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玄幻小说 > 大清话事人 > 396 昭告扬州全城:留辫不留人,留人不留辫

396 昭告扬州全城:留辫不留人,留人不留辫

推荐阅读:纹猎天下异界之红警大战龙墓世界老师有枪神朝大帝异世之剑客至尊全娱天王吞天神帝风云之少林威武洪荒古纪

    第396章昭告扬州全城:留辫不留人,留人不留辫
    东大营囤积的便携干粮全部分发到士兵手中,确保每个人有2顿干粮。
    军官再三叮嘱,便携干粮是应急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吃!
    一日三餐怎么办?
    就食于民。
    行军路线人口稠密,村庄众多。
    好在吴军的底线略高于这个时代的同类封建军队。
    通州直隶州,下辖泰兴县。
    县城城门紧闭,一片肃杀。
    之前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全被巡抚大人咔嚓了。之后又来了2个军官署理县丞和典史。
    在这2人的严令下,
    全城戒严,招募壮丁上城。
    县丞望着城外吴军不慌不忙的过兵,脸一下就垮了:
    “完了!”
    “朝廷肯定是败了。”
    ……
    典史也是如丧考妣,唉声叹气。
    俩人都是行伍出身,熟悉军事常识。
    两军大规模决战在分出胜负之前,兵力会高度聚集,绝不可能像这样四处分兵。
    俩人躲在城门楼子里商议了好久。
    决定堵死所有城门洞死守,如果实在守不住了就一把火烧城,同归于尽。
    投降是不可能的,都是和朝廷深度捆绑的汉军旗人,家族上百口在北方!
    这辈子都不可能下船~
    吴军经过城池,大声吆喝:
    “吴国赢了,击毙都统海兰察,全歼江北大营,全歼索伦劲旅。识相的赶紧投降。”
    一路吆喝,却步伐不停。
    在本地向导的指引下,不断分兵,沿途顺手端掉巡检和汛兵。战斗轻松的好像大学体育生和幼稚园的宝宝在比武。
    见江北清军如此薄弱,第2军团也愈发的胆大了。
    沿途不断分兵再分兵,争取把大大小小的士绅全筛一遍。
    兹事体大,
    甄别士绅的数量,也算军功。
    ……
    “军爷,前面村子就有2家士绅。一家姓袁,一家姓高。”
    军法官望了一眼向导脑后齐刷刷剪断的头发,
    笑道:
    “你自己割的?”
    “是,是。鞑子太坏了,如今咱汉人皇上坐了江山,这猪尾巴当然不能留。”
    “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好好引路,日后或许还能当官。”
    “谢大人抬举。”
    这名颇具闲散游民气质的向导狂喜,跪地磕头。
    没办法,
    这年头见多识广,谁家有钱谁家有势能如数家珍的,必定不是良民。
    大军进村,
    鸡飞狗跳。
    百姓家家闭门,瑟瑟发抖。
    砰,
    一名士兵果断举枪击毙了站在朱漆大门口的一名家丁,因为那人手里拿着刀。
    家丁死不瞑目,他天生反应慢,没来得及扔掉凶器。
    同伴早就乖巧的扔掉了凶器,顺从的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起。
    士兵们粗暴的踹开大门冲了进去。
    ……
    没一会,
    直打哆嗦的袁士绅被揪了出来。
    “扬州大捷,我吴国大军围歼鞑子兵30万。在下代表朝廷通知袁老爷,你有2个选择,一,身死族灭。二,即刻举家迁移到江南。”
    “饶命啊,军爷,我愿意出银子~”
    军法官继续不紧不慢,
    “我再重申一遍,当前形势一片大好,你只有2选择。快点选,我的时间很宝贵。”
    “军爷,我贡献1半的家产好不好?我家有几千亩良田,几十间屋子,我,我搬不走啊。”
