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夺权

推荐阅读:法师奥义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盛唐传说龙族高手在都市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武傲乾坤律师展昭与美女护士同居

    回到长安城内,夜幕已经降临。</br>  冯君侯吃过晚食,又特意去看了丞相,发现丞相正裹着毛毯坐在榻上,就着灯烛看书。</br>  看到冯永进来,诸葛亮只是略抬了一下头,然后又示意了一下不远处的火炉。</br>  冯永会意,走过去,提起火炉上的水壶,倒了一碗热水,然后递给丞相。</br>  丞相把书倒扣在膝上,接过碗喝了两口。</br>  冯君侯借机伸脖看去,看到封面上赫然写着《忠义无双》四个大字。</br>  “噫?”</br>  “怎么?”</br>  丞相喝了水,顺手把碗放到榻头的小桌上,瞟了冯永一眼。</br>  “丞相居然也看这个?”</br>  “怎么,我看不得?”</br>  “没有没有。”冯永连连摆手,然后再看了一眼丞相,咳了一声,“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实是想像不出来,丞相居然会有心情看这个书。”</br>  “这个书怎么啦?这些年来,大汉忠义之风渐盛,可是这本书开的头。”</br>  说着,丞相轻轻地拍了拍书面,有些感慨道:</br>  “犹记得夷陵一战后,国危如悬,世有流言说此乃汉家天子不仁所致。”</br>  “甚至有人言魏贼篡汉乃是以仁代不仁,天命所归,更是让蜀地人心惊惶,浮动不安。”</br>  “直到汉中流传出这本书,那些流言这才算是消停了些。”</br>  说到这里,丞相看向冯永,“孔子说仁,孟子取义,倒真亏你能想出这个法子。”</br>  现在回头看来,《忠义无双》的出现,正是削弱世家控制舆论的开始。</br>  冯永坐到榻边,嘿嘿一笑道:</br>  “这世上,最没有资格说汉祚已尽的,就是曹贼和支持曹贼的那些世家豪右。”</br>  “祖上数代乃十数代皆是食汉禄,到头来反说大汉不仁,又行篡逆之事,实是不忠不义之徒。”</br>  丞相指了指冯永,开怀一笑:</br>  “哈哈哈,可不就是这么一回事?此书说的是忠义无双之事,实则暗指有人不忠不义。”</br>  然后又举起书,“你这本书,可算是给先帝还有关张两位老君侯立传了。”</br>  “若非如此,恐怕你想娶关家虎女,还没有那么容易。”</br>  冯君侯咳了一声,似乎面有羞涩之意:</br>  “可不敢这么说,丞相,这本书是兰陵笑笑生所著,与我无关。”</br>  丞相闻言,“嗤”地一笑,鄙夷道:“怕什么,这里就你我二人,犯得着这般小心?”</br>  冯永叹了一口气:“怕社死!”</br>  丞相一怔:“何谓社死?”</br>  “社会性死亡。”</br>  “什么死不死的,何出不详之言?古里古怪,说得明白些。”</br>  冯君侯再叹气:“丞相啊,这世间,不知有多少人想要知道兰陵笑笑生的真正面目,但从未有人能如愿。”</br>  “世人只道我与兰陵笑笑生私交甚好,就连我自己,都不止一次对他人亲口承认过此事。”</br>  “若是有朝一日,我与兰陵笑笑生本是同一个人的事实暴露了,让我如何面对那些信以为真的人?”</br>  丞相看着此人的一脸苦相,顿时爆笑:“冯明文,汝也有今日!”</br>  两人谈笑毕,丞相终于忍不住地问道:“听说今日你出城了?”</br>  “是。”冯永点头,没有隐瞒,“军中出了一点事。”</br>  丞相闻言,果然如意料中地露出了关注的神色:“出了什么事?”</br>  “也没什么。”冯永尽量用平淡的语气陈述道,“就是粮草出了点问题。”</br>  “粮草?”丞相眉头一皱,“粮草不是一向很充足吗?能出什么问题?”</br>  看看,当时我也是这么问李丰的。</br>  冯永点头道:“粮草确实不缺,不过军中粮草的调配,却出了点问题。”</br>  丞相的目光一凛,看着冯永。</br>  粮草乃是大军的命源,一出问题就是大事,哪有小事一说?</br>  冯永接着解释道:</br>  “军中的粮草官李浩轩来找我了,说今日应当是给各营发放军粮的日子,但他一直没有接到放粮的军令。”</br>  丞相听到这个话,截口问道:“现在军中谁管粮草调配之事?还是杨威公吗?”</br>  冯永神情坦荡:“军中的规矩都丞相定好的,而且我对汉中大军也不甚了解,所以一直都是按以前的规矩办理。”</br>  也幸好是没有贸然动手,否则出了问题,那就真成自己背锅了。</br>  丞相听到冯永这么一说,垂下眼眸,也不知在想什么,好一会这才缓缓地问道:</br>  “也就是说,杨威公失职了?”</br>  “倒也算不上。”