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0章 问策
推荐阅读:法师奥义、末法王座、超神建模师、盛唐传说、龙族高手在都市、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三国之帮爹当军阀、武傲乾坤、律师展昭、与美女护士同居、
身为陇西李家的年轻一代,李简的风度不错,而且表现得很有礼貌:“简见过君侯。”</br> 冯永颔首,“李郎君请坐。”</br> 李简收拢了一下衣服下摆,这才端端正正地坐到椅子上。</br> “我不喜跪坐,这府上全是这等桌椅,倒是没有轻视李郎君之意,还望李郎君莫要见怪才是。”</br> 看着他正襟危坐,双手自然垂下,放到腿上,一点也不像是第一坐椅子的模样,冯永又特意解释了一声。</br> “君侯多虑了,即便小人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桌椅。特别是小人,贪图方便,若非必要,平日里都是使用这等桌椅。”</br> 李简微微一笑,身子不动,转过脸来,带着温煦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回答。</br> 端得是有风度。</br> 不过他的话却是让冯永微微有些好奇,“李郎君族中,也惯于用这等桌椅?”</br> “回君侯,小人族中,前两年有人亲自去过汉中,见识过这等桌椅。再说了,听说如今蜀中汉中,流行坐椅,少有人跪坐。”</br> “陇右也有不少人家跟着学了过去,小人族中自然也不例外。这等坐姿,既方便又不失威仪,倒是不算失礼。”</br> 胡床早就在东汉后期传入中国,比如说汉灵帝就“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br> 引领了一代潮流。</br> 最初的胡床,指的就是马扎。</br> 胡床在军中,最为流行,原因很简单,方便,而且坐在上面也舒服,至少比跪坐舒服多了。</br> 当年进军关中,与马超在渭南大战,曹操就是拿着马扎坐在河边看风景,不肯挪屁股。</br> 后来若不是被人生生拉起来背到船上,马超很有可能会改写历史。</br> 当然,正式和隆重的场合还是跪坐。</br> 椅子只不过是比马扎坐得更高了一些,再在后面加上靠背,坐在上面,比坐马扎更为舒服。</br> 既然马扎能流行起来,椅子就更能流行。</br> 能主动吸收别人长处为己用的民族,是一个拥有强大自信的民族应有的态度。。</br> 大汉的自信心,一向是很膨胀的。</br> 这时,只见李慕款款走进来,对着冯永屈膝行礼:“见过男君。”</br> 冯永点头,然后对着下边的两人说道:“这位是某的妾室,在南乡薄有名声,外人常呼慕娘子。”</br> 李简本来还有些奇怪怎么进来这么一位难得一见的佳人。</br> 没想到居然是君侯内院之人,当下便垂下目光,不敢正视,以免失礼。</br> 哪知待听到最后一句,这才知道此女竟然就是连陇右世家亦常有所闻的南乡慕娘子。</br> 当下竟是顾不得失礼,又抬起头来。</br> “这位是陇西参军公孙参军。”</br> 李慕看向公孙徵,眼中露出凝神之色,开口道:“妾似乎见过公孙参军。”</br> 公孙徵脸色一惊,连忙回答:“某当年随商队去过南乡,曾被慕娘子亲自召见。慕娘子还曾向某询问过陇西之事。”</br> 他在说这话的同时,心里实是惊骇不已。</br> 这慕娘子端得厉害,这样都还能记得他。</br> 李慕点了点头:“妾想起来了,公孙参军是随梁家商队而去的吧?记得那时妾接见了商队的管事人物,公孙参军也在其中。”</br> “慕娘子好记性。”</br> 公孙徵心悦诚服地说道。</br> 李慕无意中露出一手,连自家名义上的男人都震慑到了。</br> 只见她脸上没有半点自傲,反是谦逊地说道:“因为公孙参军是来自陇西,所以妾记得牢一些罢了。”</br> 因为陇西有李家么?</br> 冯永心里想着,看着两人说完,又继续介绍道:“至于这位,乃是陇西李家嫡孙,李郎君。”</br> 说着看向李简,“慕娘掌管南乡工坊,毛料之事,一应由她作主。以后陇西李家在这方面若是有什么问题,尽管寻她就是。”</br> 李简一听,岂会不明白冯君侯话中之意?</br> 这很明显就是在给自己承诺啊!</br> 南乡慕娘子,他虽从未见过,但听说族中以前能从南乡得到毛料,还是因为这慕娘子是蜀中李家人的缘故。</br> 陇西李家蜀与蜀中李家本就同出一源,此时冯君侯特意唤她进来与自己见面,不正是存了让两家多加亲近之意?</br> 一念至此,他连忙站起来:“简见过慕夫人。”</br> 李慕侧身让过,微微一福。</br> 然后妙目抬起来,看向冯永,眼中带了感激之意。</br> 冯永对她微微点头:“先下去吧。”</br> 等李慕出去后,冯永这才看向李简:“我受丞相之命,领护羌校尉一职,主凉州羌胡诸事。”</br> “如今凉州曹贼未灭,陇西羌乱又起,我欲平乱,苦于不知陇西羌胡情况。”</br> “听伯琰说,李郎君可为我解惑,不知何以教我?”</br> 李简回答:“君侯但有所问,简岂敢藏私?