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杜元凯
推荐阅读:末法王座、蛮荒武帝、法师奥义、超神建模师、天择、大明帝师、超级战神、毒师、宋王、崩坏边缘、
正是因为各方面都准备不足,所以冯都护没想着与司马懿来一场长平之战。</br> 因为耗不起。</br> 当然,真想要像当年的秦国那样,不惜民力,强行发动全国之力,来一场汉魏版长平之战,也不是不可以。</br> 只是这样的话,就要争取大汉境内全部世家和新贵的支持,乃至对他们有所妥协。</br> 这世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可没人干。</br> 想要得到那些饕餮的支持,朝廷要做出多少让步,后面要给他们多少利益?</br> 更别说这种事情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不想再考虑其他路子。</br> 后世那么强的控制力,但一旦被某个产业绑架,不也得大而不能倒?</br> 就算明知是尿壶,照样得捏着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拎起来用。</br> 明知道产业升级是最好的办法,但就是想吸一口,再吸一口……</br> 冯都护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br> 丞相能把季汉从世家的沼泽里拉出来,冯都护自认没有丞相那个能力和魄力。</br> 他只能是萧规曹随,坚持丞相生前定下的路线不动摇。</br> 前线的将军们可以不考虑后方,不考虑全局,只考虑如何立功。</br> 但冯都护不行。</br> 他需要从全局去考虑问题。</br> 挥师上党,与贼军一决生死,夺回上党。</br> 这不但是立功心切前线将士所望,同时也符合朝廷所望。</br> 但司马懿是个老乌龟,不能小看他的防守能力。</br> 真要相持不下,那么风险就有点大了。</br> 不但是大汉内部会有人想要蠢蠢欲动,到时候就连吴国,恐怕都能在梦里笑醒。</br> “那按中都护的意思是,吾等当如何做才是?”</br> 张翼问道。</br> 冯都护笑笑,没有直接回答:</br> “吾从草桥关一路过来,初来乍到,对上党的局势,自是不如诸位了解。”</br> “故而岂能一言而定?还是要多问问军中将士的意见才是。”</br> 这个话,莫说是张翼,就连张就都有些忍不住地想要吐槽:</br> 才刚刚否定掉我们的意见,现在又说要多询问军中将士的意见?</br> 大概是看出了诸将的心里,冯都护指了指上党方向:</br> “吾知道你们立功心切,但凡事都要放长远看。”</br> “说实在话,直接北上攻打长子,也不是不可以,但如何提防南边的高都,避免两线作战。”</br> 说着,他转身环视了一下身后的众人,意味深长地说道:</br> “以及如何尽快打下长子,避免打成秦赵两国那种相持不下的长平之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br> “大军聚集,还有两三天时间,诸位可以再在这两三天里,再好好想想……”</br> 风尘仆仆地跑过来,初来乍到,站了这么久,说了这么多,冯都护也觉得自己要先休息一番再说。</br> 张翼张就等人,正值青壮,都是大汉军中中高级军官的代表。</br> 遇事多让他们自主考虑,培养他们主动性,是一件好事。</br> 毕竟现在的大汉,已经不是丞相时代的大汉,已经可以承受得起失误和失败。</br> 若不然的话,换成以前,光是魏延这一次,就足以让大汉丢了半条命,没个十年八年,恐怕都缓不过气来。</br> 所以冯都护不用像丞相那样,大事小事都要抓在手里才放心。</br> 只是这一次,冯都护留给几人的难题似乎有点大了。</br> 如何尽快打下长子,又要避免长平之战的相持不下。</br> “从高平关到长子,多是山道险要,奔袭而往,恐怕有点难度。”</br> “贼子占据长子日久,据石仲容(即石包)传回来的消息,他与司马师在高平关一战,长子的贼军并未出现。”</br> “故而依我看来,怕是在加强长子的防备,乃至丹水……”</br> 话未言尽,但讨论的人都知道,丹水意味着什么。</br> 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大体上正是以丹水为界,反复拉锯。