冯永丝毫没有添油加醋的想法,只是实话实说,“过来之前,李浩轩已经去见过杨威公了。”</br>  “听说他是昨夜得了风寒,今日病倒了,无法理事,故而耽误了调配粮草之事。”</br>  “那还真是赶巧了。”丞相干枯的手指划过书皮,然后抬起头注视冯永,“你信吗?”</br>  “我……应该……信吧?”冯永咂了咂嘴,“他现在还卧病在榻呢,军中的医工看过了,不是装病。”</br>  “你信才怪!”丞相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心里还不知道怎么骂人呢!”</br>  “丞相,话可不能这么说。正所谓论迹不论心,我今天可是忙活了一天,亲自给军中将士调配粮草呢。”</br>  “可没有对杨长史有一丝一毫的怪罪,哦,对了,我还让关将军代我去视探杨长史了呢。”</br>  丞相怀疑地看着他:“哪个关将军?”</br>  冯君侯一脸的奇怪:“当然是关护军(关兴任中护军),不然还能有谁?”</br>  我真要派关虎威过去,那就肯定不是视探病情,而是要把杨仪吊起来抽。</br>  “那你打算怎么处理杨威公?”</br>  大汉丞相没有问冯永是怎么解决粮草事件的。</br>  堂堂冯文和,若是连这点事情都解决不了,那名声就真是白响了。</br>  所以他反是问起另外一件事来。</br>  听到丞相这般问,冯永知道,这是真打算放权给自己处理了。</br>  于是他想了想,回答道:</br>  “回城的时候我考虑过了,杨威公年纪可能也大了,所以天气稍微冷一些,身体就受不住病倒了。”</br>  “眼下现在他也不能理事,所以我就想着,不若把他接到城中来安心养病,要不然让他抱病上值,别人也会说我不体恤下属。”</br>  说让杨仪这老东西吃闲话,那就一定要让他吃闲饭。</br>  冯征西名震天下,岂能食言而肥?</br>  丞相听到冯永的打算,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沉吟了一会,这才问道:</br>  “那你打算让谁接手军中诸事?”</br>  “关,张,吴,三位将军足矣,日常军务,此三人可商议而行,事后再报给我即可。”</br>  “若事有不决,我再亲自处置,同时我会派数名参谋帮忙处理具体事务。”</br>  冯永暂领诸事的时间尚短。</br>  这些日子以来,汉中大军的日常军务,实际上大多都是由杨仪处理。</br>  冯永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大致看一下处理结果,再挑出重点,去和丞相简单汇报一下。</br>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br>  以前想照顾军中诸人的面子,没想到还真有人蹬鼻子上脸。</br>  现在老子就当面先安插几个钉子过去!</br>  等凉州参谋团到了,谁敢再蹦跶我就摁死谁!</br>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br>  当初孤身一人,最多再加一个女婢阿梅和一个学生狗子,老子都能从世家的智力资源垄断里杀出一条血路。</br>  现在讲武堂每年都能培养出不少学生,难道还会怕几个老**子?</br>  丞相听到冯永的计划,不禁“啧”了一声:“你直接说欲抑魏文长即可。”</br>  冯永答曰:“非我欲抑之,实乃魏文长性情太过矜高,如何会甘心屈于我之下?让他帮我,不异求辱于彼。”</br>  丞相闻言,又是不语,良久才发出一声叹息:</br>  “我本以为,只要我还在,杨仪与魏延二人,就算对你暂督关中之事有所不满,但也不会做出格之事。”</br>  “没想到,杨威公跟随我多年,竟是如此不识大体,罢了,且按你的意思去做吧。”</br>  这些年来,杨威公与魏文长不但同恶于同僚,而且相互之间也是势如水火。</br>  若非自己惜二人之才,尽力维护,恐怕他们早就被人排挤下去了。</br>  只是自己能容得下他们,却不能苛求后来者也能那般对待他们。</br>  更别说以二人的性子,又如何肯轻易向冯明文低头?</br>  身为丞相,诸葛亮在为继任者树立起威信和维护旧部之间,选择了前者。</br>  不过他仍是告诫道:</br>  “只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人皆是有功于国,你就算不欲用其才,亦不可逼迫太过,免得让他人觉得你是跋扈之人。”</br>  冯永本还想着问如何处理魏延所领的部营呢。</br>  听到丞相这么一说,再想起今日关兴对自己的提醒,冯永只好暂且先把这个话题放下。</br>  眼下丞相允许自己收了杨仪的权,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阶段目的。</br>  反正暂时没有战事,且就先让魏延领原有部营屯驻在原地吧,后面看看情况再说。