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封建亲贤世相袭

推荐阅读:打工巫师生活录明犬云海仙踪仙王不朽机甲天王绿茵教父噬矿空间盖世战神英灵君王万劫仙途

    贞观七年,
    正旦。
    长安,天子自九成宫巡幸而返,在太极宫中举行隆重正旦大朝会,接见四方使者朝贺,稍后举行宫宴。
    宴会上皇帝李世民很高兴,招来太子在身边,对他小半年的留守监国表现非常满意,当着中外诸人的面大加赞赏。
    平时很少喝酒的皇帝今天破例多喝了几杯,借着酒劲,红光满面的皇帝宣布了一道诏令。
    分封诸王,赏赐功臣。
    皇帝举着犀角玛瑙杯,站在殿上朗声道,“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
    “今朕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四人,又以功臣太子太师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太子太傅齐州刺史秦琼、太子太保江州刺史武怀玉等二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
    此言一出,殿上很震惊。
    皇帝要分封,去年就动作很大,知晓内情的大臣也不少,甚至也知晓皇帝还要世封功臣,
    可都以为这事还早,或者说这事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岂料还真就突然下诏了。
    而且跟之前传闻的那些内容还不一样,比如之前传闻荆王等皇弟是要分封到黔中南中等地去,李恪等皇子则也是分封到巴蜀岭南等地的,
    世封刺史的功臣听说原本也只有十二人,
    如秦琼本是封瀛州,也有说封徐州,但这次却是封齐州刺史,再则就是世封功臣达到二十四人,
    基本上得到过实封食邑的功臣,除了裴寂王君廓罗艺等因谋乱叛乱被诛杀或除爵的,这次都在世封之列。
    二十四位皇弟、皇子分封刺史,以州为国。
    二十四位功臣,分封为刺史,子孙世袭。
    殿上不少大臣听闻,都变了脸色,觉得皇帝这分封太过突然,难以接受,礼部侍郎李百药就立马站了起来要进谏,
    结果皇帝直接一摆手,
    “今日新年正旦宫宴,开开心心,吃酒看舞,不谈它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宫廷乐声再次响起,教坊的舞女也接着跳舞,有殿中御史过来,让李百药坐下。
    这一晚,皇帝喝的有七八分醉意高兴而归。
    李百药回到府上,立马就研墨提笔写奏疏进谏,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也,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
    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治乱之异,退观载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
    李百药提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下万言谏书,希望皇帝不要开历史倒车分封,尤其是不要分封功臣为世袭刺史
    这晚长安城,很多人无眠。
    连位列世封刺史第一名的长孙无忌,也睡不着,坐在书房里跟心腹、子弟们彻夜长谈。
    长孙无忌很不高兴,甚至有几分不安。
    “臣披荆棘事陛下,今海内宁一,奈何弃之外州,与迁徙何异!”
    国舅爷长长叹声,当今天子登上宝座,他功论第一,可在贞观初短暂做了宰相后,一直不再得实职,领着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的虚衔到如今,但起码还在长安,起码还经常能伴驾左右,参谋咨议。
    可现在皇帝赐封他为赵州刺史,虽说是世袭,但长孙无忌关注重点却是赵州刺史。
    难道皇帝这是变相的要将他弃之外州,要将他赶出权力中枢?
    彻底厌烦他了?
    赵州在河北,那也是中原腹心要地了,虽经历隋末战乱,但如今也是恢复的很快,子孙世封赵州刺史,这看起来不差。
    可长孙无忌却怎么都觉得这有问题。
    “得想办法劝谏陛下。”
    “怎么劝?”
    长孙无忌贞观初一步登天为宰相,权势无匹,以致于长孙皇后都屡屡向皇帝劝说,不愿兄弟为宰相,为愿家门过旺,免得盛极而衰,
    这确实是事实,就算经历这几年,长孙家族在长安,在朝堂上,依然是极有权势的,尤其是随着高士廉的回归复相,长孙家族势力又有抬头。
    假如皇帝真是因为长孙家势力太大,以免将来外戚势大,所以现在借这机会要把长孙家族迁到地方去,这时长孙无忌反对世封功臣,那就很不好了。
    “找个合适的理由。”
    长孙无忌想来想去,一位门客找了个理由,“怕子孙后代不肖,治理不好赵地,到时被朝廷责罚,轻则子孙殒命,重则断绝祭祀,
    这非朝廷善待功臣的初衷啊。”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1/1191/34871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