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皇上秘密来了江南?

推荐阅读:剑道独神武神空间傲世九重天阴阳师异界游绝世唐门武极天下武炼巅峰大官人虎豹骑母皇系统之千基变

    第199章皇上秘密来了江南?
    李郁很忙,控制苏州府城后,就立即实施下一步计划。
    江南那么多的城池,若是一个个攻打过去,太费时间。
    即使城中兵力空虚,也是要流血的!
    李家军的鲜血,很宝贵。
    所以,趁着自己反了的消息还未传开,立刻展开欺诈计划。
    “福成,此事就拜托你了。”
    “属下遵命。”
    这是福成加入造反行列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纳投名状!
    必须做的干净利落,才会得到李郁真正的信任。
    正治人物,做事绝不会被感情左右。
    甭说只是结拜兄弟,就算是夫妻、父子,亦是如此。
    ……
    一行人,旗帜鲜亮。
    骑兵皆穿八旗制式棉甲,苏州满城缴获来的。
    福成引路,兀思买紧随其后。
    先抵达吴江县城,直趋县衙,门子没敢阻拦。
    匆匆出来的知县,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如此大的阵仗。
    福成严肃道:
    “这位是京城来的御前侍卫,有密令。”
    兀思买掏出粘杆处腰牌,示意了一下,喝道:
    “跪下。”
    知县也不知咋地,膝盖突然就软了。
    “带上主要属官,2个时辰内立即去太湖简村报道。”
    “是,是。请上差用些酒饭,本县还有土特产~”
    兀思买豪迈大笑:
    “好奴才,我记得你了。不过兹事体大,过两日自来取土特产。”
    “哎,哎,下官叫张诚。”
    兀思买拨转马头,一夹马腹已经冲了出去。
    他可没有时间,和这鸟官套近乎。
    一旦李郁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开,城池就变成乌龟壳了。
    尤其是几个府城,城池高大坚固。
    假如知府是个狠角色,临时招募青壮,把城门全部用石块堵死。
    即使李家军有火炮,也头疼的。
    更关键的是,会浪费目前最宝贵的一样东西,时间!
    ……
    松江府,
    城门官惊讶的看着一群“满大爷”呼啸入城。
    一个门吏因为躲闪不及,被撞飞出去老远。
    周围的人都在议论,这是出了什么大事吗?
    松江府衙前,兀思买挥舞着马鞭,把前来询问事由的门子抽的一脸血。
    “让知府出来。”
    不知发生何事的松江知府,急匆匆的跑到大堂。
    他是认识福成的,眼神里充满疑惑。
    “府尊,这位是京城来的御前侍卫,有口谕。”
    知府肃然起敬,恭敬的跪好。
    “4个时辰内,带领主要属官赶到太湖简村报道。”
    “敢问上差,可是皇上~”
    “住嘴,不该问的别问。”兀思买口气强硬,才符合身份。
    福成和兀思买一行人,不敢丝毫歇息。
    一口气跑遍了3个府城,1个州城,还有20多个县城。
    马,已经跑废了一批。
    还好,太仓知州见上差人困马乏,为了留个好印象。
    将州衙的十几匹好马,尽数献上。
    福成中途坠马2次,忍痛坚持。
    就连兀思买这样马背上长大的汉子,也深感疲倦。
    他的眼窝下陷,声音嘶哑。
    身上那件唬人的黄马褂,也染上了灰尘,不再鲜艳。
    ……
    此时,李郁正在布置他的欺诈江南后续计划。
    “欺诈,最关键在于一叶障目。粘杆处腰牌是真货、黄马褂也是真货、福成这个苏州织造是真货、兀思买这个旗人也是真货。”
    “即使江南的地方官们心中存疑,也不敢不来。因为事关皇家,容不得一点侥幸,否则有身死族灭的风险。而我大清的官儿,是最谨慎的。”
    “根据他们的路程,留出仅仅勉强够赶路的时间。是为了不给他们思考、打探消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两天我们就能集齐江南四府大部分的地方官。”
    “主公,那件黄马褂是从哪儿搞来的?”
