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蒂罗尔兵工厂

推荐阅读:风云之少林威武洪荒古纪仙荒动射雕之江湖入天庭官道希声穿梭时空的商人调教好莱坞校花的不良保镖

    奥地利,蒂罗尔
    在一处重峦叠嶂与山林密布的峡谷之中,坐落着几间古老的庭院。
    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一侧是清澈冰冷的湖泊,湖光山色与万年雪霜交相呼应,让人仿佛置身于人迹罕至的仙境。
    只不过一圈十分突兀的栅栏破坏了美感,大门上挂着施洛华伐木场的木牌更是让人觉得俗不可耐。
    这座外表上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农家作坊隐藏着一个外人毫无知晓的巨大秘密-一座新式武器的秘密研究中心,而室内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后膛枪的最后测试工作。
    如果是眼尖的专业人士一下就能看出此枪的完成度比德来塞的步枪更高,甚至困扰整个世界武器界的大难题—气密性也被攻克了。
    研究中心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胜在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内部不但设有专门的火药厂和精铁厂,甚至还配有一家橡胶工厂,而密封胶圈就是他们的杰作。
    时下包括普鲁士在内的世界各国制造枪膛线的方式依然采用单点钩切法。这种方法早在十六世纪就开始运用了,但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效率低下。
    使用这种膛线制法的工匠必须要用一把足够坚硬锋利的钩状削刀,在枪管内边转边切、慢慢地一条条地削出膛线。
    通常来说一条膛线就要拉削二十次以上。如果想要造一把好枪同一条膛线需要拉削100以上,因为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严密。
    但一支枪管通常有6-8条膛线,而且当时几乎都是手工完成,这工作量就非常恐怖了。不过正因为在质量上有保障,制枪匠的手艺经常受到追捧。
    当然弗兰茨不会采纳这种制法,相反他给出的建议是模头挤压法,这是一种二战后期沿用至今的做法。
    其实这种制造法过程并不复杂,就是先将枪管钻一个比枪膛稍小的洞,然后用一根上面有跟阴膛线对应突起的高硬度模头,接下来借用高压机器的辅助从洞中边转边压下去,将枪管内侧挤成阴膛线和阳膛。
    该法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好处。第一就是精准,用模头挤压法制造出的膛线,可以抵得上一位熟练制枪匠数百次的拉削。
    第二无以伦比的制造速度,一位老师傅带着徒弟敲敲打打一个月完成的作品,在这家兵工厂里只需要十几分钟。
    如果仅仅是比枪管的产量弗兰茨的这一家小小的兵工厂,每天的线膛枪枪管产量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德意志联邦的总和。
    第三就是价格,由于液压机的帮助让整个成本急剧下降到只有手工制枪的几十分之一。
    在这家工厂里还生产一种全新的子弹,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米涅弹。
    比起过去需要在装填时用铁杆敲击的球形子弹不同,这种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同时为了配合后膛枪使用,弗兰茨在子弹底部加装了木制或纸质的弹壳。
    装填时只要将子弹放入枪膛,再合上拉栓,扣动扳机,撞针刺激子弹底部的雷汞爆炸,气体压迫木塞,使底部扩张,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飞出。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302/21276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