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数案并查
推荐阅读:传媒巨子、我的老婆是阎王、电影世界抽奖传、超级战兵、打工巫师生活录、花运狂仙、鬼将凶猛、美女老板的男秘书、黑铁王座、护花萌宠在都市、
“查,查到是谁,立即向朕回禀。”</br> 魏忠贤嘴边露出一丝冷笑,忙出声应承。</br> 这时,朱由校又道:</br> “传旨下去,西暖阁值臣王在晋、顾秉谦,着即遵旨视事,不得延误。”</br> “此后大臣进退取自西暖阁裁定,小臣去留仍听部议,如有不奉明旨,擅自去职者,朕命与国法同在!”</br> 朱由校说完,便又倒向宫娥怀中,昏昏欲睡。</br> 听了这话,魏忠贤心里打了一颤,现在他总算明白,这个西暖阁值臣,皇帝是要拿来干什么了。</br> 这是要架空内阁六部,独揽大权!</br> 内帑直发西暖阁,大臣去留听值臣裁定,话说的好听,西暖阁可是皇帝处理政务之所。</br> 值臣裁定,便是皇帝钦定!</br> 不过这样也挺好,外朝自己清洗,皇帝自己设个内朝,也方便传达政令。</br> ......</br> “厂公、厂公,求你救我!”</br> 东厂大牢,已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王化贞,正对眼前的魏忠贤跪地求饶。</br> 见他这副样子,魏忠贤也是意外,道:</br> “你们东林出身的,骨头不都是硬的很,怎么,和本督玩起欲擒故纵来了?”</br> 潜意识里,魏忠贤根本不会相信王化贞这样的人会向自己求饶,即是满脸的冷笑,一点不为所动。</br> 王化贞急于自证,道:“厂公,东林党人推我到广宁参议任上,实是为了贪污辽东军饷。”</br> “皮岛、辽沈粮饷全都被送往广宁,只要厂公救我,我愿在堂上作证!”</br> 魏忠贤闻言,眼珠子转了转。</br> 真如王化贞所说,办一次堂堂正正的三司会审,就足以将东林党在辽东的人事一网打尽。</br> “你肯画押?”傅应星得了魏忠贤的示意,上前问道。</br> “愿意,愿意!”</br> 王化贞知道东林党大厦将倾,皇帝倚重魏党,若想活命,靠东林党那些嘴炮为自己奔走是不可能的。</br> 只有一个办法,改换门庭,投靠魏党!</br> 西暖阁内,朱由校望着东厂的密奏,也是觉得可笑至极。</br> 就在自己手边,还有一堆东林党还在为王化贞求情的奏疏,他们筹集各方力量,想要救他。</br> 王化贞倒是做的绝,直接在东厂大牢里投靠魏忠贤,踹了东林一脚,就连魏忠贤都在为他求情。</br> “叶向高,看看你教出了什么弟子。”冷笑一句,朱由校道:“告诉魏忠贤,朕知道了。”</br> 不久后,魏忠贤接到这个消息,也是阴恻恻地大笑起来。</br> “朕知道了”这四个字在他看来,无异于“朕不管了”,既然皇帝有意,自己就要先搞出点动静来。</br> ......</br> 宫中传出消息,要为王化贞进行三法司会审。</br> 听见这个,东林党们可是乐坏了,大理寺、刑部还有都察院三法司,几乎全都是他们的人。</br> 会审如期举行,在这件事上,东林党早有安排,他们想保王化贞,所以就是走个形势。</br> 主审官邹元标乃东林大儒,向来自诩节操狷介,嫉恶如仇,东林党推他来审,也是借此来堵朝中悠悠之口。</br> 堂上,邹元标威严道:“堂下臣,可知何罪!”</br> 王化贞回到:“仆不知何罪!”</br> 邹元标望了一眼都察院的人,又道:“朝中皆言,尔受命出关,失地丧城,功罪一体,难辞其责。”</br> 王化贞冷笑:“我自到了广宁,事事皆从尔等吩咐,有功无罪,何来其责!”</br> 邹元标闻言一愣,想是没料到他会有这种回答。</br> 堂上三法司众人皆是议论纷纷,他王化贞想要干什么,反咬自己一口?