</br> 如果说高平关一战,长子的贼军没有出现,是利用这个时间,在丹水东边构筑防线,那么想要突袭长子,基本就不可能了。</br> 可是中都护的要求,偏偏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打下长子。</br> 当真是有些为难人了。</br> 两日后,河东太守蒋斌亲自押送粮草到来,看到张包等人皆是有些愁眉不展,还道前方又出了什么差错。</br> 哪知一问之下,才知道原委。</br> 蒋斌也算得上是官二代,在蜀地时就经常与张包见面。</br> 再加上上党一役来,河东人心浮动,两人一个是河东太守,一个是防守河东的主将。</br> 自然是要经常打交道,相互配合,倒也算是熟悉。</br> 此时一听张包所言,不由地失笑道:</br> “张将军此可谓是一时迷湖了!”</br> 张包一怔:“蒋府君此言何意?”</br> 蒋斌笑笑:</br> “依某看来,中都护本就无意攻打长子,或者说,没想着能第一时间就对长子一鼓而下,故才有此言罢了。”</br> “不打长子?”</br> 张包闻言,就更是皱眉,“贼子占据上党,朝廷委派中都护过来,不就是为了收复上党?”</br> “上党肯定是要收复的,但如何收复,却是有讲究的。”</br> 蒋斌来了兴趣,很是耐心地解释,毕竟难得与军中之人讨论战事。</br> 这年头,但凡有志者,谁不想沙场立功?</br> 蒋斌干脆弯下去,拿了几块小石头摆了位置。</br> “诚如中都护所言,若是直接挥师北上,难免要在长平一带相持,而且还要小心高都城贼军自南而来。”</br> 他指了指代表高都城的石块,“但若是从高平关南下,先攻打高都城。”</br> 他又指了指代表高平关和长子的两个石块,“贼子则必不敢越过高平关支援高都。”</br> 他这么一说,张包立刻似有所悟,他跟着蹲下去:</br> “中都护是想要南下,先攻打高都?”</br> 蒋斌摇头:</br> “我如何知晓中都护的想法?此不过是我从他人听到的战局分析,觉得很有道理。”</br> “此时再听到你之所言,这才觉得直接北上攻打长子,确实并非第一选择。”</br> 两人正说着,忽然头顶有人开口问了一句:</br> “是听何人说的?”</br> 两人一惊,勐地抬起头来,原来中都护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br> 张包是察觉有人过来的,但他只道是哪个同僚,倒也没有在意。</br> 河东现在也算是前线了,河东太守参与军事讨论,本无可厚非。</br> 更别说中都护前两天提出的要求,多一个人讨论,就能多一份意见。</br> 中都护府还有整整一个参谋团呢!</br> 没想过来的是中都护。</br> “拜见中都护……”</br> 张包和蒋斌连忙站起来行礼。</br> 冯都护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多礼,而是看向蒋斌:</br> “蒋府君还没有说,是听何人的分析?”</br> 蒋斌“呃”了一声:</br> “回中都护,是一个叫杜预的学生。”</br> 冯都护一听,眉头顿时就是一挑:“杜预?学生?”</br> “正是。杜预字元凯,乃是出身京兆杜氏,其父杜恕早年先是得罪了伪魏权臣,又与司马懿不和,故而不得不辞官隐居。”</br> “后来大汉光复关中,杜元凯受到举荐,考入学院,两年前被派至河东参与田亩新政,按理说今年应当回长安入学院就学。”</br> “只是没想到正逢上党战事起,河东需要人手帮忙,故而滞留河东。”</br> 蒋斌看到中都护似乎对这个学生露出感兴趣的神情,连忙详加说明。</br> 这不奇怪,毕竟杜预以后真要进入学院进修,说不定就要喊冯都护一声山长。</br> “杜元凯年方弱冠,但其人颇有才干,在河东实习,学分乃是满分。”</br> “这数月来,辅左太守府协调各方粮草,征调民夫,无一遗漏,委实难得。”</br> “杜预,杜元凯……”</br> 冯都护若有所思地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点了点头,又问道:</br> “这个杜元凯,现在在哪里?”</br> “回中都护,现在他正在核实粮草,以便交接。”</br> 冯都护点了点头:</br> “听蒋府君所言,看来这个杜元凯确实有才,待局势稳定下来,就让他尽快回长安吧。”</br> 真正的人才,只要能进入学院,取得正规入仕的途径,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br> 虽说现在大汉是察举与科举并用,而且以冯都护的身份和地位,真要举荐一个人,自然是很容易。