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太子
推荐阅读:法师奥义、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盛唐传说、龙族高手在都市、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武傲乾坤、律师展昭、与美女护士同居、
大汉皇后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站在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皇宫内外的一切。</br> 因为这个举动,不但可以让她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br> 更重要旳是,她可以看到在平常看不到的人和事。</br> 特别是有了望远镜这个利器以后,她能看到的东西就越多了。</br> 比如说哪个妃子特意守在某个地方,能假装与天子发生偶遇。</br> 又比如说哪个宫女喜欢偷懒。</br> 再比如哪个小黄门老是拉着哪个小宫女去哪个角落……</br> 太多了。</br> 站在皇宫的最高处,可以看到的东西太多了。</br> 这本是天子特权,可惜的是阿斗这位天子,这种时候宁愿呆在下头荫凉处用勺子挖冰酪吃。</br> 爬高处看风景,他可没有这个兴趣——太累了,爬不来。</br> 正当张星彩正在盯着某处地方,面露思索之色的时候,突然传来张星忆的声音:</br> “阿姊,阿姊!”</br> 张星彩略一转头,就见自己的妹妹正提着裙裾小跑过来。</br> 但见她满面红润,皮肤下面竟似有莹莹之光,有如被雨露浇灌过的娇艳花朵,发散出一种惊人的美艳。</br> 张星彩深吸了一口气,转过头不去看她。</br> “阿姊在看什么?”</br> 张星忆心情极好,并没有注意到自己阿姊的目光。</br> “看那边。”</br> 张星彩指了指皇宫的某个方向。</br> “那里是什么?”</br> “要不你自己看看?”</br> 大汉皇后说着,递过来一个望远镜。</br> 张星忆不疑有他,接过来举起望远镜就往阿姊所说的方向看去。</br> 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吓得她把手里的价值五十万缗宝物丢出去。</br> 原来她从望远镜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正从尚书台出来,准备出宫去。</br> 右夫人心虚地看了一眼大汉皇后。</br> 哪知大汉皇后一开口,直接就打破了她的侥幸心理:</br> “冯明文进宫来,跟你说了什么?”</br> “没,没……”</br> 右夫下意识就想否认,但看到大汉皇后平静的面容,她就把下面的话咽了回去,重新组织语言:</br> “也没有什么啦,就说他太想我,所以忍不住地进宫来见我。”</br> 大汉皇后扫了她一眼。</br> “还有就是,就是让我给他出个主意,看看如何处理府上的公务。”</br> 大汉皇后略一点头,这个才是正事。</br> “你是怎么给他说的?”</br> “让他把这些事都转到尚书台去就行啦。”</br> 大汉皇后听到这个话,终于转过身来,正视自己的妹妹:</br> “他怎么说?”</br> “自然是答应了。”右夫人骄傲地抬着头,“阿姊,你也太小看我家阿郎了,他岂是那种不顾大局之人?”</br> “若非如此,丞相又如何会把关中诸事托付给他?我早就跟你说过了,他这个人一向喜欢偷懒,从来不喜欢处理那些政务。”</br> 大汉皇后没有说话,只是又转过头去,沉默了一会,这才开口说道:</br> “所以他与你分开后,就立刻前往尚书台,原来就是为了这个事么?如此说来,冯明文确实是算得上是洒脱。”</br> 右夫人的头抬得更高了:“那可不!所以阿姊,以后你还是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r> 看不得自家妹子这个模样,大汉皇后忍不住地开嘲讽:</br> “你人还没有正式过去呢,就开始护上了?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r> “那好,我且问你,你们二人在偏殿呆那么久,就说了这么一件事,对吗?”</br> 右夫人心头一颤,不敢去看自己的阿姊,嘴上却是强硬:</br> “那是自然!