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六章 假途灭东

推荐阅读:法师奥义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盛唐传说龙族高手在都市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武傲乾坤律师展昭与美女护士同居

    神秘让我强大正文卷第二千三百一十六章假途灭东三人沉默。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若无封神野心,他们这些重臣,根本不会打东百的主意。
    一来对方向来恭顺,二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三来,朝廷用来征战的钱,拿来自己花销不好吗?
    兵者,国之大事,边功虽然好,但很容易翻车的。
    而现在,三人就开始绞尽脑汁思考解决之法。
    许久。
    工部尚书率先道:
    “想要让数千万丁不生事,必须让其认为自己也是大明之人,大明之众。”
    “既然如此,那就要先将文字同一,接着就是话音也一致。”
    “文字统一倒好说,他们号称小*华,本来就用的是大明文字。”兵部尚书说道。
    “其实现在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文字是推广起来有一些难。”
    “他们总觉得我们汉语学习起来太难。”
    吏部尚书点头道:“没错,尤其是那些繁体字。”
    “所以说我们下一步还是要把字简化,这样的话才可以方便学习。”
    “说的是,我们就开始搞一下简化,至于说什么繁体字美观,简体字不好看,会断了传承,不用在意。”兵部尚书说道。
    没错,在封神面前,什么文字传承,对他们来说算个屁?
    这都是小事。
    只要是有利于他们封神,什么事情他们都愿意做,都愿意学。
    再苦能比科举苦吗?
    十年蹲坑,场内场外都要考虑到。
    那么多名人名士科举都失利。
    这东西不光看学识,还得看家世,看名声,看运气,看身体……
    看的东西太多了。
    就像唐伯虎,明明是大才子。
    偏偏碰到一个大嘴巴的主考官,说他一开始就能中状元。
    结果可好,被妒忌者告了。
    别说进士,就是解元都没了,整个人都身陷大牢。
    这就是科举之难。
    好在唐伯虎比较幸运,上面有神在谈话时,提了一句。
    说他是冤枉的。
    不过有失也有得。
    正因为如此,唐伯虎才能在诗词书画上更有成就。
    这话,就让他们通过看口语看出来了。
    于是给恢复了功名。
    但唐伯虎再也不进科场了。
    白白浪费一个大才子。
    唐伯虎是真有才能的。
    有人说过,如果唐伯虎没有遭遇一难,也是一个能封神的人物。
    结果就因为遭遇不幸,而这样浪费了。
    他们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所以他们无论什么事都肯做。
    都愿意低头做。
    总而言之,他们是一点都不害怕。
    于是他们为了征服东百。
    决定先搞起汉字简化。
    毕竟征服土地不是目的,要同一到一起,才是结果。
    才能真正封神。
    抢下几千里土地,然后没几年又丢了。
    那是没用的。
    兵部尚书又问道:“你们的夹袋里还有人吗?”
    工部尚书道:“我这里倒是有几个人,是几个来自于西方的传教士。”
    “那些西方传教士,他们倒是想出了一种以什么罗马字音来拼我们的汉字。”
    “我看了看的确是有利于儿童学习汉字。”
    “以前要半年才能学会,现在只要短短一月就可以识得不少字。”
    “如此甚好。”兵部尚书大喜道。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他们肯定会反对。
    因为他们是科举出身。
    人都是习惯于上车之后就将车门关上的。
    尤其是公交车。
    大家都是倾向于垄断知识,垄断科举。
    他们肯定不乐意让汉字识别更容易。
    所以繁体字一直没有去除。
    虽然也有简化字。
    但他们肯定觉得文字越难越好。
    甚至连个标点符号,他们都不乐意推广。
    最后只弄出个句读来。
    而且一直也没有搞出现代标点符号。
    总之就是因为大家没有那个动力。
    而现在不一样,现在他们有更大的目标。
    他们如果能够成了神,谁还在乎这些凡间一点点垄断,一点点利益。
    因此吏部尚书催促道:“仔细说说,那些传教士是怎么做的?”
    这时工部尚书道:“我们之前不是有反切法吗?”
    “就是用两个字,来切一个字,用前面那个字的声母和后面那个字的韵母,去拼出一个字来。”
    “现在他们直接用罗马字母来编造我们的声母和韵母,进而拼写现在文字。”
    随后,三位尚书开始研究起来罗马文字。
    这东西可比科举难度低多了。
    实际上早期科学和形式逻辑难度并不高。
    比那些绕来绕去不确定的八股文容易得多。
    随后他们个个大喜。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推广文字。
    “好了,文字这方面搞定了,我们还需要找一个借口才可以,毕竟名正言顺,出师有名,东百的那些百姓和两班大臣才容易接受两邦合并。”吏部尚书说道。
    “借口还不好找吗?正好那些倭寇们不是屡次入侵吗?”兵部尚书随口就道。
    看来他早就关注类似的事了。
    “正好趁着倭寇入侵,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挑拨倭寇,诱.惑倭寇入侵东白。”
    “到时候我们派大军援助东百,再来个假途灭虢,直接就地将东百吞并。”
    “名义上就说是为了他们好,防止以后再被倭寇折腾,相信那些底层百姓是不在乎的。我们只要降低些赋税,让他们比以前过得好一些。”
    “然后苦一苦两班大臣,骂名就让他们的国王背,这样的话,不出二十年百姓就将他们忘记了。”兵部尚书得意洋洋道。
    “高,实在是高。”
    “大司马就是大司马,果然有古代纵横家之风,谈说之间,灭人一国。”工部尚书佩服道。
    “哈哈哈,说是这样说,真要做起来可难。”
    “当然难了,不难的话,也不会轮到我们来做,我们去把那国灭了,相信肯定能封神成功。”吏部尚书鼓励道。
    “嗯,为了成神大业,自然不会畏惧这其中的难度。”
    “只是推行我们文字,灭国都容易,但收复百姓的心不容易啊。”工部尚书又道。
    “这话从何说起?”
    “因为我们自己的粮食也不太够用,年年各处都有饥荒,还要从海外买粮赈灾。”
    “想要征服东百,就得长期驻扎,长期驻扎又不能消耗对方的粮食,不然的话,对方百姓就会受苦,就会反抗我们。“
    这时,吏部尚书突然道:“关于粮食,我年轻时倒是接触过一个来自南部大洋的志士。”
    “他给我家献上了一种叫做红薯和土豆的东西。”
    “那两个东西经过我家族20年养育,发现耐贫瘠,不挑好地,可以在烂地、沙地、山地、坡地甚至路边就能种,产量也高,至少比小麦水稻高出两倍以上。”
    “就是含水量大,吃起来也容易烧胃肠,不是中产人家喜欢吃的。”
    “犄角旮旯的都可以种,而且都有收获。”
    “只是容易生病,需要选取无病者健康者种植。”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512/32382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