</br> 但作为开创科举的人物,他肯定是尽量引导科举的发展。</br> 何况杜预已经半只脚踏入了学院大门,就没必要再拔苗助长了。</br> “喏。”</br> “方才蒋府君所言,很有想法。”冯都护话锋一转,又回到战事上,“可以把这个想法,提出来跟大伙讨论一番。”</br> 言毕,冯都护看着张包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转身走了。</br> 回到帅帐,左右看看,没有人。</br> “季彦呢?”</br> “回君侯,裴郎君说是得到了好友的消息,出去了。”</br> “哦?这样啊。”</br> 裴季彦就是裴秀,正是冯都护所收的最新的弟子。</br> 要说起河东的大族,裴氏是避不过的。</br> 裴家的家主裴潜想要让庶子裴秀上位,冯都护也乐见其成,故而自然是要把裴秀带过来。</br> 河东作为裴氏的根基所在,裴秀在这里遇到好友,倒没什么奇怪。</br> 冯都护坐到位置上,微闭着眼,手指轻轻敲桉几。</br> 粮草到了,大军也差不多到齐了。</br> 下一步,就是要真正行动的时候了。</br> 就是不知道,姜维和柳隐所领的虎步军,究竟在函谷关打成什么样了?</br> 还有关将军那边,算算时间,也应该有消息了……</br> “先生,我回来了。”</br> 帐帘外响起了一个声音。</br> 冯都护睁开眼,“进来吧。”</br> 裴秀走进来,对着冯都护行了一礼:</br> “见过先生。”</br> “嗯。”冯都护看了他一眼,没有动。</br> 裴秀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桉上的茶杯,发现有些凉,拿起来重新倒了一杯热的。</br> “听说你是去见好友了?”</br> “是。”</br> “没想到在军中你也有好友。”</br> “回先生,学生那个好友,倒不是军中人士,他其实也是学院的学生,只是正在实习,尚未入学罢了。”</br> 裴秀露出有些不太好意思神情,“两年前他要外出实习,曾问过我的意见,我建议他来河东。”</br> 说着,脸上露出苦笑:“没想到却是害了他。若是换作他处,他早就应该回长安入学了。”</br> “又不止他一人,这一批学生都这样。”冯都护澹然道,“若是他们能抓住机会,还能增加学分呢,福祸相依,谁能断言好坏?”</br> “先生说的是。”</br> 裴秀回道,“学生去见那个好友,本是想安慰他,没想他倒是看得开,还说了和先生一样的话。”</br> 冯都护一听,倒是来了几分兴趣:</br> “哦?你那个好友,想来年纪应当不大,难得能有这样的想法,他叫什么名字?”</br> “回先生,他叫杜预,字元凯,乃是……”</br> “关中杜氏?”</br> 裴秀一怔,有些惊讶:“先生也知道杜元凯?”</br> 一天里连续听到杜预的名字,冯都护不由地若有所思地看向裴秀,开口问道:</br> “你是杜元凯的好友,说说你对此人的看法。”</br> 裴秀听到自家先生这般问,心里立刻有些怦怦地跳动起来,他预感到,自己这位好友,似乎时来运转了。</br> “杜元凯之才,胜学生十倍。”</br> “哦?”冯都护上下打量裴秀,“十倍于你?”</br> 然后摇了摇头,“过了,我不信。”</br> 裴秀是什么人?</br> 那可是地图之父,联合国特意在月球上划地命名的人物。</br> “先生且听学生解释。”</br> 裴秀恭敬地行了一礼,肃容道:</br> “若只论学问,学生自然不敢妄自菲薄,自认不落于杜元凯之下。”</br> “但杜元凯除学问,对治民、军事、历法、法令、算学、史学、工程等,无不涉猎,学生难及也。”</br> 冯都护闻言,惊异地说道:“竟是个全才?”</br> “依学生看来,天下可称全才者,唯先生而已。但杜元凯,确实涉猎甚广。”</br> 想起今日蒋斌的分析,冯都护还道杜预是在军事上有天赋。</br> 如今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此人。</br> 冯都护来回走了几步,终于忍不住地吩咐道:</br> “你且去,把杜元凯叫过来。”</br> “喏!”</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4/915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