上满是不屑。</br> 只听他们放低声音开始交谈。</br> “人道朝廷西南大捷,皇帝还未回宫,这京城内外,就已是流言四起。”</br> “有人说,等皇帝回宫,此番大捷,怕又要颇事宴游,优人杂剧不离左右。”</br> “哼!”另外那人喝了口老妇人赠送来的水,道:“听说那皇帝即位后,日日不离走马,驰骋南海子射猎。”</br> “如此便也罢了,还日日与那魏阉厮混。此番皇帝出京,番子们屡兴大狱,我朝恐有王振、刘瑾之祸重现…”</br> 另一书生闻言,大惊失色,忙将他嘴捂住,在旁低声警告:</br> “说话注意些,今时不同往日,君一番话,要是被东厂听了去,不论前途是否堪忧,性命怕也不保了!”</br> “前段时日,苏州复起大狱,魏阉以魏良卿之事,使番骑往苏州逮了五名士子。”</br> “这事我也听说了。”先前那书生满脸的愤慨,道:</br> “苏州军民,听说了那五人被番子逮来京师,愤怒号冤,咸为其请命,打死了两名番骑。”</br> 朱由校垂头,无意识划拉着碗里的淡汤,实际上,这碗元宵早已吃完。</br> 两人所说的,正是这段亲征期间,江南一带发生影响比较深远的大事。</br> 前被捕的那五名士子,皆为所谓东林七贤的关门弟子。</br> 在民间、士子中享有清誉,盛传因其为人光明磊落、敢做敢为,因此得罪了权阉,遭到清算。</br> 针对这些地方士子的反击,魏忠贤自不会坐以待毙。</br> 他将魏良卿与两名番骑先后之死联系在一起,故意放大,下发部议。</br> 最后,刑部尚书黄克缵以其罪当诛,下令逮捕闹事士子下诏狱,许显纯于是派出北镇抚司缇骑,配合东厂,大肆抓捕闹事之人。</br> 然后传闻四起,称厂卫联手,趁皇帝亲征之时,大肆抓捕苏州百姓。</br> 实际上,魏忠贤与许显纯抓的,只是一部分闹事士子,可读书人的舆论威力实在太大,这事闹到现在,已经洗不清了。</br> 杀人诛心。</br> 朱由校听他们说着,也是冷笑一声,心中自然明白,东林党这是以为自己远在西南,不知京中之事。</br> 想借助舆论和朝廷威势,打魏忠贤一手反击。</br> 若是那糊涂的皇帝,此番回了京,只怕还真就以为魏忠贤僭越行事,被东林党牵着鼻子走了。</br> 要知道,从古至今,键盘侠们的威力都是巨大,舆论,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br> 谈及此处,两名书生皆是唉声叹气。</br> “曾经的畅言之风,今复荡然无存,即便是顾命重臣,与那魏阉相左,不出数日,非死即黜。”</br> “皇帝还在为亲征大捷而高兴,殊不知民间憎恨那魏阉,已到了何种境地,简直昏聩到了极点…”</br> 听到这里,这说话的书生,露出一副对朝廷失望至极,一身本领无处使的模样。</br> 朱由校惊异于这些士子睁眼说瞎话的本领,又望了望街市之中其乐融融的气氛,虽然时有番子走过,却也并没有很多人惧怕。</br> 我信你个鬼,你们这些士子坏得很!</br> 王朝辅等人也早就吃尽了碗中元宵,听着两名书生你一言我一语,都是脸色难堪。</br> 朱由校缓缓放下筷子,王朝辅试探性地唤了一声,余的锦衣卫亦都是纷纷起身,不怀好意地望着眼前两名书生。</br> 朱由校垂下眼眸,轻轻摇头,却是微笑上前,拱手道:</br> “听二位谈论那昏君与魏阉,在下颇感兴趣。”</br> 二人抬头,惊讶于朱由校的风流俊逸,心中已将他认定为富家子弟,旋即一脸的戒备神态。</br> 朱由校坐在两人之间,平静地道:</br> “不用怕,我只是个外乡人。”</br> “那昏君若真如此不识忠奸,那定是不得善终的,只是我有一事不明。”</br> “按说昏君纵容魏阉做了如此多的坏事,怎么不在新南亲自上阵的时候,被土兵一枪刺死呢?”</br> 朱由校侃侃而谈,本是想与他们玩玩,却见两名书生纷纷起身,不仅没有放松,反显得更加惧怕。</br> “你、你这一口官话,如此流利,还说自己是外乡人!”一书生指着朱由校,心胆发寒。</br> 这人究竟是谁,为何要诓骗他们,为何气质如此出众!</br> 朱由校没有说话,两人正欲转身离去,却被几名大汉挡住,遂转回身来。</br> 他们暗暗使了眼色,揣揣问道:</br> “小兄弟,那皇帝乃是天子,该不该死,自有天数,可能是他命好不该绝…”</br> “皇帝、他可是昏君啊!按你们说,这样天怒人怨的皇帝,老天爷怎么不一雷劈死他呢?”</br> 朱由校冷笑道:</br> “既是方才说的愤慨,现在又有什么怕的,昏君就是昏君,圣君就是圣君,洗不白,也抹不黑!”</br> “真有骨气的,就在这街上喊出一句,叫世人知道汝等心中所想。”</br> 两人皆显得害怕,不断去看街市,发现一切如常,已许久没有番子经过,才是松了口气。</br> “可不敢如此说。”</br> “小兄弟,你到底有何事见教?”</br> 朱由校渐觉无趣,遂问:“你们所说那五个自苏州抓来的秀才,正于何处受刑?”</br> 两书生渐渐放心,一人回道:</br>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就在东华门旁的白家巷里,慕名而观者甚多,你过去便知道。”</br> 朱由校微微颔首,转身吩咐王朝辅留下结账,方欲离开,没走几步却又是足下一停,回首道了句:</br> “多谢。”</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4370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