</br>  毕竟杨仪和魏延,一个是军中长史,一个是军中大将。</br>  若是在这个时候同时被自己弄下去,对自己的名声确实有碍,不利于后期开展工作。</br>  次日,从长安城内驰出百余精骑,再次来到城外大营。</br>  张远领人直接来到杨仪的营帐外,开口道:</br>  “奉征西将军令,某特领医工前来给杨长史诊病。”</br>  过了好一会,帐内才响起杨仪的声音:“进来吧。”</br>  张远走到帐门:“杨长史,失礼了。”</br>  说完,掀起厚厚的帐门,进入营帐内。</br>  此时的杨仪,正披着外袍,半躺在行军榻上,手捧着书卷在读。</br>  感觉到张远等人进入帐内,他头也不抬:</br>  “怎么?冯明文是不相信李浩轩关安国呢,还是不相信军中的医工?居然还要亲自派人过来察看,莫不成当真是怀疑我在装病?”</br>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听起来喉咙确实不太舒服。</br>  不过所说的话却极不客气,甚至还隐隐带着挑拨离间之意。</br>  只是张远身为讲武堂的大师兄,这些年来,跟着冯君侯东征西讨。</br>  能从一介平民子弟升迁到冯君侯身边的副参谋长位置,又岂是易与之辈?</br>  但见他面带微笑,温声说道:</br>  “杨长史多虑了,君侯只是担心杨长史的身体受不住风寒,所以特意派了医术最好的医工过来看看。”</br>  “这么说来,那我是不是还要谢谢他了?”</br>  杨仪抬起眼皮,冷笑一声。</br>  张远脸上的笑容没有一丝变化:</br>  “杨长史说笑了,君侯说了,他初掌军中之事,以后还要多多向长史请教,所以很是关心长史的身体呢。”</br>  “呵!”杨仪扫了张远一眼,“巧言令色之辈!”</br>  也不知是在说冯某人,还是在说冯副参谋长。</br>  张远的眼神终于变幻了一下,说他可以,但要说他的山长,那就不行!</br>  只见他脸上的笑容变得更柔和了:</br>  “杨长史,气大伤身,你得保重身体才是,我们不若先让医工诊断一番?”</br>  杨仪伸出胳膊,不屑地说道“来吧!”</br>  是不是装病,难道他自己还不知道?</br>  所以他根本就不怕冯文和派过来的医工能看出什么问题。</br>  张远示意了一下冯君侯的随身医师樊启。</br>  樊启上前,躬身切脉。</br>  不一会儿,樊启退后几步,对张远轻声说道:</br>  “张参谋长,杨长史确实得了风寒。”</br>  仿佛是在认证樊启的话,杨仪突然猛烈地咳嗽起来。</br>  张远面露关心之色:</br>  “杨长史看起来病得不轻?”</br>  “呃,”樊启犹豫了一下,“这个风寒,可大可小,若是能得到及时医治,倒是可以很快痊愈。”</br>  “若是不加以小心,病情万一突然加重,那也是很麻烦的,甚至有可能危及性命。”</br>  张远皱眉,点了点头,赞同道:“没错,军中也是有过不少先例的。”</br>  杨仪闻言,不禁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两人。</br>  这冯文和派过来的人,看起来居然是像是在帮自己说话?</br>  但见张远忽然上前两步,关切地看向杨仪:</br>  “杨长史,军中本就条件简陋,不利于休养,更兼长史年老体衰,为了避免耽误病情,远斗胆建议,请长史去长安城治病。”</br>  杨仪闻言,顿时瞪圆了眼,不可置信地看向张远,怒骂:“贼子,你说谁年老体衰?”</br>  张远没有理他,转头吩咐道:“还不快来人?”</br>  帐外数名强壮的军士一拥而入。</br>  杨仪看到张远似乎是来真的,这才有些惊慌起来:</br>  “住手!你们知道我是谁?我乃军中长史,冯贼如此欺我,就不怕丞相怪罪吗?”</br>  张远微微一笑,凑到杨仪耳边,轻声说道:</br>  “杨长史,你也知道你只不过是一个长史,而山长,可是任凉州刺史,领征西将军,受爵街泉亭侯,持天子所赐节杖。”</br>  “如今关中诸事皆由山长暂领,你觉得,在丞相眼里,谁会比较重要?”</br>  杨仪闻言,顿时呆若木鸡。</br>  张远站直身,看着有些呆滞的杨仪,脸上再次露出柔和的笑容:</br>  “杨长史,还请不要让我难做,真要闹起来,我们双方都会失了脸面。”</br>  杨仪猛地抬起头来,叫道:“我要见丞相!”</br>  张远点头:“丞相就在城内,待入了城,我会亲自向山长禀明长史之意。现在,请吧?”</br>  不一会儿,大营很快传开消息:</br>  杨长史病情加重,需入城医治,营中诸事,暂由关兴、张苞、吴班三人共同协商处理。</br>  全军皆惊!</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4/843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