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简阁小说网,笔趣阁最新升级版 > 军史小说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五百四十四章:经济学的发扬光大

第五百四十四章:经济学的发扬光大

推荐阅读:法师奥义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盛唐传说龙族高手在都市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武傲乾坤律师展昭与美女护士同居

    与刘君墨相对应,怼刘君墨的人就是朱庚了。在哲学之下,朱庚还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数学,就是微积分这一类,一个是微观经济学。
    在朱庚看来,微观经济学才是真正的经济学基础。一个不符合微观经济主体自身利益的政策,无论在宏观上吹捧得多么天花乱坠,到头来,要么停留在纸面文章,要么被人利用事与愿违。
    符合微观经济学的,不一定符合宏观经济学;而符合宏观经济学的,一定要先符合微观经济学。
    正如大才子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执着于“法先王”,从故纸堆里找经验的,只会被“浪花淘尽英雄”。
    宏观经济那一套,迟早得陷入到,祖宗成法里面去。以过去指导未来,一旦陷入路径依赖,当过去成功的策略对当前问题的效用越来越小时,迟早得回到儒学的老路上。
    为了避免这一结局,一开始就要明确微观在先的前提。如果用传统的类比逻辑反倒很简单,就是先有树木才有森林,先有水滴才有江河湖泊。
    对于朱庚的偏执,高翰文虽然没有大力支持却也是大开绿灯。
    两个月前,刘君墨都还私下有点不高兴,觉得高翰文这老师偏心。到朱庚拿出了完整的微积分计算公式时,刘君墨认输了。
    因为微观以主体行为为边界,可以越来越微观,极限的思想可以是无限的发展推进,并保证已有只是的条件正确前提下能够获得新的知识。
    而宏观就尴尬了,因为宏观的边界在哪里?一个没有边界的知识是难以找到自身的锚点的。正如一个人肯定是微观,但十人、万人、百万人等等,到底那个数量级能称为宏观呢?
    有了这个认识,刘君墨心里好受多了,最近也没有嘀咕了。只是要明确地在自己的宏观经济学序言里写微观在先,他还做不到。但是已经在正文里明确了,在经济波动规律与过去相差不大时更为有效。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872/944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