只是不知君侯对凉州羌胡有多少了解?”</br> “李郎君只当我什么也不知道,只管从头一一道来。”</br> 李简点头应诺一声,这才开始解释道:“要说起凉州羌人,还得从炎帝说起。”</br> “炎帝生于姜水,故以姜为姓,故姜性乃是陇右大姓之一。凉州羌胡,最早乃是西羌,出自三苗,算是姜姓的别支。”</br> “西羌人早年以游牧为主,跟随水草迁徙,居无所定。待高祖皇帝立汉,凉州先是有乌孙胡,月氏胡,再由匈奴所据。”</br> “诸胡混杂,这才形成如今的羌胡。直到前汉孝武皇帝时,大破匈奴,大量迁徙汉民充实边地。”</br> “这数百年来,汉羌胡杂居,凉州羌胡受我们汉人影响,大多是半耕半牧。”</br> “不过其习俗仍与我们汉人大不相同,其氏族不固定,常用父名和母姓作为部族称号。”</br> “族内婚姻更是无视人伦礼教,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故部族内没有鳏夫和寡妇,其族人繁衍极速。”</br> “大部族能达十万余众,小部族则不过千余人。强者为尊,弱小者则依附强者,互相掠夺侵暴,以暴力称雄。”</br> “战死视做吉祥,病死则被认为不吉,故敢于冲锋陷阵,惯于忍受寒苦。即使是妇女在生孩子时,也不躲避风雪。”</br> “也正是因为羌人剽悍如此,所以这数百年来,大汉屡镇屡反,即便有被羌胡称之为‘杀神’的段颎,亦无法让其不再反叛。”</br> 说到这里,李简长叹了一口气,“上一回的凉州羌乱,长达有三十多年。当时曹操曾派夏侯渊把占据枹罕的宋建诛杀。”</br> “同时还把那一带的羌胡屠戮无数,没想到这才十多年,他们又再次死灰复燃。”</br> 冯永听到这里,问了一句:“李郎君的意思是,那些羌胡是从枹罕那里过来的?”</br> 李简点点头:“没错。这回陇西的羌胡乱军,最开始就是从陇西最西边的河关、枹罕那边而至。”</br> “那里正是当年宋建占据为王的地方。他们先是抢掠了狄道周围,后来又有不少别的地方羌胡加入。”</br> “随着声势越大,他们于是推最大的部族钟羌渠帅为首领,结为联盟,围攻狄道。”</br> “参与的主要部族有参狼羌、厘牛、白马羌、大胖夷种羌、月氏胡等。”</br> “如今他们甚至还举起河首平汉王的口号,大有学当年宋建割据陇西西部之意。”</br> 冯永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br> 有了明确口号和目标的敌人,往往就代表着麻烦。</br> “君侯,若是狄道被破,则陇西羌胡必会成尾大难掉之势,还请君侯早日发兵,解救狄道之围。”</br> 冯永听了李简的话,点了点头,“李郎君请放心,我此次来首阳,就是为了陇西羌胡,岂会坐视羌胡为祸之理?”</br> 他沉吟了一下,又说道,“只是这几个月来,我领军巡视陇右东边,也发现羌胡确实是悍不畏死。”</br> “他们这种视战死为吉祥的习俗,倒是让人头疼。”</br> 汉阳郡的羌乱,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但那是因为武器太过于落后,还有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所以才被自己轻松地一一击破。</br> 但他们确实如李简所说的一样,在战场上悍不畏死。</br>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难缠的。</br> “羌胡虽然不惧战死,但却也不是没有弱点。”</br> 李简听到冯永这番话,生怕他起了犹豫之心,连忙说道,“羌胡生性散漫,虽时常结为同盟,但从未长久。”</br> “也正是因为他们素无耐心,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久攻不下时,就会不战自散。”</br> 冯永听到这话,若有所思,“若是我出兵狄道,李郎君可有什么建议?”</br> 李简一听大喜:“狄道羌胡,大部来自枹罕、河关一带,其部族根基皆在那里。”</br> “若是君侯能渡过洮水,绕到后方,击其部族家属,则羌胡叛军定会回师相救。到时君侯再在半途埋伏,定能一举击溃。”</br> 咦?攻其所必救,这倒是一个好方法。</br> 冯永想了一下,有些迟疑地说道,“只是吾对陇西不熟,更别说是要进军陇西最偏远的枹罕、河关之地。”</br> “君侯但请无虑。小人家族,在陇西也算是薄有根基。若是君侯不弃,小人愿意亲自领路前往。”</br> 李简此次前来,自是早有准备的,当下自告奋勇地说道。</br> “哦?既是如此,那就是再好不过了!”</br> 冯永脸上露出笑容。</br> 以前冯永一直以为凉州胡人也是像北方大漠胡人一样,不习耕种。</br> 后来在经过了解,这才知道,凉州胡人绝大部分都是半耕半牧。</br> 对于耕种一事,根本不用教,就可以直接上手。</br> 比起南中那些连牛耕都不会用的生僚,这可好用多了。</br> 大汉劳力公司的大头目在寻思着,这劳力价格,是不是应该也往上提一提了?