    “还记得以前,我策划了一次赛里斯使团进京吗?乾隆赏赐下来的。”
    众人哄然大笑,觉得这太滑稽了。
    “义旗初立,事情千头万绪,麻烦车载斗量,诸位拜托了。”
    李郁深深的一拱手,众人立马回礼。
    修筑防线的事,交给了范京总揽。
    不过他的事实在太多了,所以底下又增加了一个张有后具体负责执行。
    老张铁匠父子,属于较早从龙的那一批人。
    张老爹叫张满库,儿子叫张有后,属于大清特色的名字。
    这样的名字,大清朝至少有上百万。
    范京,眼睛都熬红了。
    身为民事官,他有一桩特别重要的急务。
    统计已占领区域的官库储备,种类和数量。
    然后加以调度,转运。
    除本地必要消耗之外,其余全部搬入坚城,以防清军反扑。
    杜仁是后勤供应官,若是将李家军比喻成一个现代化企业,他的职位就相当于生产总监、兼供应链负责人。
    这个工作难度很大,繁琐无比。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其他的就会跟着停摆。
    所谓的水桶短板原理,就是如此。
    ……
    大清朝没有ERP,只能靠一摞摞的账册。
    杜仁挑选了,识字、细致的下属10人,专门负责数据更新。
    “各处工矿的产量,运输途中的数量,入库数量,出库数量,在库数量,还有各城池据点的消耗量,都要及时的反映在账册上。”
    “杜先生放心,我等不敢有一丝马虎。”
    “好。诸位认真做事,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众人暗喜,自是更加勤勉。
    这份工作很不错,一不用在工矿干活,劳累风险。二不用上前线,安全无虞。
    后勤供应官署,设在西山岛。
    而西山岛,是李氏大本营。
    四周环水,巡船密布。
    滩涂、重要道路都有哨卡,炮楼。
    说句不好听的,即使有从天而降的敌人出现在滩涂,也不必担心。
    西山守备兵力有一个营,仓库里的枪炮堆积如山。
    18世纪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吃不消火炮的密集轰击。
    ……
    李郁愿意放权,底下人才敢放开手脚做事。
    杜仁已经派人去联络徽州煤矿的王六了,让他供应优质无烟煤。
    不仅如此,还会给他支援一批枪炮。
    建议他把煤矿变成一座要塞。
    以下,是李郁的原话:
    “王六可用,即使他步调不能完全一致,至少也是我们的盟友,绝不会投到清廷一边。支援枪炮,让他在徽州府打下一片地盘。”
    徽州府,虽然商贾众多,文人云集。
    可底层百姓并不比其他地方过的好,缺乏足够的耕地,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
    农业社会,耕地就是唯一。
    经商、科举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当兵吃粮,先登赌命,概率或许还略大一些。
    徽州府的私矿,更是触目惊心。
    大清朝严禁开矿,户部白名单上合法开采的官矿数量稀少。
    可规定是死板的,底下人是灵活的。
    低调点,规模小点,偷偷摸摸的开采私矿,是很普遍的事。
    只要和衙门里合理分润,地方的士绅们利益均摊,私矿就没有一丝风险。
    毕竟大清朝没有互联网,没有卫星图。
    微服私访,钦差下乡之类的,也都是文人瞎扯。
    ……
    “主公,有人求见。”
    “何人?”
    “潘府的老管家。”
    李郁愣了一会,才从记忆库里搜索出了这个人。
    潘老爷子死之前,嘱托他送给了自己徽州府煤矿,还有矿上所有工匠。
    “请进来。”
    半年未见,人更加苍老、佝偻了。
    李郁赶紧制止了他下跪的行为:
    “老人家,坐着,上茶。”
    “谢谢李大王。”
    这个称呼比较神奇,不过也符合实情。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330/6723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