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众王施压

推荐阅读:大明锦衣七世神盘谍海孤雁灰烬领主镇世仙尊末日崛起大明:寒门辅臣大梦王纯阳仙府斩仙

    齐誉是因护驾而受伤的,所以判定为是公伤,这一点毫无争议。</br>  也就是说,他即使在家休养,也是有俸禄可拿的。</br>  既然躺着睡觉都有钱赚,那谁还愿意早起去上衙呢?</br>  简而言之,安心在家呆着就是了。</br>  时间一天天过去。</br>  在吃了一段时间的大肥猪蹄之后,减肥成功的齐誉的身材又开始变得‘厚重’起来。</br>  这天,赵明玉过来探望了。</br>  齐誉礼让,正厅待客。</br>  柳荃在奉了茶之后,便掩了房门退了出去。</br>  “请用茶!”</br>  “请!”</br>  赵明玉在确定柳荃走远了之后,才道:“我说齐大人,你这府里也该买房使唤丫头了,总不能老把弟妹当丫鬟使吧?”</br>  齐誉打了个哈哈,笑道:“我家的房屋实在太过紧凑,担心人多了会住不开,所以就没有去买丫鬟。”</br>  当然,这只是个次要原因。</br>  主要的嘛~~</br>  赵明玉似乎想起了什么,便没再劝,言归正传道:“我今天此来,是有要事告知,也好让你提前有个心理准备。”</br>  听这话……</br>  似乎不像是什么好事呀!</br>  齐誉先是谢过,然后道:“赵大人请说。”</br>  “唉,你可能还不知道,你摊上大麻烦了!”</br>  “大麻烦?什么大麻烦?”</br>  “你先别急,且听我细说。”</br>  赵明玉放下茶杯,有条理地说起了原委……</br>  在燕王薨逝之后,皇帝命礼部和宗人府协同治丧,以最高礼节将其厚葬,灵柩埋进皇陵,灵牌供奉于宗庙之上。</br>  皇帝称:燕王虽对社稷有功,但也行了谋逆之事,功过相抵持平,故而不追封谥号。</br>  这就是盖棺定论。</br>  对于皇帝的这个评判,满朝文武皆无异议,他们甚至认为,陛下已经仁至义尽,处理的无可挑剔。</br>  要知道,燕王是因为刺杀失败才被当场杀死的,若以这种大逆不道来定罪的话,他的灵牌是进不了宗庙的。</br>  在治丧完毕后,皇帝一直都是郁郁寡欢,无心理政。</br>  百官问其原因,他却不答,而是亮出了他作的一幅字画以为回应。</br>  什么画呢?</br>  ——《戏猿图》。</br>  从画工和技巧上来说,那幅画的笔法遒劲,猿猴也画得栩栩如生,称得上是极品之作。</br>  之前曾有传言说,天子最擅长的是画猴子,如今来看,此言果然不虚。</br>  先说那幅画。</br>  图中共有三猴,两大一小。画面中,地面上的幼猴朝着树上的老猴招手乞果,索要食物;而树上的老猴则是手持果实而下视,两猴遥相呼应,展示出了一股浓烈的亲情味道。</br>  什么意思呢?</br>  文官们心里一品,便猜出了其中寓意。</br>  皇帝这是想表达自己对燕王的态度: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又为何不念亲情,非要逼朕杀你呢?</br>  这么看的话,皇帝还是很仁慈的,他是不得已才杀了燕王,而非本意。</br>  而后,群臣三呼万岁,全都高赞吾皇道真乃德明君。</br>  从朝堂的反应上来看,燕王的事情算是顺利地渡过去了。</br>  谁知,皇族的藩王们对此却不认账,紧紧抓住道德明君一说发出了抨击!</br>  他们认为,燕王先是忤逆,后又袭君,犯得确实是死罪。但是,他却不应该这样惨死。</br>  皇帝以巨釜为罩,焚火炙烤,这不就是传说中炮烙之刑吗?</br>  有伤天和!</br>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只有商纣一人用过,之后的历朝全都废之,无人再用。</br>  即使是暴秦的始皇帝以及昏庸的隋帝杨广都不曾用过此刑。然而,当今天子却是用了,而且还是对李家的藩王使用,这是陛下在有意震慑我等皇族的人吗?</br>  此事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股风波,结果就是,藩王们全都团结起来了!</br>  要求圣天子给个说法。</br>  对此,皇帝也感头大。