</br> 这两年,由于养猪业的兴起,还有养殖技术的不断扩散,冯永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br> 猪瘟、鸡瘟等开始时不时地发生。</br> 特别是今年大汉北伐,粮食肉类开始涨价,被金钱迷住了双眼的农场主们暗地里死命地加大养殖密度。</br> 于是大范围的家禽家畜瘟疫开始了。</br> 就连南乡的养殖场都有小规模发现,幸好李慕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果断干脆地扑杀。</br> 劳改营里有一些死囚,很是幸运地改善了伙食。</br> 所以这两年开始成为常见肉类的猪肉涨了近一倍的价钱。</br> 猪肉都涨价了,劳力价格难道不应该提一提吗?</br> 陇右、凉州,乃至关中,人烟稀少,正是需要大量劳力垦荒的时候呢!</br> 冯君侯一边想着,拇指和食指就不自觉地搓了搓。</br> 同时脸还露出了不可名状的笑意:“这个,李郎君啊,凉州呢?若是我欲平凉州,你可有什么建议?”</br> 区区一个陇西,胃口太小了,凉州那里才是广阔天地嘛!</br> “回君侯,若是欲平凉州,有两个人则需注意。”</br> “谁?”</br> “一个是平羌将军郝昭,一个是凉州刺史徐邈。”</br> 冯永当然知道郝昭。</br> 此人的守城能力一流,是历史记载上第一个运用火箭的人。</br> 原历史上把诸葛老妖烧得焦头烂额,现在嘛,诸葛老妖没烧着,却把魏老匹夫烧得暴跳如雷。</br> 至于野战能力,冯永暂时不好下结论。</br> 毕竟就算是司马懿领着,在诸葛老妖摆成八阵图的虎步军面前,也只有吃瘪的份。</br> “徐邈此人,李郎君可有了解?”</br> 冯永问道。</br> 李简点头:“略有耳闻。君侯若是欲平凉州,最好的时机便是明年。拖得越久,则越费力气。”</br> “为何?”</br> 冯永听到这个话,变得严肃认真起来。</br> “不瞒君侯。徐邈乃是今年年初时刚刚到任的凉州刺史。其人一来凉州,便开凿水渠,招募流民以开荒种地。”</br> “又在武威、酒泉重新修缮了盐池,今年凉州大旱缺食,徐邈正是用了武威和酒泉出产的盐,这才换来了不少粮食,用以安定人心。”</br> “再加上其人公平处事,仅仅是一年时间,就折服了不少羌胡部族。若是时日愈久,徐邈就越得凉州人心。”</br> “正好今年大汉平复陇右,凉州震动,一日三惊,又逢大旱,人心浮动。若是大汉能趁此良机挥师西进,则事半而功倍也。”</br> 冯永击节称赞:“此诚良言是也!”</br> 想起凉州羌乱困扰了整个东汉,再想想现在的季汉,冯永有些感慨道,“不平凉州则难以安心东下关中。”</br> “而平凉州则需安抚羌胡。平凉州易,定凉州难啊!”</br> 即便是夏侯渊在平定宋建后,虽然再没有大的羌乱,但凉州中地的叛乱从未停止。</br> 去年年初的时候,听说西平郡还有一场叛乱,后来被郝昭给平了。</br> 今年陇右汉魏大战过后,陇西的羌胡之乱又起。</br> 平乱之后要安抚,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又岂是那么容易的?</br> 羌胡真要有这么好安抚,何至于把东汉朝廷逼得差点发了疯,几乎要到了放弃整个凉州的地步?</br> 这个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而且有效的政策。</br> 同时凉州的每一任主事者,不但都要能力出众,而且还要把这个政策持续执行下去不动摇。</br> 在古代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br> 在信息传输极为缓慢的时代,朝廷中央没有办法能时时监控住地方,只能是依靠地方官员自行治理,那是相当大的自主权。</br> 要不然区区一个县令,怎么会被称为百里侯?</br> 更何况一州的最高长官刺史或者州牧?</br> 最重要的是,古代的读书人,那都是有抱负的——不管是为民谋利的抱负还是为己谋私的抱负。</br> 你觉得你的政策好,我更觉得我的方式高明。</br> 萧规曹随留下美名,正是好政策能在继任者手里延续下去,所以才受称赞。</br> 连朝廷中央的丞相都是如此,更何况地方官员?</br> 所以想要在地方持续一个好政策,以前要靠地方官员的节操。</br> 自从某只土鳖乱入历史搞风搞雨后,则多了一种方法:利益集团以及利益的捆绑。</br> 如果说南中是尝试,那么越巂就是完善。</br> 至于陇右和凉州,则是到了成熟运行阶段。</br> 具有资本的贪婪性,手里又掌握着强权的权贵们,简直就是横行无忌,无人能制。</br> 无论谁敢挡在他们面前,那就要做好被封建帝国专制铁拳打爆脑袋的准备。</br> </br>
本文网址:http://www.bijge.com/xs/0/174/569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bijg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