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玄幻小说 > 大清话事人 > 263 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263 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推荐阅读:绝世唐门武极天下武炼巅峰大官人虎豹骑母皇系统之千基变寒武天元挖坑毁灭世界最强妖侠梦武

    第264章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
    李郁站在200米外,都感受到了高炉的热量。
    转头问道:
    “工人是几班倒?防暑措施?”
    “回王爷,每出一炉铁水。当值工人就换一批,到那边的林子里歇息纳粮,凉开水敞开供应。”
    “走,过去瞧瞧。”
    下山坡时,李郁突然询问道:
    “老陈,江宁籍工人能适应这等苦差事吗?”
    老陈尴尬一笑:
    “王爷英明。辞工的不少,剩下的加了5钱银子,基本稳定了。”
    “那你这的人手够吗?”
    “王爷勿怪,露天矿那边常年是1500人轮班倒。冶铁是技术活儿,1200人轮班倒,另外有小工400人搬运物料。我观察过,人再多就是添乱,帮不上忙了。”
    一箭双雕,既补充了军队。
    林子一侧还有条小溪。
    李郁笑了笑,很有道理。
    纳凉区位于密林当中。
    否则引起的麻烦,不亚于一场叛乱。
    “看似一车装的多了,可需要人驾驭骡子,需要专门饲养照料骡子。这么算起来,不如直接用人更省事,成本也更低。”
    看来以后推广机器之前,要很严肃的考虑这个问题!
    生活区域的选址是经过考量的。
    老陈肃然起敬,妙啊。
    “够!本地的农夫抢着来挖矿。”
    “焦煤跟得上吗?”
    李郁停下脚步,小声说道:
    “都送去挖露天矿,等到第二个月告诉他们,人手太多,要退工。如果不想退工,可以转入矿区的军队。”
    砍伐出了一块平坦区域,修建了简易道路,还搭起了简陋的棚子,里面摆放了许多的桌椅板凳。
    生产工具就两种:铁锹和独轮车。
    所有人都感慨“吴王仁厚”,体恤下情,居然把人当人看。
    避开了下风向,和生产区平行分布,避免了冶铁黑烟的困扰。
    在无限充沛、极度便宜的人力资源面前,什么优良骡马先进机器都得败下阵来。
    “王爷恕罪,没有这个必要。”
    商人没有动力引入机器,因为没有利润。民间仇视机器,因为砸了自己的饭碗。
    “直接在那边卸货,然后用独轮车再运到高炉。”
    ……
    李郁笑道:
    “回王爷,铜陵那边的煤矿就地加工成合格的焦煤再装船送到咱们这。”
    一处占地约1000亩的区域,就是露天铁矿所在地。无需挖竖坑,无需爆破,十分省事。
    “是啊,包吃包住,还发衣服。每月净赚2两,上次招募100人,结果来了300人报名,现场还打起来了。”
    “如果,本王说如果,用四轮骡拉车代替独轮车呢?”
    “这么抢手?”
    “老陈,下次你全部收下。”
    一路上走的都是水泥道路。
    水缸里是加盐凉开水,下了工的人都会来咕嘟咕嘟喝几碗。
    而铁矿石经过再次敲打凿碎成合适体积大小后,才会进入高炉,这是个纯体力活儿。
    老陈指着不远处的码头,补充道:
    又让剩余的人,不敢怠慢。想保住饭碗,就要提高挖矿速度。
    “好。”
    ……
    ……
    李郁估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高炉那边大约是300米。
    “王爷,去露天铁矿瞧瞧吧?”
    “讲讲?”
    矿工们可以自己下去洗洗,解暑降温。
    ……
    “张有后呢?”
    “他在那边的车间里。我来带路!”
    燧发枪车间是整马鞍山钢铁工业最宁静的区域,位于一处山谷当中。
    门口有卫兵站岗。
    里面的车间,按照先后工序流程分布。
    钻枪管、切削、零部件加工、打磨、木匠、漆匠、组装、都是分开的。
    张有后满手油污跑了出来,下跪行礼。
    “不必如此,起来吧。你简单汇报一下生产进度和困难。”
    很显然,张有后有些慌张。
    解释的有些结巴,甚至语无伦次。
    李郁并不介意,频频点头,并且提出一些疑问。慢慢的,张有后语速也放慢了,逐渐不结巴。
    “目前,限制产量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是不合格品比例太大。”
    ……
    山谷最深处是试枪装箱区域。
    棚子下,油纸布上。
    堆积了好几层成品燧发枪。
    张有后连忙拿起几支,摆放在长条桌上,指着其中一支说道:
    “王爷请看。这支都不用试枪,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
    李郁拿起来,就明白问题在哪儿了。
    燧发机构组装的很松散,板簧击打力量不足,准星还有些许的歪斜。
    “不合格品比例,大约有多少?”
    “十之三四。”
    “怎么处理?”
    “退回去,让老师傅重新修缮。之后有一半能勉强合格,有一半只能拆掉,拆合格零件用,其余的回炉重融。”
    李郁的脸色变得很阴沉。这样的结果,他不能接受。
    “日产量多少?”
    “如果只造燧发枪,一天最多500支枪,剔除不合格品大约三四百支可装备军中。”
    “老陈,一天20万斤的生铁,再精炼后最差也有10万斤精铁。都用在哪里?”
    ……
    老陈赶紧说道:
    “除了造枪,其余的还用于打造工具、农具。部分精铁料装船运到江宁打造刀剑盔甲,还有部分会送到西山岛铸炮。”
    李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了。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是。”
    张有后又变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儿放。
    李郁忍住怒气,询问他: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怎么提高产量?我希望日产量提高到800支燧发枪、100支大抬枪、50支短手铳。”
    “现在的畜力、水力机床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机床。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学徒,手艺太差。”
    李郁直接开口,打消了他某种想法:
    “西山枪炮厂的那些熟练匠人不可能都搬到这里。你写封信,让你老爹来协助2个月。”
    “是。”
    ……
    离开后,卫队长李小五忍不住小声问道:
    “义父,我们的燧发枪库存还有七万支呢。”
    李郁平静的说道:
    “我正在逐步下发,凡我麾下的非战斗人员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据第一军团的经验,至多500发后燧发枪的寿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扩大,建议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击超过40发,一场战役结束就建议淘汰。”
    “另外,和清军接壤的州县城池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的粮食武器。一旦打起来,最好做到守军一人两支甚至三支燧发枪,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吗?”
    李小五黯然,点点头。
    这么算起来,产量是真的紧迫。
    这也是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上任后递交的第一份报告――枪炮产量和消耗的分析预测。
    ……
    没过几天,老张厂长来了。
    当天就拿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流程提拔工头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为1成。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330/6726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