</br>  凭心而论,燕王之死确实是有伤天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赖不掉的。</br>  虽说这其中有些始料未及的突然原因,但不能作为是有伤天和的理由。</br>  唉,道德明君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一不小心,就成了商纣了。</br>  确实躲无可躲,皇帝只得降下了罪己诏,以安众藩王之心。</br>  是的,在道德面前,皇帝选择了坦然面对,勇于认错。</br>  文官们却泛起了不解,众藩王才刚刚拿了陛下的赏赐,这一转头就不认人了吗?</br>  这是要逼着万岁爷削藩的节奏吗?</br>  在罪己诏降下之后,众藩王算是原谅了皇帝的‘鲁莽’,但是,他们对于刽子手齐誉却是不肯放过,强烈要求‘清君侧’!</br>  啥?</br>  要清我?</br>  齐誉大吃一惊,满脸布满了不可思议。</br>  赵明玉压了压声音,道:“皇上最怕的就是藩王们团结起来,如今他们已然势成,我估计……陛下在迫不得已之下,很有可能会选择丢车保帅。”</br>  哦,明白了。</br>  这是牺牲小我,成全大他?</br>  那我齐大郎岂不成了背锅侠?</br>  不过,从实事上来说,这个锅自己背得一点都不冤枉,燕王确实是死在了自己的仇恨之下。</br>  其实,皇帝也不想让他活,要不然,为何当时视而不救?</br>  丢车保帅,又是怎么个丢法呢?</br>  还能怎样,无非就是贬官而已,难道还要救驾之臣去跟死了的罪臣陪葬?。</br>  区区贬谪,有何惧哉!</br>  “大丈夫敢作敢当,背锅就背锅,对此我并无不忿。”齐誉无所谓地笑道。</br>  赵明玉见他如此拿得起放得下,颇为意外,又安慰他说:“丢车保帅只是一种可能,最终是不是这样还不一定。目前,皇上正在据理力争,竭力地保全于你,而朝堂上也有人帮你说话,尤其是都察院殷俊殷大人,他更是公然地弹劾众藩王,所以,此事还尚有转机。”</br>  呵,如果所记不错话的,这是殷俊第一次弹劾别人。没想到的是,他这第一次竟然搞出这么大动静!</br>  弹劾众藩王,有魄力!</br>  改天一定要请他吃顿好的,表达一下谢意。</br>  又聊了几句,赵明玉便告辞离去了。</br>  临别前,齐誉突然问了一句:“赵大人,这朝堂上下可有关于太皇太后的传言,或者说小道消息?”</br>  就现在来说,燕王临死前的所留的遗言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太皇太后曾为其暗线的说法,也开始在私下场合广为流传。</br>  闻言,赵明玉先是一怔,而后又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并没有在朝堂上公然议论,皇上似乎也在有意地淡化此事,可能是不想再起风波吧!”</br>  齐誉点头说道:“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陛下面临的压力确实很大,不宜再行刺激,稳妥为上。”</br>  而后,赵明玉又提出了他自己的大胆猜测,说:“众藩王全都一反常态,几乎在同一时间一齐对天子公然发难,这件事情实在太过怪异,我怀疑,这幕后的怂恿者很有可能和太皇太后有关。”</br>  咦?</br>  这个视角倒是蛮特别的,还别说,这两者的时间确实挨得很近,关联起来不无道理。</br>  或许,有些人就是想压一压皇帝的气势,而太皇太后作为是皇族内的老长辈,确实有这个号召力。</br>  至于真实情况如何,也只有等到云破日出的那一天才能知晓了。</br>  齐誉在送走了赵大人之后,便开始了深入的分析。</br>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br>  这次的祸事,说不准就是自己的机会,至于事态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那就拭目以待吧。</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979/364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