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朝议(求推荐!)
推荐阅读:超级三国兑换系统、一路向仙、舞动分卫、神枪泣血、花都九妃、魔装、金庸绝学异世横行、金牌江湖、黑色纪元、妖神、
待出了乾清宫,王安凑上前来,笑嘿嘿道:“恭喜恭喜,刘都督就要晋升锦衣卫指挥使了。”</br> 这时,感受到冷风的吹拂,刘侨才是发现自己后背已然湿透,摆手道:“王公公说的哪里话,皇上根本没提指挥使的事儿。”</br> “咱家可是皇上的近侍,虽说没提,但刘都督晋位指挥使这事儿,应是八九不离十了。”王安笑了笑,拱手道:</br> “这不,皇上见刘都督住的实在太寒酸,让咱家追出来,将承天门街的那处宅子赏赐给你居住,这就提前恭贺了?”</br> “王公公言重了,我只是给皇上办事而已。”刘侨有些惊讶,讪笑几声告了声罪,便是转身离开。</br> 王安看了一眼他的背景,也是再次回到乾清宫。</br> 其实,刘侨打心眼里是不想要这处宅子的。</br> 承天门街,这是北镇抚司衙门的所在,距皇城也近,周围住户非富即贵,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勋戚世家子弟,像他这样的人住进去,只怕会横生事端。</br> 不过既然已经决心为皇帝背锅,当那大奸大恶之人,刘侨也便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br> ......</br> 由于刘侨来的有点晚,朱由校处理完他的事情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卯时,也便是后世的早晨六点左右。</br> 没来得及休息,朱由校只好在王安的服侍下开始穿龙袍,准备去参加早朝。</br> 这是朱由校穿越过来当皇帝的第一次早朝,那种电视剧里山呼的场面自己就要见到了,兴奋感一下子冲淡了彻夜未眠的疲倦。</br> 本来大明早朝的时间还要更早,一般在凌晨三点左右,但是因为朱由校昨天刚登基,今日照例延迟朝会,卯时大内才开始鸣“三通鼓”。</br> 承天门上三通鼓毕,参加早朝的朝臣们手持章奏,分两列直抵皇极大殿。</br> 此时,一名鸿胪寺官员缓步走到大殿外的登天阶上,对着下面停住脚步的群臣喊道:</br> “入班!”</br> 列队在皇极殿登天阶下面的文武官员经此一喊,便是左右两班齐进。</br> 文官由内阁首辅方从哲牵头“北向西上”,武官则是英国公张维贤领着“北向东上”,之后行礼山呼。</br> “皇上万岁万万岁!”</br> 本来朱由校以为明代是没有“万岁”这个喊法的,其实不然,万岁这个喊法在先秦就有了,只不过清代以前用的都不多。</br> 平日觐见,一般都是叩问“圣安”或“圣躬安”,在大典或是新朝第一次早朝这种重要时刻,才会山呼万岁。</br> 看着眼前这一幕场景,朱由校感到说不出的震撼。</br> 后世在电视剧中无数次见过这个场面,但却都不如自己亲身体验来的猛烈,直到现在,他才算是体验到了当皇帝的快感。</br> 但很快朱由校就想到了,既然上朝被喊万岁这种感觉这么爽,为什么嘉靖和万历都不喜欢上朝呢?</br> 答案只有一个,屁事儿太多而且没什么用!</br> 果不其然,朱由校在龙椅上屁股还没捂热,就有一个长须老头跳了出来,这货手持一份奏疏,大义凛然地道:</br> “臣礼部尚书孙慎行,弹劾内阁首辅方从哲十二条大罪!”</br>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御史、言官纷纷出列,行动举止都是一模一样,全喊着要弹劾方从哲。</br> 朱由校坐在上面看下边的群臣,就好像是老师在给小学生们上课,底下的动静甚至不用细看,就全都能一清二楚。</br> 孙慎行跳出来之前,那几个言官、御史就已经跃跃欲试,前者出来的下一刻他们几乎以同时间弹劾,明显早有预谋。</br> 此时跳出来给朱由校找麻烦这帮人,要想找出个共同点来其实也很容易,他们全是东林党。</br> 孙慎行是东林党的高官,堂堂一部尚书,余的那些小鱼小虾则是助长声势和提醒朱由校不要试图作对的作用。</br> 东林党的高官带头弹劾方从哲这个楚党领袖,这说明什么?</br> 这说明自己刚刚继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东林党们就坐不住了,在朝堂上排斥异己、党同伐异,这是惯用手段!</br> 然而,现在的这个朱由校会让他们如历史上那样轻而易举的控制朝堂吗?</br> 不存在!</br> 心中早有主意的朱由校没有吭声,因为他想看看方从哲的楚党是怎么反击的。</br> 然而,面对东林党来势汹汹的弹劾之风,楚党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击,个个蔫头巴脑的像只斗败的公鸡。</br> 皇极殿上静谧无声,在这种时候,身为楚党领袖及当今内阁首辅,方从哲不出来说点什么,似乎有点说不过去。</br> 于是,方从哲站了出来。</br> 然而这位内阁首辅的话却也不是朱由校意料之中言辞犀利的反击,而是请辞!</br> 方从哲递上一份连夜写好的奏疏,无可奈何地道:“臣自认有罪,请皇上准臣告老还乡。”</br> 这不是什么以退为进的招式,这就是楚党在朝堂上没有斗过东林党的必然结果。</br> 按理说,楚党占着内阁首辅的位置,这该是一个极大的优势,然而他们就是逼得楚党放弃了首辅这个位子。</br> 东林党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事先朱由校就知道,他们在李选侍和崔文升的政变中处心积虑的要推自己上位,根本就没有安什么好心。</br> 说白了,他们是想要利用天启皇帝只有十六岁,对朝中局势并不如万历那样了解的先天条件,在长达几十年的党争中彻底占据上风。</br> 甚至,控制整个朝堂!</br> 方从哲这个时候请辞,就标志着楚党在这场延续几十年的党争中一败涂地。</br> 同样的,这也是东林党崛起的开始。</br> 不过,朱由校打算利用皇权去拉楚党一把,历史上那个所谓的“众正盈朝”局面,不要也罢。</br> 这个党争的局面到底如何发展,东林党会有什么后手,朱由校很感兴趣。</br> 看着孙慎行的弹劾奏疏,再看看方从哲的请辞奏疏,朱由校突然间勃然大怒,将两份奏疏全都摔到了御阶之下,喝道:</br> “方从哲,受贿、结党、营私...看看你办的这十二件错事!”</br> “这个首辅,朕还要你继续当,当的好了,权当将功折罪,若是当的不好,告老回乡也就不必想了,直接埋在北京城吧!”</br> 朱由校一番话下来,满朝哗然。</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440/4367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