</br>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邹元标只好随性发挥,怒问:“我们在何事上吩咐你了?堂下罪臣,莫要信口雌黄!”</br> 王化贞再道:“皮岛粮饷,辽沈军资,若不是你等私信于我,凭我一腔报国之心,又岂能扣留?”</br> “今日,我再不与尔等同流合污!”</br> 邹元标后知后觉,知道王化贞已经投靠了阉党,再审下去,只怕自己也要受牵连。</br> 他怒而起身,暂退公堂,结束了第一日的盘审。</br> 三司会审程序繁杂,不经月余,难出结果,魏忠贤为了避嫌,全程都只是暗中操纵,一直在东厂衙门里未曾出门。</br> 可是这天,一个人前来拜访,让他发出了畅快的冷笑。</br> “阁老,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咱们开门见山,你来找本督,所为何事啊?”</br> 东厂衙门,魏忠贤手里拿着一杯杭州龙井,满面的笑容。</br> 来找他的,正是内阁次辅韩鑛。</br> 韩鑛这个人,魏忠贤挺有好感,虽然他也是东林党魁之一,但却属温和派,行事起来,和杨涟、高攀龙等人也不一样。</br> 此时来找自己,定是为了讲和。</br> 果不其然,韩鑛道:“魏公公,在下与东厂,向是井水不犯河水,王化贞之事若要株连,还请…高抬贵手。”</br> “哈哈哈。”</br> 当着他的面,魏忠贤笑了起来,直至韩鑛面色不对劲时,方才正色道:</br> “阁老想什么呢,本督是奉了皇命,去查辽东军饷被贪污一事,与你有什么关系?”</br> “多谢,多谢…”</br> 韩鑛擦了擦汗,转身离去,他实在被张鹤鸣诛杀三族一事吓得不轻。</br> 望着韩鑛的背影,魏忠贤招手示意傅应星过来,低声说了句什么,即又是满脸的冷笑。</br> ......</br> 最终,三法司会审不了了之。</br> 邹元标等三法司官员审不出来,也不敢深问,案子总不能一直拖着,便顺水推舟的从三法司移交到了东厂手里。</br> 然没过几日,魏忠贤就将结果呈到了御前。</br> 看着这份所谓的结果,朱由校也知道,魏党和东林之争,总算是分出了个小高低。</br> 此后,进位兵部尚书的崔呈秀,还有其余魏党中人纷纷上疏,推波助澜。</br> 为了造成更大效果,他们将三大案及王化贞案归结到一起,简明扼要,全都是东林党干的。</br> 关于梃击案,“阉党”们是这样评述的。</br> “以此来开骨肉之争,诬陷神宗,有负先帝。”</br> 大体意思,就是说东林党利用此案挑拨皇帝父子关系,愧对先帝托孤之恩。</br> 对红丸案,论述得则更“精辟”。</br> “创‘不尝药’之说,妄说先帝驾崩不得善终。”</br> 意思就是东林党人将光宗之死,“妄猜”成了不得好死,这是大逆不道之举。</br> 在移宫案上,魏忠贤显然没打算放过回老家赋闲的杨涟,把他又给牵扯了出来。</br> 崔呈秀受魏忠贤的示意,上疏弹劾称:“杨涟等人勾结内侍,故意加重李选侍之罪,以邀拥戴之功。”</br> 这个所谓的内侍,自然是已经回老家的大太监王安,至于为什么没提名,想来也是魏忠贤并不想对王安往死里打。</br> 魏党们对三大案结论,总结起来就一句话。</br> 东林人不是什么有功之臣,他们是三大案罪魁祸首,皇帝如果将他们绳之以法,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大快人心。</br> 治罪,清洗,定调。</br> 魏忠贤用了快一年的时间,总算将皇帝交给自己的作业圆满完成。</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4369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