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赞美东王,咒骂朱元璋

推荐阅读:绝世唐门武极天下武炼巅峰大官人虎豹骑母皇系统之千基变寒武天元挖坑毁灭世界最强妖侠梦武

    第222章赞美东王,咒骂朱元璋
    卫队长李小五急匆匆离开,点齐了200号人。
    众人喊着号子将36磅炮拆开运了上来,花费了半天。炮筒沉重,上山中途险象环生,还伤了好几个人。
    兀思买的骑兵营,负责保护陆上运输线。
    运输船只能运到运河边,然后就必须靠畜力人力了。
    李侍尧火烧句容城的举动,给己方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否则,很多物资是可以直接从句容城征用的。
    这大约就是小小坚壁清野的威力吧!
    ……
    日落之前,两方相安无事。
    直到次日午时,李家军的营寨全部竣工,辎重粮草也到位了,这才发起了试探进攻。
    没有蚁附,没有驱赶百姓填平护城河,双方只是枪炮对轰,箭矢乱飞。
    李家军临时赶制了盾车,保护火枪兵。
    还拉出了几十门火炮,遗憾的是炮弹落在城墙上效果甚微,即使是24磅炮,也只是剥离了几层砖头,里面还有无数层。
    好似一个60公斤级拳王,猛击120公斤级格挡护脸的对手。
    “主公,江宁城墙太厚了。”
    “大意了,告诉炮兵只轰垛口和城门楼子,城墙就不必浪费火力了。”
    江宁城是传统中式坚城,厚度惊人,而且是砖头多,夯土层少。
    据说用掉了3亿多块砖头,全大清的百姓人手一砖,还有富余。
    这么多的砖头连起来,能绕蓝星一圈!
    城墙高几丈,厚度就有几丈,横截面是个接近正方形的梯形。
    普天之下,只有京城可以媲美。
    “今日不为攻城,而是试探清军火力。让民兵都体验一下吧,另外调一批枪法好的,杀伤清军。”
    这是一场激烈程度不大,但是消耗火药极为庞大的非常规攻城战。
    午后逐渐收场。
    李家军伤亡100多人,防守聚宝门的清军伤亡则高达五百多人。
    线膛枪米尼弹,可在两百米甚至三百米处射击。而清军的鸟枪最多打一百米。
    所以第一军团的大部分伤亡是由城头的火炮造成的。
    而李家军的炮兵也不负众望,用12磅炮击毁了城墙上清军的十余门火炮,还有几十处垛口。
    站在峰顶,俯瞰冒着黑烟的聚宝门,李郁冒出一句:
    “准备爆破吧。”
    ……
    江宁将军崇道,在太阳落山后低调巡查了聚宝门城墙。
    又询问了攻防战的细节,大为震惊。
    他急匆匆去总督衙门:
    “制台,贼酋的枪炮犀利远胜于我八旗劲旅。比那准噶尔、金川的火器还要精准。”
    “确信?”
    “千真万确。”
    “好,本督这就和你联名写折子。奏报皇上江南贼酋兵虽不多,火器却异常精锐。”
    崇道叹了一口气:
    “这可如何是好?”
    “怕什么,白莲兵多,然武器简陋。江南贼兵武器精悍,然人少。都不足为虑。”
    “请制台指教。”
    “呵呵,再犀利的火器也得有人拿着。待天兵一到,和贼酋主力缠斗。久而久之,各省官军四面进剿,攻其老巢,贼焉能不败?”
    “那白莲呢?”
    “以精锐马队四周逡巡,断其粮道,伺机下手。待其露出破绽即可一击必胜。”
    “制台真乃名将也。”
    ……
    “崇大人过谦了,你也曾马踏西北,扬名塞外。”
    一团和谐,商业互吹。
    李侍尧很满意,觉得能和这么一位上三旗老将搭档,舒适的很。
    以他的强势,容不得有人分权。
    江宁城临时动员了6000青壮上城墙,没有给银子,只是承诺等贼兵退了再发。
    这种空头承诺,自然不受欢迎。
    不过李侍尧做事缜密,把人头直接摊派到了各个街坊,无法推脱,把压力直接给到了最基层的胥吏和士绅。
    最终凑齐了6000壮丁,垂头丧气的上了城墙。
    他们归绿营兵和八旗兵丁指挥,稍有不服,轻则辱骂,动则鞭打。
    城中百姓自然是每天惶恐不安。私下互相打听消息,衙门传出的消息他们不信。
    都是大清子民,几代城里居住的。
    衙门是个什么吊德行,谁还不知道哇。
    除非是花点钱,从书吏嘴里问出来的,能信7分。
    假如差役们主动沿街敲锣通知的,跟放p一样。
    江宁人不好骗!
    ……
    民间的不安焦虑情绪,给了居住在西华门大街的刘千运作的机会。
    他租赁了一套三进的宅子,房东在附郭县衙里当主簿。
    品级虽不高,但在街面上说话好使,实打实的地头蛇。
    宅子的位置很好,一应俱全。
    空置了很久都没租出去,中人介绍给刘千后,他立马豪爽的付了全年租金,一下就坐实了外地客商的身份。
    而随着战事开启,城中开始严查身份。
    本县主簿家的房子自然不必细查。
    两个衙役上门,很有礼貌的敲门,稍微一问,登记走人。
    年轻衙役忍不住说:
    “我们都没进去查看,到底住了几个人。”
    年长衙役斜着眼,问道:
    “你怀疑这位牛爷有问题?”
    “倒也不是。”
    “这位牛爷虽然长的獐头鼠目,不像个好人。可那股子富贵劲,是装不出来的。”
    “我就担心,万一核查的草率,回去了二老爷会不会~”
    ……
    年长衙役突然止步,很认真的说道:
    “二老爷会如何,我不敢说。但今天若是认真的入户查了这间房子,三老爷会觉得你故意挑衅他的威严,一定会整你。”
    年轻衙役傻眼,琢磨着这是个什么道理。
    见他如此不开窍,搭档叹了口气:
    “你是不是觉得,查三老爷的房客,是为他的财产安全考虑?”
    “对,对对。”
    “你这样做,会被视为背后有人想打压三爷,让你打头阵找他的把柄。明白了吗?”
    “明白了。”
    “我和你爹当年是搭档,关系不错,所以才认真提点你。记住了,凡是涉及老爷的,无论你觉得是好事坏事,都不要碰。”
    “昨天你不是教我要有眼力劲,多拍马p吗?”
    “我怕你被马踢飞喽。”
    ……
    情报署署长刘千,以困居江宁的客商自居。
    每天出门会客,和本地商贾们吃饭喝酒,“热情好客又大方的牛爷很快就处出了一批酒肉朋友。
    先是在商言商,后来自然就聊起了当前的战事。
    商人是一个消息灵通的群体。他们和官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渠道畅通。
    酒局参加多了,陌生的江宁府逐渐在刘千脑海中形成了具体的轮廓。
    从城墙到驻兵,从官署到士绅大户,尤其是城内民情。
    他的马车每天都会路过一家米店,瞅一眼木牌上的米价。
    还有最几条“往来无白丁”的商业街上,饭庄和青楼的生意。
    这些都能反映战事的天平倾斜程度。
    如果米价稳定、豪客云集,就说明清军占优势。
    如果米价一天一涨、商业街门可罗雀,就说明李家军要进城了。
    到了下午,刘千也会找一家普通茶楼,一坐就是半天。
    听听茶客们的抱怨,观察城中普通人的生活。
    他居住在西华门附近,靠近满城。所以时常有旗人来往,也能了解一些情况。
    目前来看,他还没有找到捣鼓的契机。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330/6724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