要不然还能说什么?”</br> 大汉皇后见她如此,冷笑一声:</br> “没有说其他事我倒是相信,但有没有做其他事,那可就说不准了。”</br> 右夫人有如被踩到痛处一般,差点就跳了起来:“阿姊,你可莫要乱说,我们能做什么事?”</br> 皇后连看都没有看她一眼,只是语气平淡地说道:</br> “既然你说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我就按君子的规矩行事,让人查一查,是不是有人犯了秽乱宫闱之罪,如何?”</br> 右夫人就算是一只狡狐成精,其修炼年份也远不如其姊多矣!</br> 她本就是脸上红潮未退,此时被阿姊这么一说,脸皮顿时就更是臊得直欲滴血,下意识地就是惊呼:</br> “不要!”</br> 话一出口,才发现要糟!</br> 她惊恐地发现,大汉皇后再次转过头来正视自己,目光冷幽。</br> 作为皇后的亲妹妹,她又如何会不了解自己的阿姊?</br> 姊妹俩这一番对话,说明阿姊对宫里发生的一切,早就了若指掌。</br> “阿姊,我,我没有……”</br> 右夫人下意识地做无谓的抵抗。</br> 张星彩没有说什么,只是又转过头,看向远方,也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br> 两姊妹之间沉默了良久,皇后这才重新开口道:</br> “人谁无过?只是有些错,就算是犯了也不打紧,而有些错不能犯,因为犯了就是要人命。”</br> “同理,有的错,有些人能犯,有些人不能犯。你是我的阿妹,我这个做阿姊的,自然是要护着你。”</br> “冯明文是我的妹夫,又是大汉功臣,天子对他肯定是要比别人宽容许多。”</br> “就算是天子让他在宫里留宿,遣宫女陪寝都没什么,大不了日后冯府多出几个妾室。”</br> “唯独不能像你们方才这般。”大汉皇后说着,严厉地瞪了一眼右夫人,“这一次就算了,但以后不得再犯,若不然,可莫要怪我不客气。”</br> 张星忆悄悄地松了一口气,乖乖地“哦”了一声。</br> 只是她想了想,又有些生气地看向自己的阿姊:</br> “阿姊,你刚才说让宫女给他陪寝,是个什么意思?”</br> 你是我亲姊?</br> 大汉皇后瞟了右夫人一眼:</br> “要不你把冯明文给你留的师门秘术拿出来,抄一份给宫里?”</br> “凭什么!”右夫人这一下是真的跳脚了,“那是阿郎给我的!是留给我的孩子的!”</br> 别的事情可以商量,唯独这个事情不行!</br> 就是阿姊是大汉皇后也不行!</br> “天下哪有强抢别人传家学问的道理!”</br> 看着右夫人张牙舞爪的模样,张皇后瞪了她一眼:</br> “不愿意?那你跟他才生几个孩子?你能保证阿漠能学得完冯府里的学问?”</br> 冯明文现在可以算是天子最信重的臣子之一。</br> 同时也是大汉最有权势的新贵。</br> 更别说冯府的底蕴——财富,学问,朝堂、军中、地方州县的人脉,百年世家都未必能比得过他。</br> 除了没有那么多姻亲关系,人丁不足。</br> 不过也正是因为冯家没有其他家族那些综错复杂的姻亲关系,所以皇家对他越发的信任。</br> 但府上人丁不足这个问题,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缺陷了。</br> 换作他人有冯明文这等地位,府上的歌伎舞伎等各类妾室,早就数以百计。</br> 偏偏他的府上,莫说是小妾,就是朝廷封下的媵妾名额都没有凑齐。</br> 若非府上妻妾争气,生下六个儿女,说不得宫里就要帮他把府上的媵妾补齐。</br> 说句不客气的话,皇后可比右夫人还要关心冯府的人丁问题。</br> 对于皇后来说,自己的亲妹当然重要。</br> 但那也比不过自己的儿子重要——右夫人跳脚,同样也是因为自己的儿子。</br> 先帝有丞相,天子有冯明文。</br> 但……太子将来的辅臣呢?</br> 冯明文肚子里究竟有多少学问,这是一个谜。</br> 从十六岁出山,到现在驱魏贼光复旧都,治军,治民,经济,庙算,无不过人。</br> 就连那些祸乱了百年的凉州羌胡,让后汉束手无策的世家大族,都栽在他的手里。</br> 这足以说明,他从师门学到的本事,远没有他所说的那么简单。</br> 易牙之术?</br> 谁家的易牙之术这么厉害?</br> 不奢望冯家的儿女能学到他身上的全部本事,但让冯明文多生些儿女,每个孩子学个三四成,总能挑出几个留给太子用吧?</br> 一两个不算多,三四个就不错,五六个就很好……</br> 没错,是儿女,不是儿子,是男是女都无所谓。