    军法官退后一步,
    右手做出下切动作。
    一柄刺刀立刻捅入袁士绅咽喉~
    士兵们随即又把这一门男丁都挑了,节约火药嘛。
    然后,
    军法官对着府邸的奴婢仆人们说:
    “我的时间很紧,把你们主子家的藏银地点指出来,可赏10两,还可立刻走人。”
    ……
    有了前车之鉴,
    高员外就懂事多了,立马选择了全家迁移的方案。
    金银细软可以带走,不动产只能带走地契田契。
    用军法官的话讲:
    “将来以吴代清,这些良田不还是你的?良田又没长脚,跑不了的。”
    高员外心中肉痛,然而脸色恭敬。
    一名士兵拔出短刀,将他的辫子割断,从此,断绝了他的妄念。
    本村的保长到处敲锣:
    “乡亲们,赶紧给王师准备饭菜,有,有有银子拿。”
    吴军做事风格一贯简单粗暴,
    直接踹开百姓的屋门,看谁家的猪长得不错,就丢下一大锭银子,再抛下一句话:
    “半个时辰之内,送80斤熟肉过来。”
    看谁家的鸡长得精神,扔下些散碎银子:
    “2刻钟之内,送10只烤鸡过来。”
    ……
    军法官更灵活,
    他盯上了村子里十几头大牲口,主要是骡子和驴子。
    直接扔下一笔稍高于市场价的银子:
    “牵走。”
    在下一个集镇又遭遇了意外之喜。
    扬州城有个士绅为了躲避兵灾,携全家躲到了这里。
    老规矩,2选1。
    天兵很忙,没空循循善诱。
    军法官把那一套说辞倒背如流。
    早在会战开始之前,
    吴国高层就拟定好了战后的法则,争取拿大孔渔网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苏士绅,全部甄别一遍。
    杀光男丁是李郁的授意。
    与其把仇恨留给下一代,不如在当代就消弭掉。
    没有人自然就没有仇恨了。
    女眷另当别论,
    女人天生是浮萍,命运只能随波逐流,嫁到哪家是哪家人,嫁到哪国是哪国人。
    改换门庭后仇恨也会随即消失,不足为虑~
    ……
    处理完毕,
    军队继续前进,一刻不停。
    队伍里的骡驴比例逐渐增大,步兵都成了乡村版龙骑兵~
    士兵减轻了行军疲惫,再啃啃烤鸡,烧猪肉,生活还是蛮有奔头的。
    反正吃的不是自己的饷银,没人心疼。
    上面发下来的便携干粮又干又硬又咸,狗都不吃。
    淮河以南,
    清军根本没有一支成建制,敢出城的野战军队。
    最大一股的兵力龟缩在淮安城中。
    福长安拼命收拢残兵,誓死要守住淮安这个重镇。
    驱使百姓在城外昼夜不停的挖掘战壕,赶制拒马。还把大运河给堵了~
    若不是今年干旱,夏季少雨。
    他这会肯定派人把高邮湖掘开了,水淹里下河地区,以水拒兵。
    【里下河地区是江苏最中间的一块区域。大概是几百年后的扬州北部、泰州、南通北部、盐城东台。这块区域海拔仅有1米,相当于江苏的锅底位置,放水必淹,全靠四周的堤坝护着。】
    ……
    在接到林淮生报捷后,李郁迅速做出了反应。
    首先是动员民间船只去扬州协助搬迁那些识时务的士绅家眷以及财产。
    不白干,船夫的工钱按照市场价翻番。
    吴国不是冤大头,不可能付这个钱。
    既然那些士绅“自愿举家南迁”,那必定也可以“自愿出钱雇船”。
    整个淮扬乱成了一锅粥。
    官道上,
    时常看到1名吴军士兵押送着几十口士绅家眷去扬州府,途中鲜有敢反抗逃跑者。
    朱元璋搞“洪武赶散、大户北迁”,到了李郁这,反过来搞“大户南迁”。
    历史就是这么的幽默!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330/6748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