</br> 反正冯府出来的女子,也是个顶个的厉害。</br> 当然,若是自己的阿妹能跟冯明文多生几个孩子,她自然更是乐见其成。</br> 皇后在锦城的时候,一直没能生下孩子,到了龙兴之地汉中,这才生下了太子。</br> 生下太子之后,大汉更是大捷不断,兴复有望,所以她在这方面有某种迷信:</br> 未央宫可是高皇帝所建,倘若冯明文这一次真在未央宫让自己的妹妹怀上孩子,那就是上天的安排。</br> 说不定这个孩子,日后可助大汉恢复前汉之盛。</br> 正是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心思,所以皇后这一次对两人在宫里情难自禁的行为高举轻放。</br> 反之,若不是上天的安排,那以后他们要是敢再犯,那可别怪她不客气了。</br> 右夫人哪里知道自己阿姊的这些心思?</br> 她听到阿姊的话,大是为自己的孩子打不平:</br> “阿郎都曾说过,府上的孩子,能学会他的三分学问就已经不错了。因为好多东西,在外面做不出来的,他也只是在师门见过。”</br> “其中的学问,若是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根本没有办法通晓其中的道理。”</br> “所以阿姊你说让阿漠学完府上的学问,根本不可能!”</br> “就连阿梅,做出那么多东西,都没能完全明白阿郎教给她的那些格物之学。”</br> 听到右夫人这个话,皇后就是怒其不争,直接用手指头戳她的脑壳:</br> “你都知道学不完,那还不赶快跟他多生几个!多生一个,就能多学一分。”</br> 大汉皇后在皇宫给大汉太子谋划未来,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吴国太子孙登,却是陷入了悲痛与忧虑之中。</br> 原来吴郡徐家派人送来消息,说是徐夫人病重。</br> 徐夫人乃是孙权的第二任妻室。</br> 她最初嫁给吴郡陆家的陆尚,陆尚早逝,徐氏因无子,于是回徐家独居。</br> 后来孙权的原配谢氏早卒,于是时为讨虏将军的孙权便聘徐氏为妻,同时把孙登交给她抚养。</br> 徐氏本无子,对尚还年幼的孙登自然疼爱有加。</br> 谁料到过了几年,孙权觉得徐氏性妒,于是又把她遣回吴郡徐家居住。</br> 相比之下,妾室步氏(即步练师)因貌美,且性格温顺不妒,深得孙权所宠。</br> 这等事情,若是放到普通人家,最多算是妻妾争宠。</br> 但放到帝王家中,特别是还牵扯到太子,那可就不一样了。</br> 孙权称帝后,要册封孙登为太子,而孙登推辞道:</br> “欲立太子,先立皇后,此谓先立根本,方行道义。”</br> 孙权问道:“汝母何在?”</br> 他的本意,是想让孙登认步氏为母。</br> 没想到孙登却是回答道:“吾母在吴郡。”</br> 孙权闻言,默然无语。</br> 毕竟孙登此举,乃是孝道,孙权自然不可能斥责他,但孙权又不想立徐氏为后,故而默然。</br> 不过虽然孙登坚持要先立皇后,但孙权最终还是先立他为太子。</br> 只是这皇后之位,因太子和大臣们意属徐氏,而孙权又欲立步氏,双方僵持不下,于是就这么空悬了下来。</br> 这么些年来,步氏虽有皇后之实,内宫无不称之为皇后,但她一直得不到太子和朝中大臣的承认。</br> 也就是她性格好,并没有因此生气,还经常派人给太子送衣服。</br> 孙登得到步氏赏赐的衣服后,往往只是拜受,从来没有穿过一次。</br> 与之相反的是,吴郡的徐氏每以养母的身份派人给他送来衣服,他必定沐浴后才穿上。</br> 由此可见,孙登对徐氏,确实视之如亲母。</br> 如今他得到徐氏病重的消息,如何不心急如焚?</br> 他立刻派人前去探望的同时,又前去求孙权,哭述道:</br> “孩儿早年受阿母抚育之恩,这些年来未能承欢于膝下,已是大不孝。”</br> “如今得闻阿母病重,五内如崩摧,急若颠狂,恳请陛下,允儿臣前去给阿母侍奉汤药,以全孝道。”</br> 孙权虽不喜徐氏,但他对自己这个颇有贤名的儿子,却很是满意。</br> 此时听到太子的请求,非但没有为难他,反是说道:</br> “孝道为大,吾既为天子,又岂会阻拦自己的孩子尽孝?吾再派宫内的侍医陪你前往。”</br> 孙登闻言,连忙叩谢。</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4/845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